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席詔親賢,式宴坐神仙。”詩句出處:《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是唐朝詩人胡元范的作品。
帝子威儀絕,儲妃禮度優。疊鼓陪仙觀,凝笳翼畫輈。 鬱鬱神香滿,奕奕彩雲浮。排空列錦罽,騰歡溢皇州。 金閨未息火,玉樹鐘天愛。月路飾還裝,星津動歸佩。 紫極流宸渥,清規佇慈誨。恩波洽九流,光輝軼千載。 列席詔親賢,式宴坐神仙。聖文飛聖筆,天樂奏鈞天。 曲池涵瑞景,文宇孕祥煙。小臣同百獸,率舞悅堯年。
|
【註釋】:
列:
①分解;割裂;分割。後作“裂”。《管子·五輔》:“博帶梨,大袂(mèi)列。”(梨:割。)《荀子·哀公問》:“東野畢之馬佚,兩驂列。”②行列;隊列。《荀子·議兵》:“聚則成卒,散則成列。”又位次。《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③陳列;排列。《呂氏春秋·孝行》:“樹五色,施五采,列文章,養目之道也。”④類別;范圍。韓愈《答呂毉山人書》:“不當在弟子之列。”《史記·李斯列傳》:“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⑤安排到某類之中。《史記·孟嘗君列傳》:“始孟嘗君列此二人於賓客。”⑥眾;諸。梅堯臣《送京西轉運李刑部》:“列藩環王都。”(藩:藩國。)鄒陽《上書吳王》:“列郡不相親,萬室不相救也。”⑦通“烈”。1.為正義而死難的。《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貪夫徇財兮,列士徇名。”2.猛烈;強烈。《漢書·王莽傳上》:“列風雷雨不迷。”席:
①席子。用草、竹篾、葦子等編成的供坐臥鋪墊的用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臥不設席,行不騎乘。”②坐次;坐位。《晉書 ·謝安傳》:“安從容就席。”③位置;地位。蘇紎《授薛稷中書侍郎制》:“以增輝於鼎席。”(鼎:指宰相。)④船帆。杜甫《早發》詩:“早行篙師怠,席掛風不正。”⑤酒席;宴席。《紅樓夢》第四十三回:“上頭正坐席呢,二爺快去罷。”⑥憑借;倚仗。《漢書·劉向傳》:“呂產、呂祿席太後之寵。”⑦量詞。多用於酒席。《紅樓夢》第五十三回:“這裡賈母花廳上擺瞭十來席酒。”詔:
告訴;告知。《尚書·微子》:“多瘠罔詔。”(瘠:疾苦。罔:無處。)②告誡;教誨。《呂氏春秋·審分》:“問而不詔,知而不為。”③皇帝下達命令。《史記·文帝本紀》:“於是詔丞相罷官。”④皇帝的命令或文告。《史記·秦始皇本紀》:“遵奉遺詔,永承重戒。”⑤征召。《後漢書·馮衍傳》:“詔伊尹於亳(bó)郊兮。”⑥古代西南少數民族首領的稱號。親:
①愛;親愛;親密。《韓非子·愛臣》:“愛臣太親,必危其身。”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交情老更親。”②父母。《莊子·養生主》:“可以全生,可以養親。”③指血緣關系最接近的。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④泛指有血緣關系或婚姻關系的親屬。杜甫《登嶽陽樓》:“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⑤親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親巡天下,周覽遠方。”賢:
①有德行;有才能。《左傳·隱公三年》:“先君以寡人為賢。”②指有才能的人。《谷梁傳·文公六年》:“使仁者佐賢者。”(佐:輔助。)③優良;美善。韓愈《謝自然》:“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④勝過;超過。《墨子·公孟》:“知有賢於人,則可謂知乎?”⑤勞苦。《詩經·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⑥對人的敬稱,多用於平輩或晚輩。《史記·刺客列傳》:“妾其奈何畏歿身之誅,終滅賢弟之名!”⑦作第二人稱的敬稱。蘇軾《李行中秀才醉眠亭》:“醉中對客眠何害,須信陶潛未若賢。”⑧車轂貫穿的孔,在車輻內一端略大的稱賢。《周禮·考工紀·輪人》:“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為賢。”式:
