“聞有關河信,欲寄雙玉盤。”詩句出處:《寓言二首》;是唐朝詩人賈至的作品。
春草紛碧色,佳人曠無期。悠哉千裡心,欲采商山芝。 嘆息良會晚,如何桃李時。懷君晴川上,佇立夏雲滋。 凜凜秋閨夕,綺羅早知寒。玉砧調鳴杵,始搗機中紈。 憶昨別離日,桐花覆井欄。今來思君時,白露盈階漙。 聞有關河信,欲寄雙玉盤。玉以委貞心,盤以薦嘉餐。 嗟君在萬裡,使妾衣帶寬。 |
【註釋】:
聞:
(一)①聽見。《韓非子·十過》:“先聞此聲者,其國必削。”②聽說。《韓詩外傳》卷七:“吾聞君子不食鱺(lǐ)魚。”③使上級聽到;報告上級。《韓非子·五蠹》:“令尹誅而楚奸不上聞。”④見聞;知識。《史記·儒林列傳序》:“小吏淺聞,不能究宣,無以明佈諭下。”⑤聞名。李白《贈孟浩然》:“風流天下聞。”⑥領會;掌握。韓愈《師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⑦嗅。《韓非子·十過》:“共王駕而自往,入其幄中,聞酒臭而還。” (二)wèn 名聲;聲譽。《論語·子罕》:“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有:
(一)①與“無”相對。1. 表示占有、具有、領有。《論語·公冶長》:“陳文子有馬十乘(shèng)。”(乘:四匹。)諸葛亮《草廬對》:“孫權據有江東。”2.表示存在。曹丕《雜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3. 表示發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②豐收。儲光羲《觀競渡》:“能令秋大有,鼓吹遠相催。”③表示不定指。跟“某”相近。李白《菩薩蠻》:“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④助詞。1. 多用於朝代名稱的前面。《詩經·大雅·文王》:“有周不顯,帝命不時。”2. 用於形容詞前面。《詩經·鄭風·女曰雞鳴》:“明星有爛。”(爛:燦爛。) (二)yòu 通“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有七年,親巡天下。”關:
①門閂,橫插在門後使門推不開的棍子。《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犯門斬關。”②閉;關閉。陶潛《歸去來兮辭》:“門雖設而常關。”③出入口。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④要塞;關口。《周禮·地官·司關》:“凡四方之賓客敂關,則為之告。”(敂kòu:到。)⑤關卡;流通的貨物納稅的地方。《國語·晉語四》:“輕關易道,通商寬農。”⑥機器的發動處。《後漢書 · 張衡傳》:“復造候風地動儀……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都柱:能擺動的小柱。)也指事物的關鍵。韓愈《題炭谷湫(jiǎo)祠堂》:“不知誰為助,若執造化關。”(造化:自然界。)⑦人體的某些部位稱關。《素問·骨空論》:“膕上為關。”(膕guó:膝蓋後腿彎處。)此指關節。《難經·十八難》:“脈有三部九候……三部者,寸、關、尺也。”這裡指中醫切脈部位名。⑧牽涉;關涉。《聊齋志異·促織》:“故天子一跬(guǐ)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跬步:半步。即一舉步。)⑨古時一種文書,多用於平行官府間的往來。劉勰《文心雕龍·書記》:“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牒。”⑩通“貫(guàn)”。貫通。《史記·儒林列傳》:“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11)通“彎(wān)”。拉滿弓。《孟子·告子下》:“越人關弓而射之。”[關關]擬聲詞。形容鳥叫聲。《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雎鳩:水鳥名。)[關節]1.骨端銜接處。《後漢書·華佗傳》:“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2.暗中行賄勾通。《宋史· 包拯傳》:“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河:
①黃河的專稱。《尚書·禹貢》:“浮於濟(jǐ)漯(tà),達於河。”(濟、漯:都是水名。)《世說新語· 言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②河流的通稱。陸遊《十一月一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鐵馬:披甲的戰馬。)《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信著金石,義蓋山河。”③指銀河;天河。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信:
