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功高德且厚,天位未許庸夫幹。”詩句出處:《永貞行》;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君不見太皇諒陰未出令,小人乘時偷國柄。 北軍百萬虎與貔,天子自將非他師。一朝奪印付私黨, 懍懍朝士何能為。狐鳴梟噪爭署置,睗睒跳踉相嫵媚。 夜作詔書朝拜官,超資越序曾無難。公然白日受賄賂, 火齊磊落堆金盤。元臣故老不敢語,晝臥涕泣何汍瀾。 董賢三公誰復惜,侯景九錫行可嘆。國傢功高德且厚, 天位未許庸夫幹。嗣皇卓犖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 膺圖受禪登明堂,共流幽州鯀死羽。四門肅穆賢俊登, 數君匪親豈其朋。郎官清要為世稱,荒郡迫野嗟可矜。 湖波連天日相騰,蠻俗生梗瘴癘烝。江氛嶺祲昏若凝, 一蛇兩頭見未曾。怪鳥鳴喚令人憎,蠱蟲群飛夜撲燈。 雄虺毒螫墮股肱,食中置藥肝心崩。左右使令詐難憑, 慎勿浪信常兢兢。吾嘗同僚情可勝,具書目見非妄征, 嗟爾既往宜為懲。
|
【註釋】:
國:
①國傢。《周禮·春官·詛祝》:“作盟詛之載辭,以敘國之信用。”(詛祝:官名。盟詛:大事為盟,小事為詛。國:指天子之國。)②周代的諸侯國及漢以後侯王的封地。《史記·高祖本紀》:“四月,兵罷戲下,諸侯各就國。”《晉書·陶侃傳》:“侃季年懷止足之分,不與朝權,未亡一年,欲遜位歸國。”(止足:知止知足。未亡:死前。遜位:辭官。)③國都;京城。《左傳 · 隱公元年》:“大都不過參(sān)國之一,小九之一。”(參國之一:國都的三分之一。九之一:九分之一。)范仲淹《嶽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④地區;鄉土。羅鄴《雁二首》之一:“暮天新雁起汀洲,紅蓼(liǎo)花開水國愁。”(蓼:草名,此指水蓼。)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⑤國人。《韓非子·五蠹》:“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國傢:
①公傢,官傢。《梁書·賀琛傳》:“我自除公宴,不食~~之食,多歷年稔,乃至宮人亦不食~~之食,積累歲月。”②最高政權組織機構。《書·立政》:“其惟吉土,用勵相我~~。”③皇帝的尊稱。《晉書·陶侃傳》:“侃厲色曰:‘~~年小,不出胸懷。’”④國都,都城。《周禮·春官·典命》:“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傢:
①傢;傢庭。《尚書·大禹謨》:“克勤於邦,克儉於傢。”《孟子·梁惠王上》:“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傢可以無饑矣。”②傢庭的住所。杜甫《苦雨》:“群木水光下,萬傢雲氣中。”③卿大夫的采邑。《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傢者,不患寡而患不均。”④學術流派。《荀子·解蔽》:“今諸侯異政,百傢異說,則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亂。”功:
①功勞;業績。《戰國策·趙策四》:“不及今令有功於國。”②成就;功效。《莊子· 天運》:“勞而無功。”《晉書·謝安傳》:“妙算有遺,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降齡:上天給予的壽齡。垂成:將成。)嵇康《養生論》:“田種一也,至於樹養不同,則功收相懸。”③工作。《呂氏春秋·仲春》:“無作大事,以妨農功。”④功能。《荀子·天論》:“以全其天功。”⑤工程。葛洪《抱樸子·外篇·崇教》:“民力竭於功役,儲蓄靡於不急,起土山以準嵩霍,決渠水以象九河。”(靡:浪費。嵩霍:二山名,被稱為中嶽與南嶽。)⑥精善;堅固;精良。《管子·七法》:“有蓄積,則久而不匱;器械功,則伐而不費。”⑦通“攻”。治理。《水經註·巨洋水》:“中有古壇,參差相對,後人微加功飾,以為嬉遊之處。”⑧喪服通稱。《禮記·服問》:“絰服之絰,服其功衰。”高:
①高。與“低”相對。《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鶴《春宮怨》:“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重:重疊。)②指高度。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③高級;上等;優良。《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④歲數大。《左傳·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漢書·晁錯傳》:“對策者百餘人,唯錯為高第。”(對策:對答寫在簡策上的考題。)⑥尊崇。《莊子· 盜蹠》:“世之所高,莫若黃帝。”⑦高尚。《韓非子·五蠹》:“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德:
