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賈誼才承宣室召,左思唯預秘書流。

    “賈誼才承宣室召,左思唯預秘書流。”詩句出處:《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是唐朝詩人黃滔的作品。

    八都詞客漫喧然,誰解飛揚誥誓間。
    五色彩毫裁鳳詔,九重天子豁龍顏。
    巴山月在趨朝去,錦水煙生入閣還。
    謀及中興多少事,莫愁明月不收關。

    卻搜文學起吾唐,暫失都城亦未妨。
    錦裡幸為丹鳳闕,幕賓征出紫微郎。
    來時走馬隨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
    若以掌言看諫獵,相如從此病輝光。

    賈誼才承宣室召,左思唯預秘書流。
    賦傢達者無過此,翰苑今朝是獨遊。
    立被禦爐煙氣逼,吟經棧閣雨聲秋。
    內人未識江淹筆,竟問當時不早求。

    【註釋】:

    賈:

    (一)同“價”。價值;價格。《論語·子罕》:“求善賈而沽諸。” (二)gǔ ①做生意。《韓非子·五蠹》:“長袖善舞,多錢善賈。”②商人,設肆坐商的商人。《周禮·天官·大宰》:“商賈阜通貨賄。”(阜:盛。賄:貨物。)③買。《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平子每歲賈馬。”④求取。《國語·晉語八》:“謀於眾,不以賈好。”⑤招引;招惹。《左傳·桓公十年》:“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⑥出售商品。《詩經·邶風·谷風》:“賈用不售。”(售:賣出。)(三)jiǎ 姓。

    誼:

    ①同“義”。1. 正確的道理;合理的原則。《楚辭·九章·惜誦》:“吾誼先君而後身兮。”2. 意義。許慎《說文解字·敘》:“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氶:同“揮”。)②交情。江淹《傷友人賦》:“餘結誼兮梁門。”③通“議”。議論。韓愈《爭臣論》:“主上嘉其行誼。”

    才:

    ①副詞。表示此前不久。晁錯《言守邊備塞疏》:“救之,少發則不足,多發,遠縣才至,則胡又已去。”(胡:指匈奴。)②僅僅;隻。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③表示在某種條件下結果怎樣。《老殘遊記》第十二回:“問瞭鄉人,才尋著瞭關帝廟。”

    承:

    ①捧著;托著。《左傳·成公十六年》:“使行人執榼(kè)承飲。”(榼:酒器。)范曄《後漢書·張衡傳》:“下有蟾蜍,張口承之。”②奉;敬奉。《魏書·楊播傳》:“承候安否。”(候:問候。)《新唐書·百官志二》:“四夷朝見,則承詔勞問。”(四夷:四方部族。詔:皇帝的詔令。勞:慰勞。)③受;接受。《左傳·僖公十五年》:“茍列定矣,敢不承命?”④敬詞。蒙;蒙受。《儒林外史》第四回:“極承老先生厚愛。”⑤承擔;擔負。方苞《獄中雜記》:“其鄉人有殺人者,因代承之。”⑥繼承;繼續。司馬光《訓儉示康》:“吾本寒傢,世以清白相承。”《後漢書·班彪傳》:“漢承秦制,改立郡縣。”陸機《梁甫吟》:“四運循環轉,寒暑自相承。”(四運:四季。)⑦通“乘”。趁著。《荀子·王制》:“伺強大之間,承強大之敝。”(伺:觀察。間:縫隙。敝:指衰敗。)⑧通“丞”。輔助。《左傳·哀公十八年》:“使帥師而行,請承。”[承乏]在任官吏常用的謙辭。言所任職位一時無適當人選,暫由自己充數。潘嶽《秋興賦》:“攝官承乏,猥廁朝列。”[承風]1.接受教化。班固《漢書·王莽傳》:“於是小大鄉和,承風從化。”2.言迎合上官的意圖。《後漢書·龐參傳》:“參名忠直,數為左右所陷毀,以所舉用忤帝旨,司隸承風案之。”

    承宣:

    承奉宣揚。《漢書·匡衡傳》:“繼體之君,心存於~~先王之德而褒大其功。”

    宣:

    ①周遍;普通。《詩經·大雅·公劉》:“既順乃宣,而無永嘆。”②宣揚;顯明。《漢書·元帝紀》:“宣明教化,以親百姓。”③通;疏通。《左傳·昭公元年》:“宣汾洮,障大澤。”(汾、洮:二水名。障:阻擋。)④發泄;發散。嵇康《聲無哀樂論》:“歌以敘志,舞以宣情。”⑤公開。仲長統《昌言·理亂》:“君臣宣淫。”⑥君主的詔諭。《三圖志·吳書·吳主傳》:“特下燕國,奉宣詔恩。”

    宣室:

    ①古代宮殿名。《淮南子·本經》:“武王甲卒三千,破紂牧野,殺之於~~。”②泛指皇帝所居的宮殿。王勃《滕王閣序》:“奉~~以何年?”

