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簷楹暫明滅,五色光屬聯。”詩句出處:《謝自然詩》;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果州南充縣,寒女謝自然。童騃無所識,但聞有神仙。 輕生學其術,乃在金泉山。繁華榮慕絕,父母慈愛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難具言。一朝坐空室,雲霧生其間。 如聆笙竽韻,來自冥冥天。白日變幽晦,蕭蕭風景寒。 簷楹暫明滅,五色光屬聯。觀者徒傾駭,躑躅詎敢前。 須臾自輕舉,飄若風中煙。茫茫八纮大,影響無由緣。 裡胥上其事,郡守驚且嘆。驅車領官吏,氓俗爭相先。 入門無所見,冠履同蛻蟬。皆雲神仙事,灼灼信可傳。 餘聞古夏後,象物知神奸。山林民可入,魍魎莫逢旃。 逶迤不復振,後世恣欺謾。幽明紛雜亂,人鬼更相殘。 秦皇雖篤好,漢武洪其源。自從二主來,此禍竟連連。 木石生怪變,狐貍騁妖患。莫能盡性命,安得更長延。 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奈何不自信,反欲從物遷。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來者猶可誡,餘言豈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倫。寒衣及饑食,在紡績耕耘。 下以保子孫,上以奉君親。茍異於此道,皆為棄其身。 噫乎彼寒女,永托異物群。感傷遂成詩,昧者宜書紳。
|
【註釋】:
楹:
①堂屋前部的柱子。《詩經·小雅·斯幹》:“殖殖其庭,有覺其楹。”(殖殖:平正。覺:高大。)也泛指柱子。《後漢書·酷吏傳·董宣》:“以頭擊楹,流血被面。”②量詞。房屋一列或一間為一楹。《新唐書·陸龜蒙傳》:“有田數百畝,屋三十楹。”暫:
①短時間。張衡《西京賦》:“暫勞永逸。”②副詞。表示時間。1. 表示權宜性的。相當於“暫且”、“姑且”。李白《對月獨酌》:“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將:與。)2. 表示不常有的。相當於“偶爾”或“突然”。白居易《琵琶行》:“如聽仙樂耳暫明。”《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詳(yáng)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詳:通“佯”。假裝。)3. 初;剛。庾信《春賦》:“玉管初調,鳴弦暫撫。”明:
①明亮;光明。《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子興視夜,明星有爛。”②照亮。王安石《遊褒禪山記》:“火尚足以明也。”③明顯;明白。《戰國策·齊策一》:“則秦不能害齊,亦已明矣。”④公開。《戰國策·趙策四》:“太後明謂左右。”又顯露。柳宗元《小石潭記》:“明滅可見。”⑤說明;表明。張溥《五人墓碑記》:“亦以明死生之大。”⑥賢明;英明。諸葛亮《前出師表》:“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⑦聰明;智慧。《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韓愈《師說》:“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遺:放棄。)⑧視力;眼力。又視力好。《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⑨白天。張煌言《擬古》之二:“晦明本如轂(gǔ),日日相推移。”(晦:黑夜。轂:車輪的中心。)⑩舊指陽世間。顏延之《和謝監靈運一首》:“人神幽明絕。”(幽:指陰間。絕:指時亂不得祭祀。)(11)次(日或年)。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南海:指浙江佛教勝地普陀山。)(12)朝代名。朱元璋建於公元1368年,1661年為清王朝所代替。[明堂]古代天子舉行朝會、祭祀、慶賞等大典的地方。古樂府《木蘭詩》:“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器]即“冥器”。古代殉葬用的器物。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個大人傢出殯,擺設明器,好生齊整。”(大人傢:大戶人傢。)滅:
①[動]熄滅。《韓非子·說林上》:“失火而取水於海,海水雖多,火必不~矣,遠水不救近火也。”②[動]消滅。《戰國策·魏策四》:“秦~韓亡魏。”③[動]消失。杜甫《戲為六絕句》:“爾曹身與名俱~,不廢江河萬古流。”④[動]磨滅。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有碑仆道,其文漫~。”⑤[形]昏暗。柳宗元《小石潭記》:“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可見。”五:
①基數,五。《孟子·梁惠王上》:“五畝之宅。”②表序數第五。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隊伍行列。後來寫作“伍”。《呂氏春秋·必己》:“孟賁過於河,先其五。”④我國民族音樂記音符號之一。色:
①臉色;表情;神色。《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饑色。”②怒色。《戰國策·趙策四》:“太後之色少解。”③姿色;美色。多用於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寡人好色。”④情欲。《孟子· 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⑤顏色;色彩。《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⑥景象;景色。《莊子·盜蹠》:“車馬有行色。”⑦種類;品類。《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樹下端然坐睡,不知是何色類?”⑧佛教用語。指人能感知的一切外物,與“空”相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陳子昂《感遇》之八:“空色皆寂滅,緣業亦何名。”光:
①光亮;光輝。《墨子·尚賢中》:“若日之光,若月之明。”李白《靜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②明亮;光明。《楚辭·九章·涉江》:“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③光采;風采。《莊子·盜蹠》:“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也指華美。《詩經·大雅·韓奕》:“百兩彭彭,八鸞鏘鏘,不顯其光。”④光榮;榮耀。《漢書·禮樂志》:“下民之樂,子孫保光。”司馬遷《報任安書》:“取尊官厚祿,以為宗族交遊光寵。”⑤時光;光陰。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軒桃李能幾何?流光欺人忽蹉跎。”(青軒:官員坐的有青綢障蔽的車。)⑥景物;景色。辛棄疾《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⑦發揚光大。諸葛亮《前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⑧光滑。韓愈《進學解》:“爬羅剔抉(jué),刮垢磨光。”(抉:挑出,剔出。)⑨指禮樂文物。《周易·觀》:“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屬:
(一)①連接。《莊子·馬蹄》:“萬物群生,連屬其鄉。”②會集。《國語·吳語》:“今君不察,盛怒屬兵。”③跟隨。《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④撰寫。《後漢書·張衡傳》:“衡少善屬文。”⑤請托:委托。《戰國策·齊策四》:“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⑥囑托;告誡。《戰國策·西周策》:“將死,而屬其子曰。”⑦勸酒。蘇軾《前赤壁賦》:“舉酒屬客。”⑧通“矚”。看;註視。《齊民要術·園籬》:“盤桓瞻屬。” (二)shǔ ①種類。《韓非子·五蠹》:“廢敬上畏法之民,而養遊俠私劍之屬。”②同輩;同夥。韓愈《送孟東野序》:“張儀、蘇秦之屬,皆以其術鳴。”③親屬。《孟子·離婁下》:“夫章子豈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④隸屬;附屬。《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以其眾屬袁紹。”⑤官屬;部屬。《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百官之屬,各展其物。”(展:陳列。)聯:
①連接;連續。王褒《洞簫賦》:“吟氣遺響,聯綿漂撇,生微風兮。”(吟:歌詠。漂撇:浮泛沖擊。)張衡《西京賦》:“繚垣綿聯四百餘裡。”②聯合。杜牧《郡齋獨酌》:“聯兵數十萬,附海正誅滄。”(附:靠近。滄:古地名。)③連綴。東方朔《七諫·沈江》:“聯蕙芷以為佩兮。”④對偶句;對聯。鄭谷《中年》:“衰遲自喜添詩學,更把前題改數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