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多士被沾污,小夷施毒蠚。”詩句出處:《晚秋郾城夜會聯句》;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從軍古雲樂,談笑青油幕。燈明夜觀棋,月暗秋城柝。 --李正封 羈客方寂歷,驚烏時落泊。語闌壯氣衰,酒醒寒砧作。 --韓愈 遇主貴陳力,夷兇匪兼弱。百牢犒輿師,千戶購首惡。 --李正封 平生恥論兵,末暮不輕諾。徒然感恩義,誰復論勛爵。 --韓愈 多士被沾污,小夷施毒蠚。何當鑄劍戟。相與歸臺閣。 --李正封 室婦嘆鳴鸛,傢人祝喜鵲。終朝考蓍龜,何日親烝礿。 --韓愈 間使斷津梁,潛軍索林薄。紅塵羽書靖,大水沙囊涸。 --李正封 銘山子所工,插羽餘何怍。未足煩刀俎,隻應輸管鑰。 --韓愈 雨矢逐天狼,電矛驅海若。靈誅固無縱,力戰誰敢卻。 --李正封 峨峨雲梯翔,赫赫火箭著。連空隳雉堞,照夜焚城郭。 --韓愈 軍門宣一令,廟算建三略。雷鼓揭千槍,浮橋交萬筰。 --李正封 蹂野馬雲騰,映原旗火鑠。疲氓墜將拯,殘虜狂可縛。 --韓愈 摧鋒若貙兕,超乘如猱玃。逢掖服翻慚,縵胡纓可愕。 --李正封 星隕聞雊雉,師興隨唳鶴。虎豹貪犬羊,鷹鸇憎鳥雀。 --韓愈 燒陂除積聚,灌壘失依托。憑軾諭昏迷,執殳征暴虐。 --李正封 倉空戰卒饑,月黑探兵錯。兇徒更蹈藉,逆族相啖嚼。 --韓愈 軸轤亙淮泗,旆旌連夏鄂。大野縱氐羌,長河浴騮駱。 --李正封 東西競角逐,遠近施矰繳。人怨童聚謠,天殃鬼行瘧。 --韓愈 漢刑支郡黜,周制閑田削。侯社退無功,鬼薪懲不恪。 --李正封 餘雖司斧鑕,情本尚丘壑。且待獻俘囚,終當返耕獲。 --韓愈 藁街陳鈇鉞,桃塞興錢鎛。地理畫封疆,天文掃寥廓。 --李正封 天子憫瘡痍,將軍禁鹵掠。策勛封龍額,歸獸獲麟腳。 --韓愈 詰誅敬王怒,給復哀人瘼。澤發解兜鍪,酡顏傾鑿落。 --李正封 安存惟恐晚,洗雪不論昨。暮鳥已安巢,春蠶看滿箔。 --韓愈 聲明動朝闕,光寵耀京洛。旁午降絲綸,中堅擁鼓鐸。 --李正封 密坐列珠翠,高門塗粉雘。跋朝賀書飛,塞路歸鞍躍。 --韓愈 魏闕橫雲漢,秦關束巖崿。拜迎羅櫜鞬,問遺結囊橐。 --李正封 江淮永清晏,宇宙重開拓。是日號升平,此年名作噩。 --韓愈 洪赦方下究,武飆亦旁魄。南據定蠻陬,北攫空朔漠。 --李正封 儒生愜教化,武士猛刺斫。吾相兩優遊,他人雙落莫。 --韓愈 印從負鼎佩,門為登壇鑿。再入更顯嚴,九遷彌謇諤。 --李正封 賓筵盡狐趙,導騎多衛霍。國史擅芬芳,宮娃分綽約。 --韓愈 丹掖列鵷鷺,洪爐衣狐貉。摛文揮月毫,講劍淬霜鍔。 --李正封 命衣備藻火,賜樂兼拊搏。兩廂鋪氍毹,五鼎調勺藥。 --韓愈 帶垂蒼玉佩,轡蹙黃金絡。誘接喻登龍,趨馳狀傾藿。 --李正封 青娥翳長袖,紅頰吹鳴籥。儻不忍辛勤,何由恣歡謔。 --韓愈 惟當早富貴,豈得暫寂寞。但擲雇笑金,仍祈卻老藥。 --李正封 歿廟配尊斝,生堂合聲鑮。安行庇松篁,高臥枕莞蒻。 --韓愈 洗沐恣蘭芷,割烹厭腗臄。喜顏非忸怩,達志無隕獲。 --李正封 詼諧酒席展,慷慨戎裝著。斬馬祭旄纛,炰羔禮芒屩。 --韓愈 山多離隱豹,野有求伸蠖。推選閱群材,薦延搜一鶚。 --李正封 左右供諂譽,親交獻諛噱。名聲載揄揚,權勢實熏灼。 --韓愈 道舊生感激,當歌發酬酢。群孫輕綺紈,下客豐醴酪。 --李正封 窮天貢琛異,匝海賜酺醵。作樂鼓還槌,從禽弓始彍。 --韓愈 取歡移日飲,求勝通宵博。五白氣爭呼,六奇心運度。 --李正封 恩澤誠佈濩,嚚頑已簫勺。告成上雲亭,考古垂矩矱。 --韓愈 前堂清夜吹,東第良晨酌。池蓮拆秋房,院竹翻夏籜。 --李正封 五狩朝恒岱,三畋宿楊柞。農書乍討論,馬法長懸格。 --韓愈 雪下收新息,陽生過京索。爾牛時寢訛,我仆或歌咢。 --李正封 帝載彌天地,臣辭劣螢爝。為詩安能詳,庶用存糟粕。 --韓愈
|
【註釋】:
韓:
古國名。1.周代諸侯國。其地在今山西河津東北。後為晉所滅。《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2.戰國時諸侯國。其地在今河南中部和山西東南部。後為秦所滅。《韓非子·定法》:“韓者,晉之別國也。”愈:
①病好瞭。《孟子·公孫醜下》:“昔者疾,今日愈。”②治療。《說苑·建本》:“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饑,莫知以學愈愚。’”酈道元《水經註·滱水》:“水出西北暄谷,其水溫熱若湯,能愈百病。”(湯:熱水;開水。)③勝過。《孟子·離婁下》:“思天下惟羿(yì)為愈己,於是殺羿。”(羿:人名。相傳為夏代諸侯有窮國之君。)《左傳·襄公十年》:“病不猶愈於亡乎?”(病:指疲憊。亡:滅亡。)④副詞。更加;越。《韓非子·顯學》:“夫有功者必賞,則爵祿厚而愈勸。”(勸:受到鼓勵。)多:
