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自非絕殊尤,難使耳目驚。

    “自非絕殊尤,難使耳目驚。”詩句出處:《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吾皇紹祖烈,天下再太平。詔下諸郡國,歲貢鄉曲英。
    元和五年冬,房公尹東京。功曹上言公,是月當登名。
    乃選二十縣,試官得鴻生。群儒負己材,相賀簡擇精。
    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此都自周公,文章繼名聲。
    自非絕殊尤,難使耳目驚。今者遭震薄,不能出聲鳴。
    鄙夫忝縣尹,愧栗難為情。惟求文章寫,不敢妒與爭。
    還傢敕妻兒,具此煎炰烹。柿紅蒲萄紫,肴果相扶檠。
    芳荼出蜀門,好酒濃且清。何能充歡燕,庶以露厥誠。
    昨聞詔書下,權公作邦楨。文人得其職,文道當大行。
    陰風攪短日,冷雨澀不晴。勉哉戒徒馭,傢國遲子榮。

    【註釋】:

    自:

    ①自己。《詩經·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通“焉”。配命:合乎天命。)《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親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每假借於藏書之傢,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史記·蕭相國世傢》:“高祖自將。”③自然。《史記·李將軍列傳》:“諺曰:‘桃李無言,下自成蹊。’”(蹊:小徑;小路。)④介詞。1.從。《孟子·滕文公上》:“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神農:傳說為古代造耒耜、興農業的帝王。許行:當時的農學傢。)《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2. 由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漢書·灌夫傳》:“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恨。”⑤連詞。表示假設。可譯為假如。《左傳·成公十六年》:“唯聖人能內外無患,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⑥連詞。表示假設的讓步。可譯為即使。《漢書·高祖紀下》:“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又《杜周傳》:“自京師不曉,況於遠方?”

    自非:

    連詞。如果不是。《左傳·成公十六年》:“~~聖人,外寧必有內憂。”

    非:

    ①違背;違反。《左傳·定公四年》:“無謀非德,無犯非義。”(無:不。謀:謀劃。犯:觸及。)②違理的事;過錯。與“是”相對。《莊子·齊物論》:“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③指責;譏諷;非議;非難。《呂氏春秋·審己》:“國人不說,大非上。”(說:同“悅”。上:指國君。)《荀子· 修身》:“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④不是。《莊子·秋水》:“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你。安:怎。)⑤無;沒有。左思《三都賦序》:“雖寶非用。”⑥副詞。不。《尚書·盤庚下》:“各非敢違卜。”( 卜:吉卜。)

    絕:

    ①斷;截斷。《史記·伍子胥列傳》:“楚發兵絕吳兵之後,不得歸。”②《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裡也。”引申為斷絕。《論語·堯曰》:“繼絕世,舉逸民。”《抱樸子·交際》:“乃發憤著論,杜門絕交。”又特指氣絕身亡。《呂氏春秋·知接》:“蒙衣袂而絕乎壽宮。”③橫度;穿過。《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假:借助。楫:槳。)《呂氏春秋·悔過》:“今行數千裡,又絕諸侯之地以襲國,臣不知其可也。”④極;非常。《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又特指極遙遠的。《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因前使絕國功,封騫博望侯。”(騫:張騫。)又指極好的,獨一無二的。《漢書·敘傳上》:“逢蒙絕技於弧矢。”(逢蒙:古代善於射箭的人。弧:弓。)《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絕才。”[絕頂]1. 山的最高峰。杜甫《望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會當:定當。)2. 非常的。

    殊:

    ①斬殺;死亡。《莊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漢書·淮南王安傳》:“太子即自剄,不殊。”②斷絕。嵇康《琴賦》:“或相凌而不亂,或相離而不殊。”(凌:迫近。)③差異;不同。《周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④特別;特殊;出眾。諸葛亮《前出師表》:“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⑤超過;異常。《後漢書·梁統傳》:“母氏年殊七十。”⑥副詞。1.表示程度。非常;極;甚。《戰國策·趙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2.還;猶。孟浩然《題融公蘭若》:“談玄殊未已,歸騎夕陽催。”

    殊尤:

    特異,突出。司馬相如《封禪文》:“未有~~絕跡可考於今者也。”

    尤:

    ①過錯;罪愆。《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②責怪;責備。《左傳·襄公三十年》:“非相違也,而相從也,四國何尤焉!”③優秀的;突出的。《莊子·徐無鬼》:“夫子,物之尤也。”④特指女子容貌絕美。《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棄)長而美……公見棄也,而視之,尤。”(棄:人名。公:指宋平公。)⑤親近;愛昵。羅隱《春日湘中題嶽麓寺僧舍》:“欲共高僧話心跡,野花芳草奈相尤。”⑥副詞。尤其;更加。《漢書·辛慶忌傳》:“居處恭儉,食飲被服尤節約。”