    室:

    ①居室;房屋。《周易·系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②堂後的正室。《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③傢。《左傳·桓公十八年》:“女有傢,男有室。”④朝廷。《尚書·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漢書·劉向傳》:“祿去公室,權在外傢。”⑤妻子。《禮記·曲禮上》:“三十而壯,有室。”⑥墳墓;墓穴。《詩經·唐風·葛生》:“百歲之後,歸於其室。”⑦刀劍的鞘。《史記·刺客列傳》:“拔劍,劍長,操其室。”⑧星宿名。也稱“營室”。二十八宿之一。

    召:

    (一)①召喚;召見。《漢書·高帝紀上》:“願君召諸亡在外者。”②招致;招引。《荀子·勸學》:“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③征召。《後漢書·張衡傳》:“大將軍鄧騭(zhì)奇其才,累召不應。”(應:接受。) (二)shào 古邑名。周初召公奭封於此。故地在今陜西省岐山縣西南。平王東遷後,別受采邑,在山西省垣曲縣東。

    左:

    ①左邊。《孫子兵法· 虛實》:“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②地理上以東為左。《晉書·溫嶠傳》:“元帝初鎮江左。”③古代尊崇右,故以右為較尊貴的地位,而以左為較低的地位。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師序》:“過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遷者罕至。”(左遷:降職。)④以右指親近;贊助;以左指不親近;不贊助。《戰國策·魏策二》:“右韓而左魏。”(韓、魏:國名。)【註意】古代車騎以左為尊位,“虛左”表示對人的尊敬。《史記·信陵君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從:指帶著。虛:空出。侯生:人名。)⑤不正;邪僻。《禮記·王制》:“執左道以亂政。”⑥不合;違背。韓愈《答寶秀才書》:“身動而事左。”⑦證據;證人。《新唐書·劉知幾傳》:“舉十二條左證其謬。”《漢書·張湯傳》:“使吏案捕湯左田信等。”(派遣官吏追捕張湯的證人田信等。)[左右]1.在旁侍候的近侍近臣。《韓非子·孤憤》:“千乘之患,左右太信。”(千乘:指小國的君主。)2.周圍,附近。《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令軍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芻(chú除)牧樵采。”(亮墓所:諸葛亮墓地。芻:割草。樵:打柴。)3.表示約數,相當於“上下”。王充《論衡·氣壽》:“百歲左右。”4.幫助。《史記·蕭相國世傢》:“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5.支配;控制。《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以:指使用。)6.書信中對對方的尊稱,表示不敢直稱對方,隻稱呼對方的左右執事者。白居易《與元九書》:“然亦不能不粗陳於左右。”(陳:陳述。)

    思:

    ①思考;想。《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荀子·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②思念;懷念。《詩經·邶風·泉水》:“靡(mǐ)日不思。”(靡:無。)李白《靜夜思》:“低頭思故鄉。”③愁思。張華《勵志詩》:“吉士思秋。”(吉士:對男子的美稱。)④心情;情緒。李煜《虞美人》:“清霜殘雪思難任。”(清霜殘雪:指鬢發已白。)柳宗元《登柳州城樓》:“海天愁思正茫茫。”⑤助詞。可用於句首或句中,調整音節。《詩經·大雅 ·思齊》:“思齊大任,文王之母。”(齊:通“齋”。莊敬。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⑥語氣詞,啊。《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喬:高大。休:休息。)

    唯:

    (一)①獨;隻;僅。白居易《琵琶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②用於句首,表希望。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③用在句首,無實義。歐陽修《祭石曼卿文》:“唯治平四年七月某日。” (二)wěi 應答的聲音。《史記·范雎蔡澤列傳》:“秦王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預:

    ①安樂;遊樂。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仙亭日登眺,虎丘時遊預。”②事先;預先。《戰國策·燕策三》:“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③參與;幹預。《漢書·灌夫傳》:“且灌夫何預也?”《三國志·吳書·陸遜傳》:“閹官預政。”

    秘書:

    ①宮禁的藏書。《漢書·楚元王傳》:“詔向領校中五經~~。”②指讖緯圖篆等書。《後漢書·鄭玄傳》:“遂博稽六藝,粗覽傳記,時睹~~緯術之奧。”

    書:

    ①書寫;用文字記錄。《周易·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隱公七年》:“滕侯卒,不書名,未同盟也。”②書法。《新唐書·三宗諸子傳》:“(李)范好學,工書。”③書法的字體。《漢書·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④指文字。《南史·陳伯之傳》:“伯之不識書。”⑤書籍。《論語· 先進》:“何必讀書,然後為學?”⑥特指古代典籍《尚書》,為五經之一,內容主要是上古帝王的文誥。《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⑦書信。《左傳· 昭公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⑧公文;文書。《漢書·刑法志》:“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征於書。”(征:征引。書:指刑法。)古樂府《木蘭詩》:“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⑨指帝王的詔書。《後漢書·禮儀志上》:“立春之日,下寬大之書曰……”⑩臣下的奏章。岑參《寄左省杜拾遺》:“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闕:缺點。)

    流:

    ①水流動。《詩經·衛風·碩人》:“河水洋洋,北流活(guō)活。”(活活:流水聲。)②泛指液體流動。《戰國策·魏策四》:“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伏屍二人:指殺死國王和自己。縞素:穿白色孝服。)③水流;河流。《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又河流的主幹。屈原《九章·哀郢》:“順風波以從流兮。”④運動不停;移動不定。杜牧《秋夕》:“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⑤漂泊;流亡。劉禹錫《謝分司東都表》:“閭裡獲安,流庸盡復。”(庸:受雇用的人。)《列女傳》:“今水旱連年,民流滿道。”⑥流放;放逐。舊時遣往邊遠地區服役的刑罰。《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四年》:“自今官吏犯贓,雖未加誅戮,若杖脊流配,不可貸也。”《尚書·舜典》:“流共工於幽州。”⑦流傳;散播。《孟子·公孫醜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⑧變化,演變(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轉變);放縱。宋濂《答章秀才論詩書》:“陰子堅涉於淺易,何仲言流於瑣碎。”(陰子堅:陰鏗。何仲言:何遜。)⑨流派;派別;品類。劉基《賣柑者言》:“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齊民要術·序》:“花草之流,可以悅目。”[流連]1.耽於遊樂而忘歸。《孟子·梁惠王下》:“流連荒亡,為諸侯憂。”(荒亡:沉迷於田獵酒色,縱欲無度。)2. 依戀不舍。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遊九京者,亦流連於隨會。”(九京:即九原,春秋時晉大夫的墓地。隨會:晉大夫。)3. 滯留。《三國志·魏書·劉靖傳》:“封符指期,無流連之吏。”4. 流徙離散。《漢書·師丹傳》:“百姓流連,無所歸心。”5. 哭泣流淚的樣子。《後漢書·翟酺傳》:“言無所及,唯涕泣流連。”


    上一篇:顾惟乏经济,扞牧陪从臣。

    下一篇:我闻太古水,上与天相连。
  • 贾谊才承宣室召,左思唯预秘书流。

    “贾谊才承宣室召,左思唯预秘书流。”诗句出处:《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是唐朝诗人黄滔的作品。

    八都词客漫喧然,谁解飞扬诰誓间。
    五色彩毫裁凤诏,九重天子豁龙颜。
    巴山月在趋朝去,锦水烟生入阁还。
    谋及中兴多少事,莫愁明月不收关。

    却搜文学起吾唐,暂失都城亦未妨。
    锦里幸为丹凤阙,幕宾征出紫微郎。
    来时走马随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
    若以掌言看谏猎,相如从此病辉光。

    贾谊才承宣室召,左思唯预秘书流。
    赋家达者无过此,翰苑今朝是独游。
    立被御炉烟气逼,吟经栈阁雨声秋。
    内人未识江淹笔,竟问当时不早求。

    【注释】:

    贾:

    (一)同“价”。价值;价格。《论语·子罕》:“求善贾而沽诸。” (二)gǔ ①做生意。《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②商人,设肆坐商的商人。《周礼·天官·大宰》:“商贾阜通货贿。”(阜:盛。贿:货物。)③买。《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平子每岁贾马。”④求取。《国语·晋语八》:“谋于众,不以贾好。”⑤招引;招惹。《左传·桓公十年》:“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⑥出售商品。《诗经·邶风·谷风》:“贾用不售。”(售:卖出。)(三)jiǎ 姓。

