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長安三日雪,推書撲筆歌慨慷。”詩句出處:《盧郎中雲夫寄示送盤谷子詩兩章》;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昔尋李願向盤谷,正見高崖巨壁爭開張。是時新晴天井溢, 誰把長劍倚太行。沖風吹破落天外,飛雨白日灑洛陽。 東蹈燕川食曠野,有饋木蕨芽滿筐。馬頭溪深不可厲, 借車載過水入箱。平沙綠浪榜方口,雁鴨飛起穿垂楊。 窮探極覽頗恣橫,物外日月本不忙。歸來辛苦欲誰為, 坐令再往之計墮眇芒。閉門長安三日雪,推書撲筆歌慨慷。 旁無壯士遣屬和,遠憶盧老詩顛狂。開緘忽睹送歸作, 字向紙上皆軒昂。又知李侯竟不顧,方冬獨入崔嵬藏。 我今進退幾時決,十年蠢蠢隨朝行。傢請官供不報答, 何異雀鼠偷太倉。行抽手版付丞相,不等彈劾還耕桑。
|
【註釋】:
閉:
①關門。《史記·康叔世傢》:“門已閉矣。”②泛指閉上。《史記·張儀列傳》:“願陳子閉口,毋復言。”③結束;停止。④堵塞。《漢書·藝文志序》:“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⑤古時指立秋、立冬。《左傳·僖公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分:春分、秋分。至:夏至、冬至。啟:立春、立夏。雲物:雲色。)門:
①建築物的進出口。《詩經·小雅 ·何人斯》:“不入我門。”《木蘭詩》:“開我東閣門。”②關鍵。《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商君書·君臣》:“臣聞道民之門,在上所先。”③傢;傢族。《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汝勿妄語,滅吾門也。”④門類;類別。《舊唐書·杜佑傳》:“凡書九門,計二百卷。”⑤派別;學派。《後漢書·鄭玄傳》:“仲尼之門,考以四科。”⑥門第。《北史·劉昶傳》:“唯能是寄,不必拘門。”長:
(一)①長度;兩端的距離。《考工記· 車人》:“車人為車,柯長三尺。”②長度大。與“短”相對。1.指空間。古樂府(木蘭詩》:“北市買長鞭。”2.指時間。《韓非子·難一》:“矜偽不長,蓋虛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會:一定。濟:渡。)④遼闊。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鳥飛不到吳天長。”⑤經常。張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長向村傢取黃犢。”⑥長處;專長。韓愈《畫記》:“以為非一工人之所能運思,蓋叢集眾工人之所長。”⑦擅長。《三國志· 吳書·周瑜傳》:“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二)zhǎng ①年齡大;輩分高。杜甫《兵車行》:“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記·李斯列傳》:“始皇有二十馀子,長子扶蘇以數直諫上……”③首領;首長。《禮記·曲禮下》:“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牧:官名。)④生長;成長。賈誼《論積貯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長。”⑤撫養。《詩經· 小雅·蓼莪》:“長我育我。”⑥滋長。《詩經·小雅·巧言》:“君子屢盟,亂是用長。”(盟:盟誓。用:以。)⑦增進;增強。《禮記·學記》:“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與韓荊州書》:“青萍結綠,長價於薛卞之門。”(青萍:劍名。結綠:玉名。)安:
①安寧;安穩;安定。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風雨不動安如山。”《漢書·薛廣德傳》:“乘船危,就橋安。”(就橋:從橋上走。)②使安寧。《三國志·蜀書·蔣琬傳》:“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③安樂;安逸。《孟子·告子下》:“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④安心。陳壽《三國志·魏書·司馬朗傳》“郊境之內,民不安業。”⑤安放;設置。陸遊《東陽道中》詩:“先安筆硯對溪山。”⑥疑問代詞。相當於“什麼”、“什麼地方”。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沛公安在?’”《漢書·黥佈傳》:“女安從知之?”(女:你。)⑦副詞。表示反問。韓愈《馬說》:“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三:
①基數詞。《周易·解》:“田獲三狐。”(田:打獵。)②序數第三。《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③表示多數或多次。《史記·魯周公世傢》:“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哺:口中含嚼的食物。)雪:
①雪。《史記·秦始皇本紀》:“大雨雪,深二尺五寸。”②下雪。《晉書·五行志》:“飛騎大將軍車嬴王騰自並州遷鎮鄴,行次真定時,久大雪。”③揩拭。杜甫《丈八溝納涼》詩:“佳人雪藕絲。”④洗除;洗刷。李白《獨漉篇》:“國恥未雪,何由成名?”⑤白色。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如雪。”推:
①用力移動物體。《左傳·成公二年》:“茍有險,餘必下推車。”《管子·禁藏》:“不推而往,不引而來,不煩不擾,而民自富。”②推移;移。《淮南子·脩務》:“倏忽變化,與物推移。”歐陽修《劉公墓志銘》:“推誠自信,不為防慮。”③借助工具向前移動進行工作。《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天子親載耒耜……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④排除;除去。《詩經·大雅·雲漢》:“旱既大甚,則不可推。”⑤推行。《韓非子·五蠹》:“推公法而求索奸人。”(求索:指搜捕。)⑥推廣。《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願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⑦推求;探究。《舊唐書·韓休傳》:“大敏坐推反失情。”⑧推崇;贊許。《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之東朝,盛推灌夫之善。”(東朝:太後朝。)⑨推薦。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使眾人推其所謂賢能。”⑩辭;讓。吳兢《貞觀政要·任賢》:“徐勣(jī)感德推功,實純臣也。”(11)推諉;推托。辛棄疾《臨江仙·簪花屢墮戲作》:“一枝簪不住,推道帽簷長。”(12)推算。《淮南子·本經》:“星月之行,可以歷推得也。”書:
①書寫;用文字記錄。《周易·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隱公七年》:“滕侯卒,不書名,未同盟也。”②書法。《新唐書·三宗諸子傳》:“(李)范好學,工書。”③書法的字體。《漢書·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④指文字。《南史·陳伯之傳》:“伯之不識書。”⑤書籍。《論語· 先進》:“何必讀書,然後為學?”⑥特指古代典籍《尚書》,為五經之一,內容主要是上古帝王的文誥。《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⑦書信。《左傳· 昭公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⑧公文;文書。《漢書·刑法志》:“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征於書。”(征:征引。書:指刑法。)古樂府《木蘭詩》:“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⑨指帝王的詔書。《後漢書·禮儀志上》:“立春之日,下寬大之書曰……”⑩臣下的奏章。岑參《寄左省杜拾遺》:“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闕:缺點。)撲:
①敲擊;打擊。《戰國策·楚策一》:“吾將深入吳軍,若撲一人,若捽(zuó)一人。”(若:助詞,用於句首。撲:打倒。捽:抓住。)②體罰的刑具。《尚書·舜典》:“撲作教刑。”又指用鞭、杖打。《聊齋志異·促織》:“當其為裡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裡正:鄉裡小官,管收稅治安。)筆:
①書寫繪畫用的文具。《新唐書·李白傳》:“援筆成文,婉麗精切。”②書寫;寫作。《史記·孔子世傢》:“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削:指刪除。)③筆力;筆法。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一:“庾信文章更老成,凌雲健筆意縱橫。”《後漢書·臧洪傳》:“晏嬰不降志於白刃,南史不曲筆以求存。”(曲筆:不據事直書,有意掩蓋真相。)④指書畫文章。《晉書·樂廣傳》:“廣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嶽因取次比,便成名筆。”(嶽:潘嶽。次比:排列;潤色。)⑤指散文。白居易《與元九書》:“今且各纂詩筆,粗為卷第。”歌:
①唱歌;歌唱。《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②歌曲;歌謠以及能唱的詩。許渾《夜泊永樂有懷》:“吳娃齊唱采蓮歌。”③贊頌;歌詠。班固《兩都賦·序》:“故皋陶歌虞,奚斯頌魯。”慨:
①憤激;激昂。《後漢書· 范滂傳》:“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史記·季佈欒佈傳贊》:“夫婢妾賤人感慨而自殺者,非能勇也。”②感慨;慨嘆。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束晳《貧傢賦》:“丈夫慨於堂上,妻妾嘆於灶間。”慷:
[慷慨]1.意氣激昂。《戰國策·燕策三》:“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chēn)目,發盡上指冠。”(羽聲:歌聲。羽是古代五音之一。瞋目:圓睜怒眼。)2. 感嘆。陸機《門有車馬客行》:“慷慨惟平生,俯仰獨悲傷。”蘇軾《荊州》:“慷慨因劉表,淒涼為屈原。”(劉表:人名。東漢末年為荊州牧,為曹操所敗。)3. 胸懷大志。《後漢書·齊武王縯傳》:“性剛毅,慷慨有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