①道德;通過修養達到的最高境界。《荀子·王制》:“無德不貴,無能不官。”②品行;行為。《孟子·離婁上》:“求也為季氏宰,無能改於其德。”(求:人名。宰:傢臣。)③心意;意志。《詩經· 衛風·氓》:“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罔:無。極:準則。)④恩德;恩惠。《韓非子·解老》:“有道之君,外無怨讎於鄰敵,而內有德澤於人民。”⑤感恩;感激。《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王德狄人,將以其女為後。”且:
(一)①副詞。1. 姑且;暫且。《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謝曰:‘先生且休矣! 我將念之。’”(休:止。念:思考。)2. 將要;將近。《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②連詞。1.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並且”。《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2.[既……且……]相當於“又……又……”。《孫子兵法·謀攻》:“三軍且惑且疑。”3. [且……且……]表示相承,相當於“一邊……一邊……”。《史記·淮陰侯列傳》:“上且怒且喜。”4.表示遞進,相當於“況且”、“尚且”。《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孟子·梁惠王上》:“獸相食,且人惡(wù)之。”(惡:憎惡。)(二)jū 語氣詞。《詩經·鄭風·出其東門》:“匪我思且。”厚:
①與“薄”相對。《莊子·逍遙遊》:“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②厚度。《天工開物·舟車》:“糧船初制底長五丈 二尺,其板厚二寸。”《墨子·備高臨》:“輪厚尺二寸。”③深。《左傳·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韓非子·難二》:“賞厚而信。”④多;豐厚。《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勞大者其祿厚。”⑤寬厚;厚道。《論語·學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⑥醇厚;味道濃。《韓非子·揚權》:“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⑦看重;厚道。《宋史·范仲淹傳》:“六曰厚農桑。”《呂氏春秋·審時》:“凡農之道,厚之為寶。”天:
①人的頭部。《呂氏春秋·論人》:“適耳目,節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釋:去除。巧故:偽詐。)②天空。王充《論衡·談天》:“察當今天去地甚高,古天與今無異。”《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廬,籠蓋四野。”(穹廬:氈帳。)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罰。)④天氣;氣候。《呂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則天多沉陰。”⑤自然界。《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傳·成公十六年》:“國之存亡,天也。”⑨依憑;依靠者。《儀禮· 喪服》:“夫者,妻之天也。”天位:
帝位,君位。摯虞《漢高祖贊》:“遂登~~,纘堯之緒。”位:
①位置;位次。《左傳·成公二年》:“逢醜父與公易位。”(易:交換。)《周禮·天官·塚宰》:“惟王建國,辨方正位。”②地位;職位。《論語·泰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又任職。《戰國策·趙策四》:“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③國君之位。杜甫《哀王孫》:“竊聞天子已傳位。”(竊:私下。)④神鬼的牌位。《水經註·清水》:“遂立壇祀,為之位主。”⑤就位;安置到位。《周易·系辭上》:“卑高以陳,貴賤位矣。”⑥通“蒞”。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不明分,不責誠,而以躬親位下。”未:
①十二地支之一。《春秋·莊公二十四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②十二時辰之一,即午後一時至三時。③十二生肖屬羊。④副詞。1.表示否定。a.相當於“不”。《詩經·周頌·小毖》:“未堪傢多難。”b.相當於“沒有”、“不曾”。《詩經 · 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我心傷悲。”2. 用在句尾,表示疑問。相當於“否”。《後漢書·劉表傳》:“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許:
(一)①答應;允許。《左傳·僖公五年》:“弗聽,許晉使。”②贊同;贊許。《列子·湯問》:“雜然相許。”③期望。《孟子·公孫醜上》:“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④這樣。《宋史·楊萬裡傳》:“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⑤或許;可能。古樂府《懊儂歌》:“許是儂歡歸。”(儂歡:我的愛人。)⑥表示約數。相當於“上下”、“左右”。幹寶《搜神記》卷七:“臨淄有大蛇,長十許丈。”⑦語氣詞。相當於“啊”。韓愈《感春》詩:“一生長恨奈何許。”⑧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許昌縣東。⑨處所;地方。陶潛《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二)hǔ [許許]象聲詞。伐木聲。《詩經·小雅·伐木》:“伐木許許。”庸:
①用;任用。《商君書·農戰》:“夫國庸民以言,則民不畜於農。”②功勞;功績。庾信《請功臣襲封表》:“崇德旌庸。”(旌:表彰。)③酬賞有功者。《左傳·昭公三十二年》:“而伯父有榮施,先王庸之。”(施:功績。)④經常的;不變的。《孟子·告子上》:“庸敬在兄,斯須之敬在鄉人。”(斯須:暫時。鄉人:本地人。)⑤平凡的;普通的。《新唐書·傅奕傳》:“嚇愚欺庸。”⑥低劣。《晉書·李特載記》:“劉禪有如此之地而面縛於人,豈非庸才邪?”⑦受雇於人而從事勞作。後作“傭(傭)”。《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臣為人庸賃(lìn)。”(臣:對自己的謙稱。賃:做雇工。)⑧被雇用的人。《韓非子·五蠹》:“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決竇:挖排水道。)⑨副詞。表示反問。相當於“豈”。《管子·大匡》:“雖得賢,庸必能用之乎?”⑩或許;大概。《左傳·僖公十五年》:“晉其庸可冀乎?”(11)城。後來寫作“墉”。《詩經·大雅·崧高》:“以作爾庸。”(12)大鐘。後寫作“鏞”。《詩經·商頌·那》:“庸鼓有斁。”(斁yì:盛大的樣子。)(13)古國名。春秋時為楚所滅。在今湖北省竹山縣東南。[庸詎jù]難道。嚴忌《哀時命》:“庸詎知其吉兇?”庸夫:
①平庸無能的人。《戰國策·魏策》:“此~~之怒也,非士之怒也。”②雇傭的人伕。《鹽鐵論·救匱》:“衣若仆妾,食若~~。”夫:
(一)①成年男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②舊稱從事某種體力勞動的人。《詩經·周頌·噫嘻》:“率時農夫,播厥百谷。”③舊指服勞役的人。《北史·東魏靜帝紀》:“發夫五萬人築漳濱堰。”④丈夫,婦女的配偶。古樂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使君:稱刺史。)⑤古代土地面積單位,等於一百畝。《管子·乘馬》:“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傢,事制也。”[夫人]1. 古稱諸侯的妻和帝王的妾為夫人。《禮記·曲禮下》:“天子有後,有夫人。”“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2.唐以後稱高級官員的妻為夫人。張祜《集靈臺》:“虢(guó)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平明:天剛亮。)3.對已婚婦女的尊稱。[夫子]1. 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李朝威《柳毅傳》:“夫子不遠千裡,將有為乎?”(有為:有所作為。)2. 孔門尊稱孔子為夫子,後沿稱老師為夫子。《論語·憲問》:“夫子時然後言。”(時:當其時。)(二)fú ①代詞。1. 表示第三人稱。相當於“彼”。《漢書·賈誼傳》:“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2. 表示近指。相當於“這”、“此”。《論語 ·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3. 表示遠指。相當於“那”、“彼”。《淮南子·齊俗》:“此一是非,隅曲也;夫一是非,宇宙也。”(隅曲:片面。)②句首語氣詞。表示發端。《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③語氣詞。1.用於句尾,表示感嘆或發議論。柳宗元《三戒·黔之驢》:“今若是焉,悲夫!”(是:此。)2.表疑問或反詰。《史記·孔子世傢》:“吾歌,可夫?”幹:
①古人用以抵禦敵人刀箭,捍衛自身的兵器。《詩經 · 大雅·公劉》:“幹戈戚揚,爰方啟行。”②冒犯;觸犯。《後漢書·虞延傳》:“於是外戚斂乎,莫敢幹法。”③騷擾;侵犯。《三國志·吳志·陸遜傳》:“不令兵士幹擾侵侮。”④求取;謀取。《論語·為政》:“子張學幹祿。”⑤幹涉;幹擾。《魏書·天象志四》:“齊武帝殂(cú),西昌侯以從子幹政。”(殂:死。從子:侄子。)⑥關涉;牽連。《淮南子·說林》:“猶人臣各守其職,不得相幹。”⑦岸;水邊。《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坎坎:伐木聲。)⑧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總稱。⑨山澗;山間流水。《詩經 · 小雅·斯幹》:“秩秩斯幹,幽幽南山。”⑩量詞。相當於“個”。《漢書·食貨志下》:“又民用錢,郡縣不同:或用輕錢,百加若幹;或用重錢,平稱不受。”[幹城]比喻捍衛者。《詩經·周南·兔置》:“赳赳武夫,公侯幹城。”(赳赳:勇武貌。公侯:指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