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詩句出處:《李花二首》;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平旦入西園,梨花數株若矜誇。旁有一株李, 顏色慘慘似含嗟。問之不肯道所以,獨繞百匝至日斜。 忽憶前時經此樹,正見芳意初萌牙。奈何趁酒不省錄, 不見玉枝攢霜葩。泫然為汝下雨淚,無由反旆羲和車。 東風來吹不解顏,蒼茫夜氣生相遮。冰盤夏薦碧實脆, 斥去不禦慚其花。 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 剪刻作此連天花。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暫入都交加。 夜領張徹投盧仝,乘雲共至玉皇傢。長姬香禦四羅列, 縞裙練帨無等差。靜濯明妝有所奉,顧我未肯置齒牙。 清寒瑩骨肝膽醒,一生思慮無由邪。
|
【註釋】:
當:
(一)①面對;面向。王充《論衡·變動》:“盛夏之時,當風而立。”②正在某處。《墨子·兼愛下》:“然當今之時。”③相當於;抵得上。《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張儀)乃曰:‘以一(張)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到。)④抵擋;抵抗。《戰國策·齊策一》:“必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⑤遮擋;擋住。《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⑥擔當;承受。《宋史·蕭註傳》:“敢當天下大事。”⑦擔任;充當。《晉書·熊遠傳》:“今當官者以理事為俗吏,奉法為苛刻。”⑧主管;掌管。《左傳·襄公二年》:“於是子罕當國。”⑨判決定罪。《史記·蒙恬列傳》:“當高罪死。”⑩適應;符合。《漢書·蓋寬饒傳》:“以言事不當意,而為文吏所詆挫。”(挫:屈辱。)(11)應該;應當。《後漢書·馬援傳》:“窮當益堅,老當益壯。”(12)介詞。引進時間或處所。相當於“就在”。《史記·項羽本紀》:“當是時,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是:此。) (二)dàng ①恰當;得當。《禮記· 樂記》:“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②當做。《戰國策·齊策四》:“安步以當車。”③器物的底部或頂端。《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今有千金之玉卮(zhī),通而無當,可以盛水乎?”(卮:酒杯。)春:
①春天,春季。《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②年;歲。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一臥東山三十春。”③生機;生命。歐陽修《奉使道中寄垣師》:“塞垣春枯積雪溜,沙礫威怒黃雲愁。”(塞垣:指長城。溜:流水。)④指年輕女子的形態。崔玨(jué)《有贈》:“兩臉夭桃從鏡發,一眸春水照人寒。”(春水:指女子的眼睛。)⑤春色;喜色。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諺雲:‘蓬開先百草,戴瞭春不老。’”⑥春情;情欲。《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⑦指酒。司空圖《詩品·典雅》:“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天:
①人的頭部。《呂氏春秋·論人》:“適耳目,節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釋:去除。巧故:偽詐。)②天空。王充《論衡·談天》:“察當今天去地甚高,古天與今無異。”《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廬,籠蓋四野。”(穹廬:氈帳。)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罰。)④天氣;氣候。《呂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則天多沉陰。”⑤自然界。《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傳·成公十六年》:“國之存亡,天也。”⑨依憑;依靠者。《儀禮· 喪服》:“夫者,妻之天也。”地:
①大地。與“天”相對。《管子·形勢解》:“地生養萬物。”②陸地;地面。《左傳·僖公四年》:“公(晉獻公)至,毒而獻之。公祭之地,地墳(fèn);與犬,犬斃。”(墳:隆起。)③土地;田地。《周禮·地官·載師》:“以廛裡任國中之地,以場圃任園地。”(廛:城市中的空地。國中:指王城之內。)④領土;疆土。《孟子·離婁上》:“爭地以戰,殺人盈野。”⑤地方;場所。《孫子兵法·虛實》:“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⑥處境;地位。《史記·李斯列傳》:“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⑦指境界。齊己《移居西湖作》:“隻待秋聲滌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衲衣:僧衣。)⑧地步。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議論有餘地,公侯來未遲。”⑨路程。李白《妾薄命》:“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⑩通“第”。副詞。但;隻。《漢書·丙吉傳》:“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爭:
(一)①爭奪。《韓非子·說林下》:“爭肥饒之地。”《史記·伍子胥列傳》:“兩女子爭桑相攻。”②競爭。《史記·高祖本紀》:“左右爭欲擊之。”③爭辯;辯論。《戰國策·趙策三》:“鄂侯爭之急,辨之疾。”④相差。杜荀鶴《自遣》:“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⑤怎麼;怎。多用於古詩詞曲中。白居易《題峽中石上》:“誠知老去風情少,見此爭無一句詩!”(二)zhèng 通“諍”。規勸。《後漢書·王充傳》:“以數諫爭不合,去。”(以:因為。)奢:
①奢侈;浪費;鋪張。《淮南子·原道》:“不以奢為樂,不以廉為悲。”②矜誇;誇張。《左傳·隱公三年》:“驕奢淫泆,所自邪也。”(泆:通“逸”。)司馬相如《子虛賦》:“奢言淫樂,而顯侈靡,竊為天下不取也。”③過分;過度。《老子》:“去甚,去奢,去泰。”④勝過;超過。張衡《西京賦》:“彼肆人之男女,麗美奢乎許史。”(肆:街市。許史:指漢元帝母許皇後之娘傢及宣帝祖母之內侄史高傢。)⑤大;多。《史記·滑稽列傳》:“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故笑之。”⑥繁華;華麗;美好。韓愈《李花二首》之二:“當春天地爭奢華。”華:
(一)①草木所開的花。後作“花”。《詩經·召南·何彼穠矣》:“華如桃李。”《詩經·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又指開花。《禮記·月令》:“桃始華。”②從中間剖開。《禮記·曲禮上》:“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為國君者華之,巾以绤。”(二)huá ①光彩;光輝。謝莊《月賦》:“增華臺室,揚采軒宮。”(臺室、軒宮:皆星座名。)又輝映。何遜《秋夕仰贈從兄寘南》:“高樹北風響,空庭秋月華。”②出現在太陽或月亮周圍的彩色光環,古人以為吉兆。李程《日五色賦》:“祥開日華。”(祥:吉祥。)③華麗;華美。曹植《洛神賦》:“華容婀娜,令我忘餐。”又指人物美麗有風采。陸機《贈紀士》:“華顏婉如玉。”④精華。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⑤才學。韓愈《送鄭十校理得洛字》:“才子富文華。”又指文采。杜甫《贈比部蕭郎中十兄》:“詞華傾後輩。”(傾:使欽佩。)⑥聲譽;名聲。張九齡《和許給事中直夜簡諸公》:“聲華大國寶。”⑦繁盛。劉得仁《樂遊原春望》:“始覺繁華地,應無不醉人。”⑧顯貴。王績《策杖尋隱士》:“歲歲長如此,方知輕世華。”⑨浮華。《後漢書·周舉傳》:“但務其華,不求其實。”⑩歲月;時光。沈佺期《春閨》:“歲華空自擲。”又年輕;年少。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11)(頭發)花白。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12)中國古稱華夏,省稱“華”。亦專指漢族。《左傳·定公十年》:“夷不亂華。”(夷:古稱少數民族名。)(13)通“嘩”。喧嘩。《晏子春秋·內篇問上二十》:“不掩君過,諫乎前,不華乎外。”(乎:於。) (三)huà 通“樺”。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洛:
①水名。1. 洛河。在今陜西省。2. 古雒水。發源於今陜西省洛南縣華山東麓,東流今河南省入黃河。②洛陽的簡稱。《晉書·陸機傳》:“至太康末,與弟雲俱入洛。”陽:
①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尚書·禹貢》:“岷山之陽,至於衡山。”《詩經·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曰:句首助詞。無義。)地名第二個字為“陽”的,一般都來自這個意義。②太陽;陽光。《詩經·小雅 ·湛露》:“匪陽不晞。”(匪:非。晞:曬幹。)《孟子 · 滕文公上》:“秋陽以暴(pù)之。”(暴:曬。)③溫暖。《管子 ·地數》:“陽春農事方作。”④鮮明;明亮。《詩經·豳風·七月》:“我朱孔陽。”(朱:紅色。孔:甚。)⑤表面上;假裝。《韓非子·說難》:“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⑥古代哲學概念。與“陰”相對。用以概括諸事物兩大對立面的一個方面。《楚辭·九章·涉江》:“陰陽易位,時不當兮。”(時不當:生不逢時。)⑦通“佯”。假裝。《漢書·田儋傳》:“儋陽為縛其奴。”⑧古邑名。春秋燕地。在今河北省唐縣東。園:
①種植果樹的地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又泛指種植樹木蔬菜的地方。《詩經·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園。”(將qiāng:希望。)《淮南子·說山》:“園有螫蟲,藜藿為之不采。”②帝王貴族遊樂休息的地方。《呂氏春秋·重已》:“昔先聖王之為苑囿園池也,足以觀望勞形而已矣。”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卷四:“於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爭修園宅,互相誇競。”③帝王之傢的墓地。《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追尊淮南王為厲王,置園復如諸侯儀。”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方欲共獎王室,修復園陵。”苑:
(一)①養禽獸植樹木的地方。後多指帝王遊獵的場所。《史記·高祖本紀》:“諸故秦苑囿園池,皆令人得田之。”(田:耕種。)②花園;果園。秦觀《水龍吟》:“小樓連苑橫空。”③會集地。多指學術文藝中心。韋應物《寄洪州幕府盧二十一侍禦》:“文苑臺中妙。”④文彩貌。《詩經·秦風·小戎》:“蒙伐有苑。”(蒙:雜。伐:盾。有:形容詞詞頭。) (二)yù 茂盛的樹木。《國語·晉語二》:“人皆集於苑,己獨集於枯。” (三)yǔn ①鬱結。《詩經·小雅·都人士》:“我不見兮,我心苑結。”《禮記·禮運》:“故事大積焉而不苑。”②枯萎。《淮南子·俶真》:“是故形傷於寒暑燥濕之虐者,形苑而神壯。”尤:
①過錯;罪愆。《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②責怪;責備。《左傳·襄公三十年》:“非相違也,而相從也,四國何尤焉!”③優秀的;突出的。《莊子·徐無鬼》:“夫子,物之尤也。”④特指女子容貌絕美。《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棄)長而美……公見棄也,而視之,尤。”(棄:人名。公:指宋平公。)⑤親近;愛昵。羅隱《春日湘中題嶽麓寺僧舍》:“欲共高僧話心跡,野花芳草奈相尤。”⑥副詞。尤其;更加。《漢書·辛慶忌傳》:“居處恭儉,食飲被服尤節約。”紛:
①綴在旗上的飄帶。揚雄《羽獵賦》:“青雲為紛,虹霓為繯。”(繯:旗上的結帶。)②多;雜亂。杜甫《故武衛將軍挽歌三首》:“路人紛雨泣。”③糾紛;爭執。陶潛《述酒》:“閑居離世紛。”④雜亂。《史記·魯仲連傳》:“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拏:
(一)①相持;搏持。張彥遠《法書要錄》四張懷瓘《文字論》:“或若擒虎豹,有強梁拏攫之形;執蛟螭見蚴蟉盤旋之勢。”②捉拿;拘捕。林則徐《奉旨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傳牌稿》:“如有借名影射,立即拏究。” (二)nǜ通“挐(rú)”。牽引;連結。《後漢書·馮衍傳》:“禍拏未解,兵連不息。”(三)nú 船槳。《莊子·漁父》:“今漁父杖拏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