    難:

    (一)nán 困難;艱難。與“易”相對。《老子》第二章:“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李白《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二)nàn ①災難;禍患。《孫子·謀攻》:“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韓非子·五蠹》:“堅甲厲兵以備難。”(厲兵:磨快兵器。)特指兵難,反抗或叛亂。賈誼《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隳。”(七廟:天子的宗廟。隳 :毀壞。)蘇軾《晁錯論》:“惟仁人君子豪傑之士,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②怨仇。《戰國策·秦策一》:“以與周武為難。”(周武:周武王。)《史記·張儀列傳》:“楚嘗與秦構難,戰於漢中。”③責備;責難。《孟子·離婁下》:“於禽獸又何難焉?”又詰問;反駁。《論衡·問孔》:“造難孔子,何傷於義?”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辟邪說,難壬人。”(壬人:佞人,巧言諂媚的小人。)又辯駁的觀點,論點。《漢書·高帝紀》:“(漢王)以問張良,良發八難。” (三)nuó ①茂盛的樣子。《詩經·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葉有難。”(阿:通“婀”,柔美的樣子。)②驅逐疫鬼。後來寫作“儺”。《周禮·夏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

    使:

    ①命令;派遣。《左傳·僖公四年》:“楚子使屈完如師。”《史記·李將軍列傳》:“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jiàng)八百騎。”(將:帶兵。)②役使;使用。《論語·學而》:“使民以時。”《孟子·盡心下》:“使人不以道。”(道:道理。)③出使。《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九》:“晏子使楚。”④令;讓;致使。《公羊傳·僖公二十八年》:“使人兄弟相疑。”⑤任;放縱。《宋書·劉瑀傳》:“瑀使氣尚人。”⑥表假設的連詞。假使;如果。《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使(毛)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蚤:通“早”。穎:指錐尖。)[使命]1. 使者所接受的指令。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2.使者。《宋史·田景咸傳》:“每使命至,惟設肉一器,賓主共食。”

    耳:

    ①耳朵。人和動物的聽覺器官。《韓非子·十過》:“謀出二君之口而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②用耳聽,聽說。歐陽修《瀧(shuāng)岡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詳也。”③語氣詞。1. 表示限止。相當於“罷瞭”。《論語·陽貨》:“前言戲之耳。”2. 表示肯定。相當於“矣”。《史記·刺客列傳》:“且吾所為者極難耳。”《史記·陳涉世傢》:“此教我先威眾耳。”

    耳目:

    ①耳與眼。喻親信。《書·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②喻刺探消息的人。《史記·張耳陳餘傳》:“趙人多為張耳陳餘~~者,以故得脫出。”

    目:

    ①眼睛。《荀子·勸學》:“目不能兩視而明。”②觀看;註視。《史記·陳涉世傢》:“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③以目示意;遞眼色。《史記·項羽本紀》:“范增數目項王。”④看法。方孝孺《答王秀才書》:“俾世俗易心改目,以勉其遠且大者。”⑤眼力;目光。魏征《述懷》:“既傷千裡目,還驚九折魂。”(九折:指道路崎嶇。)孟棨《本事詩·崔護》:“彼此目註者久之。”⑥網眼。劉知幾《史通·敘事》:“捕高鳥者張其萬置(jū),而獲之者由於一目。”(置:捕鳥獸的網。)⑦名目;條目。《梁書·殷鈞傳》:“又受詔料檢西省法書古籍,別為品目。”(省:官署名。)元稹《批宰臣請上尊號第二表》:“百吏雖存,官業多曠;萬目雖設,紀律未張。”⑧標題。《北史·儒林傳上·孫惠蔚》:“惠蔚既入東觀,見典籍未周……或文壞字誤,謬爛相屬,卷目雖多,全定者少。”(東觀:指宮中藏書、著書之處。謬爛:錯誤雜亂。屬:連接。)又目錄。韓愈《上張仆射書》:“有小吏持院中故事節目十餘事來示愈。”⑨頭領。《明史·陳金傳》:“賊覘(chān)諸要害無守者,乃悉所有賂目兵,乘暮遁去。”(覘:窺視。目兵:兵卒中的小頭目。)⑩品評;看待。《世說新語·賞譽》:“世目周侯,嶷如斷山。”(11)列;行列。文天祥《指南錄後序》:“北驅予並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目前]1. 眼前。王鰲《震澤長語·文章》:“《禹貢》敘山水脈絡原委,如在目前。”2. 當前;現在。《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許之,則禍在後日;不許,則禍在目前。”