①數量大,與“少”相對。《孟子·公孫醜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指得治國之道,即行仁政。寡:少。)王維《相思》:“願君多采擷。”②勝過;超過。湯顯祖《紫簫記·巧探》:“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相如:司馬相如,漢辭賦傢。王粲:漢魏間人,貌美多才。)③稱贊;著重。《史記·季佈欒佈列傳》:“諸公皆多季佈能摧剛為柔,朱傢以此名聞當世。”《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士亦以此多之。”④過分的;多餘的。《莊子·漁父》:“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飭(chì)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飭:整頓。泰:太,過於,過分。)劉劭《人物志·體別》:“夫在多疑。”⑤增多。《荀子·天論》:“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⑥通“哆”,不正。《法言·吾子》:“中正則雅,多哇則鄭。”(哇:淫邪的樂聲。)⑦副詞。表示限定。約相當於“隻”、“僅僅”。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此猶河濱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見其不知量也。”《論語·子張》:“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 多見其不知量也。”士:
①從事某種活動的男子。《周易·歸妹》:“女承筐,無實;士刲(kuī)羊,無血。”(刲:割。)②特指未婚的青年男子。《詩經·衛風·氓》:“於嗟女兮,無與士耽。”③古代介於卿大夫和庶民之間的階層,貴族的最下一等。《禮記·王制》:“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④智者;賢者。後泛指讀書人,知識階層。《荀子·勸學》:“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漢書·食貨志上》:“士農工商,四民有業。學以居位曰士,辟士殖谷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yù)貨曰商。”(鬻:賣。)⑤古代的法官;獄官。《孟子·告子下》:“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管夷吾:管仲。孫叔敖:春秋時楚令尹。海:指隱居海濱。)⑥對人的美稱。古樂府《木蘭詩》:“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⑦古軍制,在車上者稱士,也稱“甲士”。與“步卒”相對。屈原《九歌·國殤》:“矢交墜兮士爭先。”⑧通“事”。職事;從事。《詩經·豳風·東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⑨通“仕”。做官。《論衡·刺孟》:“有士於此,而子悅之。”⑩通“恃”。依靠;憑借。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見威王》:“孫子見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勢也。’”被:
(一)①被子。宋玉《招魂》:“翡翠珠被,爛齊光些。”(些:語氣詞。)②覆蓋。張衡《東京賦》:“芙蓉覆水,秋蘭被涯。”③及;延及。《漢書· 嚴助傳》:“陛下垂德惠以覆露之,使元元之民安生樂業,則澤被萬世。”(覆露:像露水一樣滋潤。)④蒙受;遭受。《戰國策·燕策三》:“秦王復擊軻,被八創。”⑤介詞。表被動。 (二)pī ①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後作“披”。屈原《涉江》:“被明月兮佩寶璐。”②衣的一種。狀如今之鬥篷、披風。《左傳·昭公十二年》:“王見之,去冠、被,舍鞭,與之語。”③量詞。表示某些護身物品的計量。《史記·絳侯周勃世傢》:“甲楯五百被。”沾:
①古水名。淇水支流。②浸濕;浸潤。《莊子·齊物論》:“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後漢書·諒輔傳》:“未及日中時,而天陰晦合,須臾澍(shù)雨,一郡沾潤。”(澍:及時的雨。)③施與或分享恩澤。《宋書·文帝紀》:“二千石官長並勤勞王務,宜有沾錫。”④熏陶;感化。《後漢書·張酺傳》:“賞賜殊特,莫不沾沾。”⑤接觸;沾染。薑夔《月下笛》:“春衣都是柔荑翦,尚沾惹、殘茸半縷。”(柔荑:指美人的手。)[沾醉]大醉。《資治通鑒》卷二五五:“從者皆沾醉。”污:
(一)①停積不流的水。《晉書·周訪傳》:“前岡見一牛眠山污中。”②污穢;臟東西。《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③不清潔;骯臟。文天祥《正氣歌》序:“駢肩雜遝,腥臊汙垢。”④弄臟;玷污。《呂氏春秋 · 不侵》:“必以其血污其衣。”《後漢書·黃瓊傳》:“皦皦者易污。”⑤奸邪;行為不正。《鶡(hé)冠子·亡鐵(fū)》:“污官亂治,不奉會犯法,其罪加民。”(鐵:斧頭。)⑥低窪。《國語·周語下》:“陂塘污庳,以鐘其美。” (二)wā 掘地為坑。《禮記·禮運》:“污尊而杯飲。”小:
①微小;細小。與“大”相對。《莊子·逍遙遊》:“此小大之辯也。”②低;低微。古樂府《陌上桑》:“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府:太守官府。小史:小吏。朝:朝廷。)③狹小;狹隘。④輕視。《左傳·桓公四年》:“秦師侵芮,敗焉,小之也。”⑤年幼。《晉書·郗鑒傳》:“時兄子(郗)邁、外甥周翼並小,常攜之就食。”也指年幼的人。李白《長幹行》:“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嫌猜:嫌疑。)又指排行最末的。古樂府《木蘭詩》:“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霍霍:磨刀聲。)⑥稍微;略微。《孟子·公孫醜上》:“今病小愈。”⑦舊時特指妾。⑧謙詞。1. 指與自己有關的事物。2. 自稱。《左傳·隱公元年》:“小小有母,皆嘗小小之食矣。”⑨表示時間短暫。楊萬裡《夏夜追涼》:“開門小立月明中。”⑩副詞。表示程度淺。相當於“稍微”。《後漢書 ·應劭傳》:“制禦小緩,則陸掠殘害。”(制禦:統治。陸掠:擄掠。)[小人]1. 平民。《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2. 指沒有道德修養的人。《尚書·大禹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3.自稱的謙詞。夷:
①我國古代對東部各族的泛稱。《尚書·禹貢》:“大陸既作,島夷皮服。”(作:耕作。皮服:以獸皮為衣。)②古代對中原以外各族的通稱。《孟子·滕文公上》:“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③舊時泛指外國或外國人。魏源《海國圖志敘》:“夷煙流毒。”④平;平坦。《老子》:“大道甚夷。”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⑤使平坦。曹操《分租與諸將掾屬令》:“幸賴賢人不愛其謀,群士不遺其力,是以夷險平亂。”(愛:吝惜。遺:留。)⑥平定。柳宗元《獻平淮夷雅表》:“平夏州,夷劍南,取江東,定河北。”⑦滅族。《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將軍馬茂等圖逆,夷三族。”⑧平輩。《史記·留侯世傢》:“今諸將皆陛下故等夷。”(故:原先的。等:同等。)⑨鏟平;消除。《史記·秦始皇本紀》:“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⑩創傷。《左傳·成公十六年》:“子反命軍吏察夷傷。”此義後寫作“痍”。(11)平和;喜悅。《詩經·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夷。”[夷然]泰然鎮定的樣子。《晉書·謝安傳》:“安夷然無懼色。”[夷猶]遲疑不行。《楚辭·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猶。”施:
(一)①佈;散佈;鋪陳。《周易·乾》:“雲行雨施。”《荀子·勸學》:“施薪若一,火就燥也。”②施行;實行。《國語·吳語》:“施民所善,去民所惡。”③施加。《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④恩惠。《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報施救患,取霸定威。”⑤設置。《晉書·李特載記》:“又令梓潼太守張演於諸要施關,搜索寶貨。” (二)yì 蔓延;延續。《詩經·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於中谷。”(覃tán:延長。)(三)yí 逶迤斜行。《孟子·離婁下》:“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蚤:通“早”。良人:指丈夫。所之:所住。)毒:
①有害之物。《三國志·蜀書·關羽傳》:“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周易·噬嗑》:“六三,噬臘肉,遇毒。”②放毒;毒死;下毒。《北史·長孫晟傳》:“突厥飲泉,易可行毒,因取諸藥毒水上流,達頭人畜飲之多死。”③毒害;危害。蘇軾《教戰守策》:“是故寒暑不能為之毒。”④痛恨。《後漢書·袁紹傳》:“令人憤毒。”柳宗元《捕蛇者說》:“若毒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