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更呼相簸蕩,交斫雙缺齾。”詩句出處:《征蜀聯句》;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日王忿違慠,有命事誅拔。蜀險豁關防,秦師縱橫猾。 --韓愈 風旗匝地揚,雷鼓轟天殺。竹兵彼皴脆,鐵刃我槍齒截。 --孟郊 刑神吒犛旄,陰焰颭犀札。翻霓紛偃蹇,塞野澒坱圠。 --韓愈 生獰競掣跌,癡突爭填軋。渴鬥信豗呶,啖奸何噢嗗。 --孟郊 更呼相簸蕩,交斫雙缺齾。火發激鋩腥,血漂騰足滑。 --韓愈 飛猱無整陣,翩鶻有邪戛。江倒沸鯨鯤,山搖潰貙猰。 --孟郊 中離分二三,外變迷七八。逆頸盡徽索,仇頭恣髡鬝。 --韓愈 怒須猶鬇鬡,斷臂仍果瓜吉瓜。--韓愈 石潛設奇伏,穴覷騁精察。中矢類妖犭參,跳鋒狀驚豽。 --孟郊 蹋翻聚林嶺,鬥起成埃圿。--孟郊 旆亡多空杠,軸折鮮聯轄。剟膚浹瘡痍,敗面碎京刂吉刂。 --韓愈 渾奔肆狂勷,捷竄脫趫黠。巖鉤踔狙猿,水漉雜鱣螖。 --韓愈 投奅鬧石宮 隆石,填隍亻威亻密傄。--韓愈 強睛死不閉,獷眼困逾目必。爇堞熇歊熹,抉門呀拗曷。 --孟郊 天刀封未坼,酋膽懾前揠。跧梁排鬱縮,闖竇猰窋窡。 --孟郊 迫脅聞雜驅,咿呦叫冤跀。--孟郊 窮區指清夷,兇部坐雕鎩。邛文裁斐斖,巴艷收婠妠。 --韓愈 椎肥牛呼牟,載實駝鳴曷。聖靈閔頑嚚,燾養均草 艸察。 --韓愈 下書遏雄虓,解罪吊攣瞎。--韓愈 戰血時銷洗,劍霜夜清刮。漢棧罷囂闐,獠江息澎汃。 --孟郊 戍寒絕朝乘,刁暗歇宵詧。始去杏飛蜂,及歸柳嘶 紮蟲。 --孟郊 廟獻繁馘級,樂聲洞椌楬。--孟郊 臺圖煥丹玄,郊告儼匏稭。念齒慰黴黧,視傷悼瘢痆。 --韓愈 休輸任訛寢,報力厚麩秳。公歡鐘晨撞,室宴絲曉扴。 --韓愈 杯盂酬酒醪,箱篋饋巾帓。小臣昧戎經,維用贊勛劼。 --韓愈
|
【註釋】:
孟:
①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一的。《詩經·鄘風·桑中》:“美孟薑矣。”(美麗的薑傢長女。)②四季中開頭的月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陶淵明《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③通“猛(měng)”。勇猛。《管子·任法》:“莫敢高言孟行。”郊:
①城周圍的地區。《詩經·魏風·碩鼠》:“逝將去女,適彼樂郊。”《國語·周語下》:“晉侯郊迎。”②城外;野外。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茅飛渡江灑江郊。”袁宏道《滿井遊記》:“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③祭祀名。天子每年冬至祭天於南郊。《禮記·祭義》:“郊之祭也,喪者不敢哭。”《史記·文帝本紀》:“朕(zhèn)親郊祀上帝諸神。”[郊社]冬至祭天於南郊稱郊,夏至祭地於北郊稱社。《尚書·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修:整治。享:祭祀。)更:
(一)①改變;更換。《韓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則利害易。”②替換。《呂氏春秋·仲春紀》:“是月也,祀不用犧牲,用圭璧,更皮幣。”(犧牲:祭祀用的牲畜。圭:玉器名。皮幣:毛皮和繒帛。)引申為交替。《漢書·萬石君傳》:“九卿更進用事。”③經歷;經過。《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更日久則塗幹而椽燥。”④抵償;抵押。《史記·平準書》:“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悉:竭盡。)⑤古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一更約二小時。嶽飛《小重山》:“驚回千裡夢,已三更。” (二)gèng 副詞。①相當於“再”、“又”。《史記·孟嘗君列傳》:“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直:同“值”。)杜甫《石壕吏》:“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②相當於“愈”。更加。《史記·管晏列傳》:“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呼:
①吐氣;往外出氣。跟“吸”相對。《莊子·刻意》:“吹呴(xū)呼吸,吐故納新。”②高聲叫喊。《禮記·曲禮上》:“城上不呼。”《荀子·天問》:“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③呼喚。《史記·項羽本紀》:“(項伯)欲呼張良與俱去。”④稱道;稱呼。《荀子·儒效》:“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白居易《寄明州於駙馬使君三絕句》:“何郎小妓歌喉好,嚴老呼為一串珠。”⑤通“籲”。吹氣聲。《禮記·檀弓上》:“曾子聞之,瞿然曰:‘呼!’”相:
(一)①互相;相互。《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②遞相;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呂氏春秋·疑似》:“為高葆禱於璐,置鼓其上,遠近相聞。”③質地;實質。劉峻《辯命論》:“昔之玉質金相,英髦秀達,皆擯斥於當年,韞(yùn)奇才而莫用。”(髦:俊傑。韞:藏。)[相對]相向。元稹《與李十二夜飲》:“寒夜燈前賴酒壺,與君相對興(xìng)猶孤。”(二)xiàng ①察看;仔細看。《詩經·大雅·公劉》:“相其陰陽,觀其流泉。”②占視。迷信者看外形而斷定人與事的吉兇禍福。《荀子·非相》:“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兇妖祥。”③相貌;形貌。《荀子·非相》:“形相雖善而心術惡。”④輔佐;扶助。《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⑤官名。1. 輔佐君主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吏。《史記·魏世傢》:“傢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賢相。”2.漢代另指諸侯國的實際執政者,地位相當於郡太守。《後漢書·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又使為相。《續資治通鑒長編·宋仁宗至和二年》:“帝新相文彥博、富弼,意甚自得。”⑥司儀贊禮者。《淮南子·主術》:“口能言而行人稱辭,足能行而相者先導。”(行人:古時的外交官。)⑦選擇。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自古相女配夫,新狀元花生滿路。”簸:
(一)①揚去谷米中的糠粃塵土等雜物。《詩經·大雅·生民》:“或簸或蹂。”(蹂:踩。)②搖動;顛動。韓愈《別趙子》:“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二) bò[簸箕]揚米谷去糠殼的工具。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彎一枝竅鐙黃華弩,擔柄簸箕來大開山板斧。”簸蕩:
顛簸,動蕩。許謙《舟中雜興》:“白鷗與蒼雁,來往同~~。”蕩:
①搖動。《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夫人蕩舟,桓公大懼。”②動搖;不安定。《荀子· 勸學》:“天下不能蕩也。”③震動;震蕩。《史記· 龜策列傳》:“以破族滅門者,不可勝數,百僚蕩恐。”韓愈《送孟東野序》:“水之無聲,風蕩之鳴。”④放縱。《論語·陽貨》:“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⑤滌除。《晉書·劉琨傳》:“掃蕩仇恥。”⑥平坦。《詩經·齊風·南山》:“魯道有蕩。”(有:形容詞詞頭。)⑦廣大貌。《春秋繁露·基義》:“聖人之道,同諸天地,蕩諸四海。”⑧沖撞;沖殺。《古今風謠·隋大業長白山謠》:“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蕩蕩]1. 平坦貌。劉向《九嘆·離世》:“路蕩蕩其無人兮。”2. 廣大貌。《漢書·禮樂志》:“大海蕩蕩水所歸。”3.心胸寬廣貌。《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戚戚:憂愁貌。)交:
①交叉;交錯。《孔子傢語·致思》:“挺刃交兵。”《楚辭· 九歌·國殤》:“旌(jīng)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旌:旗。矢:箭。)《史記·項羽本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nà),樊噲側其盾以撞。”(內:同“納”。)②結交;交往。《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誠實。)《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守其交禮。”《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卒:終於。)《法言·修身》:“上交不諂,下交不驕,則可以有為矣。”(有為:有作為。)③交情;友誼。《莊子·山木》:“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後漢書·崔駰傳》:“交淺而言深者,愚也。”④時間或地區相連接。《左傳·僖公五年》:“其九月、十月之交乎?”⑤交配。《聊齋志異·董生》:“夢與女交。”⑥副詞。1.俱;同時。《左傳·文公十二年》:“(秦軍與晉軍)乃皆出戰,交綏。”(綏:退軍。)2. 互相。《左傳·隱公三年》:“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質於周。”(質:人質。)《史記·張儀列傳》:“兩國交爭,其勢不兩立。”《戰國策·趙策三》:“俱據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⑦通“蛟”。《漢書·高帝紀上》:“則見交龍於上。”⑧通“教”。使。岑參《嘆白發》:“白發生偏速,交人不奈何。”斫:
①砍;削。《荀子·性惡》:“工人斫木而為器。”②擊。《三國志·吳書·甘寧傳》:“受敕出斫敵前營。”雙:
①兩個;一對;成雙的。《三國志·吳書·吳主權》:“權投以雙戟。”②偶。與“單”相對。《宋史·禮志十九》:“隻日視事,雙日不坐。”(隻:單。視事:辦理公事。坐:指坐堂辦公。)③匹敵。《史記·淮陰侯列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缺:
①殘缺;破損。《詩經·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qiāng)。”(斨:斧類。)②缺口;空隙。《史記·孔子世傢》:“昔吾入也,由彼缺。”③官吏的空額。《世說新語·任誕》:“步兵校尉缺。”④缺陷;缺點。蘇軾《歧亭五首》之五:“吾非固多矣,君豈無一缺!”(非:過失。)⑤缺少;不足。陸遊《入蜀記》:“下又缺數字。”⑥衰敗;廢棄。《史記·漢興以來諸侯五年表》:“厲幽之後,王廢缺,侯伯強國興焉。”⑦廢弛。《漢書·藝文志》:“方今去聖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