    驚:

    ①馬受到突然刺激而受驚。《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如有馬驚車敗,陛下縱自輕,奈高廟、太後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慶氏之馬善驚,士皆釋甲束馬。”(善:容易。束馬:將馬絆住以免驚跳奔逸。)②恐懼。《韓非子·說林下》:“人見蛇則驚駭。”③驚動;震動。《莊子· 達生》:“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張說《嶽州守歲》:“爆竹好驚眠。”④奇怪;驚異。陶潛《桃花源記》:“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⑤使吃驚。《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⑥氣勢大而猛。《念奴嬌·赤壁懷古》:“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⑦通“警”。警戒。《墨子·號令》:“卒有驚事,中軍疾擊鼓者三。”


    上一篇:傍砌看红药,巡池咏白蘋。

    下一篇: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 自非绝殊尤,难使耳目惊。

    “自非绝殊尤,难使耳目惊。”诗句出处:《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是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

    吾皇绍祖烈,天下再太平。诏下诸郡国,岁贡乡曲英。
    元和五年冬,房公尹东京。功曹上言公,是月当登名。
    乃选二十县,试官得鸿生。群儒负己材,相贺简择精。
    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铿轰。此都自周公,文章继名声。
    自非绝殊尤,难使耳目惊。今者遭震薄,不能出声鸣。
    鄙夫忝县尹,愧栗难为情。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
    还家敕妻儿,具此煎炰烹。柿红蒲萄紫,肴果相扶檠。
    芳荼出蜀门,好酒浓且清。何能充欢燕,庶以露厥诚。
    昨闻诏书下,权公作邦桢。文人得其职,文道当大行。
    阴风搅短日,冷雨涩不晴。勉哉戒徒驭,家国迟子荣。

    【注释】:

    自:

    ①自己。《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通“焉”。配命:合乎天命。)《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亲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自将。”③自然。《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蹊:小径;小路。)④介词。1.从。《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神农:传说为古代造耒耜、兴农业的帝王。许行:当时的农学家。)《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2. 由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汉书·灌夫传》:“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⑤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⑥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可译为即使。《汉书·高祖纪下》:“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又《杜周传》:“自京师不晓,况于远方?”

    自非:

    连词。如果不是。《左传·成公十六年》:“~~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非:

    ①违背;违反。《左传·定公四年》:“无谋非德,无犯非义。”(无:不。谋:谋划。犯:触及。)②违理的事;过错。与“是”相对。《庄子·齐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③指责;讥讽;非议;非难。《吕氏春秋·审己》:“国人不说,大非上。”(说:同“悦”。上:指国君。)《荀子· 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④不是。《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你。安:怎。)⑤无;没有。左思《三都赋序》:“虽宝非用。”⑥副词。不。《尚书·盘庚下》:“各非敢违卜。”( 卜:吉卜。)

    绝:

    ①断;截断。《史记·伍子胥列传》:“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②《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引申为断绝。《论语·尧曰》:“继绝世,举逸民。”《抱朴子·交际》:“乃发愤著论,杜门绝交。”又特指气绝身亡。《吕氏春秋·知接》:“蒙衣袂而绝乎寿宫。”③横度;穿过。《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借助。楫:桨。)《吕氏春秋·悔过》:“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④极;非常。《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又特指极遥远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骞:张骞。)又指极好的,独一无二的。《汉书·叙传上》:“逢蒙绝技于弧矢。”(逢蒙:古代善于射箭的人。弧:弓。)《后汉书·班彪传附班固》:“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绝才。”[绝顶]1. 山的最高峰。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定当。)2. 非常的。

    殊:

    ①斩杀;死亡。《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汉书·淮南王安传》:“太子即自刭,不殊。”②断绝。嵇康《琴赋》:“或相凌而不乱,或相离而不殊。”(凌:迫近。)③差异;不同。《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④特别;特殊;出众。诸葛亮《前出师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⑤超过;异常。《后汉书·梁统传》:“母氏年殊七十。”⑥副词。1.表示程度。非常;极;甚。《战国策·赵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2.还;犹。孟浩然《题融公兰若》:“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

    殊尤:

    特异,突出。司马相如《封禅文》:“未有~~绝迹可考于今者也。”

    尤:

    ①过错;罪愆。《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②责怪;责备。《左传·襄公三十年》:“非相违也,而相从也,四国何尤焉!”③优秀的;突出的。《庄子·徐无鬼》:“夫子,物之尤也。”④特指女子容貌绝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弃)长而美……公见弃也,而视之,尤。”(弃:人名。公:指宋平公。)⑤亲近;爱昵。罗隐《春日湘中题岳麓寺僧舍》:“欲共高僧话心迹,野花芳草奈相尤。”⑥副词。尤其;更加。《汉书·辛庆忌传》:“居处恭俭,食饮被服尤节约。”

