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食玉山禾,渴飲醴泉流。”詩句出處:《駑驥》;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駑駘誠齷齪,市者何其稠。力小若易制,價微良易酬。 渴飲一鬥水,饑食一束芻。嘶鳴當大路,志氣若有馀。 騏驥生絕域,自矜無匹儔。牽驅入市門,行者不為留。 借問價幾何,黃金比嵩丘。借問行幾何,咫尺視九州。 饑食玉山禾,渴飲醴泉流。問誰能為禦,曠世不可求。 惟昔穆天子,乘之極遐遊。王良執其轡,造父挾其輈。 因言天外事,茫惚使人愁。駑駘謂騏驥,餓死餘爾羞。 有能必見用,有德必見收。孰雲時與命,通塞皆自由。 騏驥不敢言,低徊但垂頭。人皆劣騏驥,共以駑駘優。 喟餘獨興嘆,才命不同謀。寄詩同心子,為我商聲謳。
|
【註釋】:
饑:
①餓。與“飽”相對。《韓非子·飾邪》:“傢有常業,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②通“饑2”。饑荒。《墨子·七患》:“五谷不收謂之饑。”《漢書·翼奉傳》:“今東方連年饑饉。”食:
(一)①飯食;糧食。《韓非子·十過》:“財食將盡。”②食物。《左傳·隱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③吃。《史記·陳涉世傢》:“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④受納。《鹽鐵論·相刺》:“賢聖不能正不食諫諍之君。”⑤日、月虧缺的現象。後作“蝕”。《論語·子張》:“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食言]失信;不信守諾言。《史記·殷本紀》:“女(rǔ)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你。) (二)sì 拿東西給人吃;供養。《史記·淮陰侯列傳》:“解衣衣我,推食(shí)食(sì)我。” (三)yì人名用字。漢朝有酈食其(jī)。玉:
①一種質細堅硬而有光澤的美石。《尚書·胤(yìn)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胤:古國名。炎:焚燒。)《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制作。)②玉器。《左傳·莊公十年》:“犧牲玉帛,弗敢加也。”(犧牲:祭祀用的牛羊豬。加:增加。指虛報。)③精美珍貴的。葛洪《抱樸子·外篇·詰鮑》:“崇節儉之清風,肅玉食之明禁。”④潔白美好的。鮑照《舞鶴賦》:“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羽:羽翼。)⑤相助;培養。《詩經·大雅·民勞》:“王欲玉女,是用大諫。”(用:以。諫:規勸。)禾:
①古代指谷子。即粟,去皮後稱為小米。《詩經·豳風·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麥。”②稻子,通常指水稻。范成大《鐘山閣上望雨》:“粳禾未實秈(xiān)禾瘦。”(實:結子。秈:水稻名。)③指禾苗;莊稼。李紳《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歐陽修《讀徂徠集》:“孝悌勤蠶禾。”(悌:友愛。蠶:養蠶。)④通“和”。和;同。《呂氏春秋· 必己》:“一上一下,以禾為量。”渴:
(一)①口喝。《呂氏春秋·權勛》:“司馬子反渴而求飲。”《詩經·小雅·采薇》:“憂心烈烈,載饑載渴。”(烈烈:憂愁的樣子。)②急切的樣子。孔尚任《桃花扇·訪翠》:“小生河南侯朝宗,一向渴慕,今才遂願。” (二)jié水幹涸。後作“竭”。《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騂剛用牛……渴澤用鹿。”(騂剛:赤色硬土。牛:指牛糞。鹿:指鹿糞。)引申為盡。《呂氏春秋·任地》:“時至而作,渴時而止。”飲:
(一)①喝。《詩經·鄭風·叔於田》:“巷無飲酒。”②飲料。《史記·秦始皇本紀》:“衣服食飲與繚同。”③飲食。《戰國策·秦策一》:“張樂設飲,郊迎三十裡。”④含;忍。江淹《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⑤沒入;隱沒。《呂氏春秋·精通》:“養由基射,中石,矢乃飲羽。”(養由基:春秋時楚國大夫,以善射著稱。sì:同“兕”,獨角犀。) (二)yìn 給人或畜喝。《左傳·宣公二年》:“晉侯飲趙盾酒。”醴:
①甜酒;美酒。《詩經·小雅·吉日》:“以禦賓客,且以酌醴。”顧況《樂府》:“玉醴隨觴至。”②甘甜的泉水。司馬相如《上林賦》:“醴泉湧於清室。”③液汁。王安石《同沈道源遊八功德水》:“仰攀青青枝,木醴何所直?”④通“澧”。水名,在湖南省。《楚辭· 九歌·湘夫人》:“沅有茝(chǎi)兮醴有蘭。”(茝:香草名。)⑤通“禮”。《禮記·內則》:“軍醴負子,賜之束帛。”醴泉:
甘泉。《禮記·禮運》:“天降甘露,地出~~。”泉:
①泉水,一種地下水。《周易·蒙卦》:“山下出泉。”②泉下;墓穴。錢孫貽《虔臺寒食怨詩》:“幾人江上共招魂,瘴海青蠅吊泉戶。”(瘴海:舊指嶺南有瘴霧的海域。戶:門。)③陰間。駱賓王《樂大夫挽辭》:“忽見泉臺路,猶疑水鏡懸。”④古錢幣名。《管子·輕重丁》:“凡稱貸之傢,出泉參千萬,出粟參數千萬鐘。”流:
①水流動。《詩經·衛風·碩人》:“河水洋洋,北流活(guō)活。”(活活:流水聲。)②泛指液體流動。《戰國策·魏策四》:“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伏屍二人:指殺死國王和自己。縞素:穿白色孝服。)③水流;河流。《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又河流的主幹。屈原《九章·哀郢》:“順風波以從流兮。”④運動不停;移動不定。杜牧《秋夕》:“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⑤漂泊;流亡。劉禹錫《謝分司東都表》:“閭裡獲安,流庸盡復。”(庸:受雇用的人。)《列女傳》:“今水旱連年,民流滿道。”⑥流放;放逐。舊時遣往邊遠地區服役的刑罰。《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四年》:“自今官吏犯贓,雖未加誅戮,若杖脊流配,不可貸也。”《尚書·舜典》:“流共工於幽州。”⑦流傳;散播。《孟子·公孫醜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⑧變化,演變(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轉變);放縱。宋濂《答章秀才論詩書》:“陰子堅涉於淺易,何仲言流於瑣碎。”(陰子堅:陰鏗。何仲言:何遜。)⑨流派;派別;品類。劉基《賣柑者言》:“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齊民要術·序》:“花草之流,可以悅目。”[流連]1.耽於遊樂而忘歸。《孟子·梁惠王下》:“流連荒亡,為諸侯憂。”(荒亡:沉迷於田獵酒色,縱欲無度。)2. 依戀不舍。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遊九京者,亦流連於隨會。”(九京:即九原,春秋時晉大夫的墓地。隨會:晉大夫。)3. 滯留。《三國志·魏書·劉靖傳》:“封符指期,無流連之吏。”4. 流徙離散。《漢書·師丹傳》:“百姓流連,無所歸心。”5. 哭泣流淚的樣子。《後漢書·翟酺傳》:“言無所及,唯涕泣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