①誠實;真實。《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②副詞。實在;的確。杜甫《兵車行》:“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③信用。《左傳·桓公十二年》:“戰焉,宋無信也。君子曰:‘茍信無繼,盟無益也。’”(茍:如果。繼:繼續。盟:結盟。)④相信。王充《論衡·問孔》:“世儒學者,好信師而是古。”⑤信奉。《論語· 子張》:“信道不篤。”(篤:堅定。)⑥音訊;消息。杜甫《喜達行在所》詩:“西憶岐陽信。”⑦信函。元稹《書樂天紙》詩:“半封京信半題詩。”⑧古指傳遞信件的人。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君》:“書成無信將。”(書:書信。將:送。)⑨信符;憑證。《後漢書·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大人:酋長。)⑩隨意;隨便。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11)同“芯(xìn)”。(12)古通“伸(shēn)”。伸展。揚雄《解嘲》:“是以士頗得信其舌而奮其筆。”欲:
①欲望;願望。又作“慾”。《孟子·離婁下》:“從(縱)耳目之欲。”《孫子兵法·謀攻》:“上下同欲者勝。”②想要。《左傳·隱公元年》:“愛共叔段,欲立之。”《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③需要。《齊民要術·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淺。”④副詞。將要;快要。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⑤情欲;貪欲。劉伶《酒德頌》:“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寄:
①寄居;依附。《荀子·勸學》:“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虵(shé)蟺(shàn)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跪:腿。螯:鉗夾。虵:同“蛇”。蟺:同“鱔”。)《戰國策·齊策四》:“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②托付;委托。《漢書·丙吉傳》:“受襁褓之屬(zhǔ),任天下之寄。”(屬:委托。)諸葛亮《出師表》:“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③借。《戰國策·東周策》:“寡人將寄徑於梁。”雙:
①兩個;一對;成雙的。《三國志·吳書·吳主權》:“權投以雙戟。”②偶。與“單”相對。《宋史·禮志十九》:“隻日視事,雙日不坐。”(隻:單。視事:辦理公事。坐:指坐堂辦公。)③匹敵。《史記·淮陰侯列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玉:
①一種質細堅硬而有光澤的美石。《尚書·胤(yìn)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胤:古國名。炎:焚燒。)《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制作。)②玉器。《左傳·莊公十年》:“犧牲玉帛,弗敢加也。”(犧牲:祭祀用的牛羊豬。加:增加。指虛報。)③精美珍貴的。葛洪《抱樸子·外篇·詰鮑》:“崇節儉之清風,肅玉食之明禁。”④潔白美好的。鮑照《舞鶴賦》:“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羽:羽翼。)⑤相助;培養。《詩經·大雅·民勞》:“王欲玉女,是用大諫。”(用:以。諫:規勸。)玉盤:
①喻團圓的明月。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汗漫鋪澄碧,朦朧吐~~。”②玉琢成的盤子。張衡《四愁》:“美人贈我金瑯玕,何以報之雙~~。”盤:
①盤子。可用來盛飯食,也可用來放水。《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乃饋盤飧,置壁焉。”《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②樂。《尚書·無逸》:“文王不敢盤於遊田。”(田:打獵。)③回繞;彎曲。《隋書·百濟傳》:“女辮發垂後,已出嫁則分為兩道,盤於頭上。”沈括《夢溪筆談》卷三:“用柔鐵屈盤之。”(柔鐵:熟鐵。)這個意義又寫作“蟠”。④盤旋。徐宏祖《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盤空而升。”⑤徘徊,逗留。常“盤桓”連用。曹植《洛神賦》:“悵盤桓而不能去。”(悵:惆悵;傷感。去:離去。)⑥通“磐”。巨大的石頭。《荀子·富國》:“國安於盤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