    难:

    (一)nán 困难;艰难。与“易”相对。《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二)nàn ①灾难;祸患。《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厉兵:磨快兵器。)特指兵难,反抗或叛乱。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天子的宗庙。隳 :毁坏。)苏轼《晁错论》:“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②怨仇。《战国策·秦策一》:“以与周武为难。”(周武:周武王。)《史记·张仪列传》:“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③责备;责难。《孟子·离娄下》:“于禽兽又何难焉?”又诘问;反驳。《论衡·问孔》:“造难孔子,何伤于义?”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壬人:佞人,巧言谄媚的小人。)又辩驳的观点,论点。《汉书·高帝纪》:“(汉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 (三)nuó ①茂盛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阿:通“婀”,柔美的样子。)②驱逐疫鬼。后来写作“傩”。《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

    使:

    ①命令;派遣。《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屈完如师。”《史记·李将军列传》:“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jiàng)八百骑。”(将:带兵。)②役使;使用。《论语·学而》:“使民以时。”《孟子·尽心下》:“使人不以道。”(道:道理。)③出使。《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九》:“晏子使楚。”④令;让;致使。《公羊传·僖公二十八年》:“使人兄弟相疑。”⑤任;放纵。《宋书·刘瑀传》:“瑀使气尚人。”⑥表假设的连词。假使;如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毛)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蚤:通“早”。颖:指锥尖。)[使命]1. 使者所接受的指令。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2.使者。《宋史·田景咸传》:“每使命至,惟设肉一器,宾主共食。”

    耳:

    ①耳朵。人和动物的听觉器官。《韩非子·十过》:“谋出二君之口而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②用耳听,听说。欧阳修《泷(shuāng)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③语气词。1. 表示限止。相当于“罢了”。《论语·阳货》:“前言戏之耳。”2. 表示肯定。相当于“矣”。《史记·刺客列传》:“且吾所为者极难耳。”《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耳目:

    ①耳与眼。喻亲信。《书·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②喻刺探消息的人。《史记·张耳陈余传》:“赵人多为张耳陈余~~者,以故得脱出。”

    目:

    ①眼睛。《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②观看;注视。《史记·陈涉世家》:“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③以目示意;递眼色。《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④看法。方孝孺《答王秀才书》:“俾世俗易心改目,以勉其远且大者。”⑤眼力;目光。魏征《述怀》:“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九折:指道路崎岖。)孟棨《本事诗·崔护》:“彼此目注者久之。”⑥网眼。刘知几《史通·叙事》:“捕高鸟者张其万置(jū),而获之者由于一目。”(置:捕鸟兽的网。)⑦名目;条目。《梁书·殷钧传》:“又受诏料检西省法书古籍,别为品目。”(省:官署名。)元稹《批宰臣请上尊号第二表》:“百吏虽存,官业多旷;万目虽设,纪律未张。”⑧标题。《北史·儒林传上·孙惠蔚》:“惠蔚既入东观,见典籍未周……或文坏字误,谬烂相属,卷目虽多,全定者少。”(东观:指宫中藏书、著书之处。谬烂:错误杂乱。属:连接。)又目录。韩愈《上张仆射书》:“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⑨头领。《明史·陈金传》:“贼觇(chān)诸要害无守者,乃悉所有赂目兵,乘暮遁去。”(觇:窥视。目兵:兵卒中的小头目。)⑩品评;看待。《世说新语·赏誉》:“世目周侯,嶷如断山。”(11)列;行列。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目前]1. 眼前。王鳌《震泽长语·文章》:“《禹贡》叙山水脉络原委,如在目前。”2. 当前;现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许之,则祸在后日;不许,则祸在目前。”

    惊:

    ①马受到突然刺激而受惊。《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庆氏之马善惊,士皆释甲束马。”(善:容易。束马:将马绊住以免惊跳奔逸。)②恐惧。《韩非子·说林下》:“人见蛇则惊骇。”③惊动;震动。《庄子· 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张说《岳州守岁》:“爆竹好惊眠。”④奇怪;惊异。陶潜《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⑤使吃惊。《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⑥气势大而猛。《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⑦通“警”。警戒。《墨子·号令》:“卒有惊事,中军疾击鼓者三。”


    上一篇:傍砌看红药,巡池咏白蘋。

    下一篇: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 上一篇:傍砌看红药,巡池咏白蘋。

    下一篇: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