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節傷蟪蛄,芳菲忌氵睿菙。”詩句出處:《兵後餘不亭重送盧孟明遊江西》;是唐朝詩人皎然的作品。
攜手曾此分,怳如隔胡越。倫侯古封邑,榮盛風雨歇。 饑鼯號空亭,野草生故轍。如何此路岐,更作千年別。 馮軾望遠道,春山無斷絕。朝行入郢樹,夜泊依楚月。 佳士持操高,揚才日昭晰。離言何所贈,盈滿有虧缺。 時節傷蟪蛄,芳菲忌氵睿菙。予思鹿門隱,心跡貴冥滅。 頹顏反芝朮,昔貌成冰雪。歲晏期爾來,銷聲坐巖穴。
|
【註釋】:
時:
①季節;指四季。《論語·陽貨》:“四時行焉。”②特指農時。《孟子·梁惠王上》:“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傢可以無饑矣。”③光陰;時光;時候。《呂氏春秋·首時》:“天不再與,時不久留。”④指按照規定的時間。南卓《羯(jié)鼓錄》:“黃幡繟亦知音,上嘗使人召之,不時至,上怒,絡繹遣使尋捕。”⑤時辰;時候。《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⑥其時;當時。魏禧《大鐵椎傳》:“時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寢。”(健啖:食量過人。寢:醜陋。)⑦機會;時機;時運。《論語·陽貨》:“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新唐書·武平一傳》:“時不再來,榮難人借。”(榮:榮華富貴。)⑧合時;應時。《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⑨時代;時世。《呂氏春秋· 察今》:“世易時移,變法宜矣。”⑩時勢;時尚。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11)副詞。用以表示時間。1. 表示行為不斷發生,相當於“常常”、“經常”。韓愈《行難》:“聖人不世出,賢人不時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為偶爾發生,相當於“有時”、“時而”。杜甫《自閬(làng)中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12)通“伺(sì)”。等候。《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時節:
①四時的節序。《古詩十九首》:“白露沾野草,~~忽復易。”②時候。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又逢君。”③合時,有節律。《漢書·地理志》:“是以其俗風雨~~,谷糴常賤,少盜賊,有和氣之應。”節:
①竹節。《史記·龜策列傳》:“竹,外有理節,中直空虛。”左思《吳都賦》:“苞筍抽節。”泛指木節或骨節。《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②季節;節氣。《列子·湯問》:“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淮南子·天文》:“十五日為一節。”《史記·太史公自序》:“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③節日。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④禮節。《周易·傢人》:“象曰:婦人嘻嘻,失傢節也。”《論語·微子》:“長幼之節,不可廢也。”⑤準則;法度。《禮記·曲禮上》:“禮不踰節。”⑥節操;氣節。諸葛亮《出師表》:“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文天祥《正氣歌》:“時窮節乃見。”《人物志·七繆》:“達有勞謙之稱,窮有著明之節。”⑦節制。《呂氏春秋·論人》:“適耳目,節嗜欲。”《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富民之要,在於節儉。”《漢書·晁錯傳》:“人情莫不欲逸,三王節其力而不盡也。”《管子·心術下》:“節怒莫若樂,節樂莫若禮。”杜甫《往在》:“君臣節儉足,朝野歡呼同。”⑧符節。《左傳·文公八年》:“司馬握節以死。”《淮南子·道應》:“田鳩持節使秦。”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雲中:郡名。)⑨一種用竹編成的打擊樂器,用來調節樂曲的節拍。《列子·湯問》:“撫節悲歌。”(撫:擊。)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節。”也指節奏、節拍。屈原《九歌·東君》:“展詩兮會舞,應律兮合節。”蔡琰《胡笳十八拍》:“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⑩高峻的樣子《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11)量詞。段。《淮南子·說林》:“一節見而百節知也。”傷:
①人或動物身體受到損傷。《春秋·宣公三年》:“郊牛之口傷。”(郊:祭祀名。)②傷口;創傷。《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吳起懷瘳實而吮傷。”③傷害;損害。《周易·節卦》:“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④妨礙。杜甫《陳拾遺故宅》:“位下曷足傷?”⑤憂愁;悲傷;憂傷。《詩經·小雅·杕杜》:“女心傷止。”(止:句末語氣詞。)⑥喪祭。《管子·君臣下》:“明君飾食飲吊傷之禮。”⑦嫌;失之於。《北史·蘇威傳》:“所修格令章程,並行於當世,頗傷瑣碎。”⑧太;過度。齊己《野鴨》:“長生緣甚瘦,近死為傷肥。”芳:
①花草的香味。《楚辭·九章·悲回風》:“蘭芷幽而獨芳。”又泛指香氣。《新語·術事》:“有女而無芳澤之飾。”②花草。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③美好;好。傅山《乙酉歲除八絕句》:“摩雲即有回陽雁,寄得南枝芳信無?”(陽:指衡陽。)④賢德的人。屈原《離騷》:“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⑤通“房”,草木結果實的子房。《呂氏春秋·審時》:“先時者,莖葉帶芒以短衡,穗巨而芳奪。”芳菲:
①美盛,芬芳。劉禹錫《春日書懷》:“野草~~紅錦地,遊絲撩亂碧羅天。”②借指花草。謝朓《休沐重還道中》:“賴此盈罇酌,含景望~~。”菲:
(一)①一種蔬菜,屬蘿卜一類。《詩經 · 邶風 · 谷風》:“采葑(fēng)采菲。”(葑:蔬菜名。)②微薄。多用作謙詞。《梁書·武帝紀》:“菲食薄衣,請自孤始。” (二)fèi 通“屝”。草鞋。古樂府《孤兒行》:“足下無菲。”(三) fēi 芳香;美盛。顧野王《陽春歌》:“春草正芳菲。”[菲菲]1.芳香。《楚辭·離騷》:“芳菲菲而難虧兮。”2.美艷。左思《吳都賦》:“曄(yè)兮菲菲。”(曄:光輝。)3.錯雜。揚雄《太玄·昆》:“白黑菲菲。”4. 上下不定。《後漢書·梁鴻傳》:“志菲菲兮升降。”忌:
①憎恨;怨恨。《說文》:“忌,憎惡也。”《後漢書·孔融傳》:“(孔融)性寬容少忌,好士,喜誘益後進。”(誘益:誘導幫助。)②嫉妒。《左傳·僖公九年》:“忌則多怨,又焉能克?”③顧忌,畏懼。《顏氏傢訓·勉學》:“忌盈惡(wù)滿。”《左傳·昭公十四年》:“殺人不忌為賊。”④禁止;忌諱。《國語·越語下》:“子將助天下虐,不忌其不祥乎?”⑤句尾語氣詞。《詩經·鄭風·大叔於田》:“叔善射忌,又良禦忌。”睿:
①通達;明智;聰明。《尚書·洪范》:“聽曰聰,思曰睿。”②古代臣下對君後的敬詞。劉禹錫《代謝貸錢物表》:“天光下濟,睿澤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