    谊:

    ①同“义”。1. 正确的道理;合理的原则。《楚辞·九章·惜诵》:“吾谊先君而后身兮。”2. 意义。许慎《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氶:同“挥”。)②交情。江淹《伤友人赋》:“余结谊兮梁门。”③通“议”。议论。韩愈《争臣论》:“主上嘉其行谊。”

    才:

    ①副词。表示此前不久。晁错《言守边备塞疏》:“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胡:指匈奴。)②仅仅;只。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③表示在某种条件下结果怎样。《老残游记》第十二回:“问了乡人,才寻着了关帝庙。”

    承:

    ①捧着;托着。《左传·成公十六年》:“使行人执榼(kè)承饮。”(榼:酒器。)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②奉;敬奉。《魏书·杨播传》:“承候安否。”(候:问候。)《新唐书·百官志二》:“四夷朝见,则承诏劳问。”(四夷:四方部族。诏:皇帝的诏令。劳:慰劳。)③受;接受。《左传·僖公十五年》:“苟列定矣,敢不承命?”④敬词。蒙;蒙受。《儒林外史》第四回:“极承老先生厚爱。”⑤承担;担负。方苞《狱中杂记》:“其乡人有杀人者,因代承之。”⑥继承;继续。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后汉书·班彪传》:“汉承秦制,改立郡县。”陆机《梁甫吟》:“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四运:四季。)⑦通“乘”。趁着。《荀子·王制》:“伺强大之间,承强大之敝。”(伺:观察。间:缝隙。敝:指衰败。)⑧通“丞”。辅助。《左传·哀公十八年》:“使帅师而行,请承。”[承乏]在任官吏常用的谦辞。言所任职位一时无适当人选,暂由自己充数。潘岳《秋兴赋》:“摄官承乏,猥厕朝列。”[承风]1.接受教化。班固《汉书·王莽传》:“于是小大乡和,承风从化。”2.言迎合上官的意图。《后汉书·庞参传》:“参名忠直,数为左右所陷毁,以所举用忤帝旨,司隶承风案之。”

    承宣:

    承奉宣扬。《汉书·匡衡传》:“继体之君,心存于~~先王之德而褒大其功。”

    宣:

    ①周遍;普通。《诗经·大雅·公刘》:“既顺乃宣,而无永叹。”②宣扬;显明。《汉书·元帝纪》:“宣明教化,以亲百姓。”③通;疏通。《左传·昭公元年》:“宣汾洮,障大泽。”(汾、洮:二水名。障:阻挡。)④发泄;发散。嵇康《声无哀乐论》:“歌以叙志,舞以宣情。”⑤公开。仲长统《昌言·理乱》:“君臣宣淫。”⑥君主的诏谕。《三图志·吴书·吴主传》:“特下燕国,奉宣诏恩。”

    宣室:

    ①古代宫殿名。《淮南子·本经》:“武王甲卒三千,破纣牧野,杀之于~~。”②泛指皇帝所居的宫殿。王勃《滕王阁序》:“奉~~以何年?”

    室:

    ①居室;房屋。《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②堂后的正室。《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③家。《左传·桓公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④朝廷。《尚书·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汉书·刘向传》:“禄去公室,权在外家。”⑤妻子。《礼记·曲礼上》:“三十而壮,有室。”⑥坟墓;墓穴。《诗经·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室。”⑦刀剑的鞘。《史记·刺客列传》:“拔剑,剑长,操其室。”⑧星宿名。也称“营室”。二十八宿之一。

    召:

    (一)①召唤;召见。《汉书·高帝纪上》:“愿君召诸亡在外者。”②招致;招引。《荀子·劝学》:“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③征召。《后汉书·张衡传》:“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累召不应。”(应:接受。) (二)shào 古邑名。周初召公奭封于此。故地在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平王东迁后,别受采邑,在山西省垣曲县东。

    左:

    ①左边。《孙子兵法· 虚实》:“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②地理上以东为左。《晋书·温峤传》:“元帝初镇江左。”③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而以左为较低的地位。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左迁:降职。)④以右指亲近;赞助;以左指不亲近;不赞助。《战国策·魏策二》:“右韩而左魏。”(韩、魏:国名。)【注意】古代车骑以左为尊位,“虚左”表示对人的尊敬。《史记·信陵君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从:指带着。虚:空出。侯生:人名。)⑤不正;邪僻。《礼记·王制》:“执左道以乱政。”⑥不合;违背。韩愈《答宝秀才书》:“身动而事左。”⑦证据;证人。《新唐书·刘知几传》:“举十二条左证其谬。”《汉书·张汤传》:“使吏案捕汤左田信等。”(派遣官吏追捕张汤的证人田信等。)[左右]1.在旁侍候的近侍近臣。《韩非子·孤愤》:“千乘之患,左右太信。”(千乘:指小国的君主。)2.周围,附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chú除)牧樵采。”(亮墓所:诸葛亮墓地。刍:割草。樵:打柴。)3.表示约数,相当于“上下”。王充《论衡·气寿》:“百岁左右。”4.帮助。《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5.支配;控制。《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以:指使用。)6.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表示不敢直称对方,只称呼对方的左右执事者。白居易《与元九书》:“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陈:陈述。)

    思:

    ①思考;想。《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思念;怀念。《诗经·邶风·泉水》:“靡(mǐ)日不思。”(靡:无。)李白《静夜思》:“低头思故乡。”③愁思。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吉士:对男子的美称。)④心情;情绪。李煜《虞美人》:“清霜残雪思难任。”(清霜残雪:指鬓发已白。)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海天愁思正茫茫。”⑤助词。可用于句首或句中,调整音节。《诗经·大雅 ·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齐:通“斋”。庄敬。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⑥语气词,啊。《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乔:高大。休:休息。)

    唯:

    (一)①独;只;仅。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②用于句首,表希望。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③用在句首,无实义。欧阳修《祭石曼卿文》:“唯治平四年七月某日。” (二)wěi 应答的声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预:

    ①安乐;游乐。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仙亭日登眺,虎丘时游预。”②事先;预先。《战国策·燕策三》:“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③参与;干预。《汉书·灌夫传》:“且灌夫何预也?”《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阉官预政。”

    秘书:

    ①宫禁的藏书。《汉书·楚元王传》:“诏向领校中五经~~。”②指谶纬图篆等书。《后汉书·郑玄传》:“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纬术之奥。”

    书:

    ①书写;用文字记录。《周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左传·隐公七年》:“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②书法。《新唐书·三宗诸子传》:“(李)范好学,工书。”③书法的字体。《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④指文字。《南史·陈伯之传》:“伯之不识书。”⑤书籍。《论语· 先进》:“何必读书,然后为学?”⑥特指古代典籍《尚书》,为五经之一,内容主要是上古帝王的文诰。《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⑦书信。《左传· 昭公六年》:“叔向使诒子产书。”⑧公文;文书。《汉书·刑法志》:“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征:征引。书:指刑法。)古乐府《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⑨指帝王的诏书。《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下宽大之书曰……”⑩臣下的奏章。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阙:缺点。)

    流:

    ①水流动。《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guō)活。”(活活:流水声。)②泛指液体流动。《战国策·魏策四》:“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伏尸二人:指杀死国王和自己。缟素:穿白色孝服。)③水流;河流。《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又河流的主干。屈原《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④运动不停;移动不定。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⑤漂泊;流亡。刘禹锡《谢分司东都表》:“闾里获安,流庸尽复。”(庸:受雇用的人。)《列女传》:“今水旱连年,民流满道。”⑥流放;放逐。旧时遣往边远地区服役的刑罚。《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自今官吏犯赃,虽未加诛戮,若杖脊流配,不可贷也。”《尚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⑦流传;散播。《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⑧变化,演变(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转变);放纵。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阴子坚涉于浅易,何仲言流于琐碎。”(阴子坚:阴铿。何仲言:何逊。)⑨流派;派别;品类。刘基《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齐民要术·序》:“花草之流,可以悦目。”[流连]1.耽于游乐而忘归。《孟子·梁惠王下》:“流连荒亡,为诸侯忧。”(荒亡:沉迷于田猎酒色,纵欲无度。)2. 依恋不舍。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游九京者,亦流连于随会。”(九京:即九原,春秋时晋大夫的墓地。随会:晋大夫。)3. 滞留。《三国志·魏书·刘靖传》:“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4. 流徙离散。《汉书·师丹传》:“百姓流连,无所归心。”5. 哭泣流泪的样子。《后汉书·翟酺传》:“言无所及,唯涕泣流连。”


    上一篇:顾惟乏经济,扞牧陪从臣。

    下一篇:我闻太古水,上与天相连。

  • 上一篇:顾惟乏经济,扞牧陪从臣。

    下一篇:我闻太古水,上与天相连。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