①法式;楷模。《詩經·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成王:周武王之子。孚:誠信。)②榜樣。《尚書·微子之命》:“萬邦作式。”③站在車上,俯身扶軾(車前橫木),表示敬意。《尚書·武成》:“釋箕子囚,封比幹墓,式商容閭。”④車前橫木。《周禮·考工記·輿人》:“以揉其式。”⑤句首助詞。《詩經 ·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微:衰敗。胡:為什麼。)宴:
①安逸;安閑。《漢書·汲黯傳》:“公孫弘宴見,上或時不冠。”②樂;快樂。《左傳·成公二年》:“衡父不忍數年之不宴。”(衡父:人名。)③請人吃酒食或聚在一起飲酒吃飯。李白《將進酒》:“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陳王:指曹植。平樂:觀名。)④筵席;宴會。歐陽修《醉翁亭記》:“宴酣之樂,非絲非竹。”⑤通“晏”。晚。孔平仲《續世說·巧藝》:“秋也者,天將搖落肅殺,其歲之宴乎!”(肅殺:天氣寒冷蕭瑟的樣子。)[宴見]皇帝閑暇時召見臣民。范曄《後漢書·魯恭傳》:“遷侍中,數召宴見。”宴坐:
安閑而坐。白居易《病中宴坐》:“~~小池畔,清風時動襟。”坐:
①坐。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臀部放在腳跟上。《左傳·宣公二年》:“坐而假寐。”《呂氏春秋·離俗》:“終日坐,不自快。”②座位。後來寫作“座”。《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史記·項羽本紀》:“請以舞劍,因擊沛公於坐。”又比喻容易,不費力。《孟子·離婁下》:“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茍求其敵,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日至:指冬至。)③據守;堅守。《左傳·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門。”④訴訟人對質;對證。《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莊子為坐。”(莊子:人名。)⑤犯罪;囚犯……獲罪。《晏子春秋·雜下》:“王曰:‘何坐?’曰:‘坐盜’”《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數歲,坐法去官,傢居長安。”也指判罪,定罪。《漢書·霍光傳》:“敢有毀者,坐之!”⑥徒然;白白地。李白《蜀道難》:“以手撫膺坐長嘆。”⑦因為;由於。古詩《陌上桑》:“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羅敷:美女名。)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⑧居住;停留。歸莊《黃孝子傳》:“父子坐旅中倘怳(tǎng huǎng)累月,因留過歲。”(惝怳:失意。累:數。)神:
①天神。古人認為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論語·述而》:“禱爾於上下神祇。”②鬼神。《禮記·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見:現。)③指人死後的魂靈。《左傳·昭公七年》:“昔堯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熊。”④玄妙;神奇。《周易·系辭上》:“陰陽不測謂之神。”⑤心神;精神。《荀子·天論》:“形具而神生。”⑥表情;神態。《世說新語·簡傲》:“(王恬)神氣傲邁,瞭無相酬對意。”⑦形象;肖像。蔣驥《傳神秘要》:“傳神最大者,令彼隔幾而坐,可遠三四尺許,若小照,可遠五六尺,愈小愈宜遠。”⑧神韻。指文藝作品在境界上所表達出的情趣韻致。嚴羽《滄浪詩話·詩辨》:“詩之極致有一,曰入神。詩而入神,至矣,盡矣,蔑以加矣!”(蔑:無;沒有。)仙:
①神仙。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②指修煉成仙。《論衡·道虛》:“物無不死,人安能仙。”③指高雅而超出凡俗的人。杜牧《春日茶山病不飲酒因呈賓客》:“誰知病太守,猶得作茶仙。”④非同凡響的。洪昇《長生殿·偷曲》:“恰稱廣寒宮仙樂聲聲。”⑤稱與道教有關的人或事物。⑥對人死的敬稱。韓愈《大行皇太後挽歌詞三首》之三:“雲隨仙馭遠,風助聖情哀。”(仙馭:仙駕。聖:指皇帝。)⑦輕松;自在。杜甫《覽鏡呈柏中丞》:“行遲更覺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