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坦蕩,誰使妄倥傯。”詩句出處:《人日城南登高》;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初正候才兆,涉七氣已弄。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聖朝身不廢,佳節古所用。親交既許來,子妷亦可從。 盤蔬冬春雜,尊酒清濁共。令征前事為,觴詠新詩送。 扶杖凌圯阯,刺船犯枯葑。戀池群鴨回,釋嶠孤雲縱。 人生本坦蕩,誰使妄倥傯。直指桃李闌,幽尋寧止重。
|
【註釋】:
生:
①生長;長出。《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②活著;生存。《論語· 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③生命;性命。《韓非子·解老》:“祿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祿:俸祿。持:維持。)④產生;發生。《韓詩外傳》卷五:“水淵深廣,則龍魚生之。”⑤生育;誕生。《左傳·隱公元年》:“莊公寤生。”⑥生存的期間,指人的一生;一輩子。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⑦生活;生計。柳宗元《捕蛇者說》:“鄉鄰之生日蹙(cù)。”(蹙:窘迫。)⑧不熟的。1. 未煮或未煮熟的。《呂氏春秋·適音》:“大饗之禮,上玄尊而俎生魚。”2.未加工煉制的。《洛陽伽藍記·城北》:“頭後垂二尺生絹。”⑨讀書的人。《史記·秦始皇本紀》:“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本:
①草木的根或莖幹。《呂氏春秋·先己》:“百仞之松,本傷於下而末槁於上。”《國語·晉語一》:“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②基礎;主體。《漢書·趙充國傳》:“臣聞兵以計為本,故多算勝少算。”(算:謀算。)③根源;來源。《禮記·樂記》:“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④特指農業生產。《商君書·壹言》:“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末:指工商業。)⑤原來的;固有的。《世說新語·識鑒》:“因與諸尚書言孫、吳用兵本意。”蕭統《文選序》:“變其本而加厲。”(厲:厲害。)⑥依據;按照。柳宗元《駁復仇議》:“本情以正褒貶。”⑦自己或自己方面的。《列子 ·周穆王》:“燕人生於燕,長於楚,及老而還本國。”《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本宅眾親簇擁新人到瞭堂前,朝西站定。”⑧現今的。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臣前蒙陛下問及本朝所以享國百年天下無事之故。”⑨本錢。《醒世恒言》卷三十三:“把十五貫錢與女婿作本,開店養身。”⑩奏章。申時行《召對錄》:“先生每看這本說朕酒、色、財、氣……”(11)版本。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六:“所引諸經,與今本多異者,皆出先秦古書。”(12)演出的底本。(13)副詞。本來;原來。諸葛亮《出師表》:“臣本佈衣,躬耕於南陽。”(14)量詞。用於書冊、戲曲等。孔尚任《桃花扇·孤吟》:“昨日看完上本,演的何如?”坦:
①平直;寬廣;寬闊。《莊子·秋水》:“明乎坦途,故生而不說(yuè),死而不禍。”(坦途:指死生為正常的平坦的道路。)②直率;坦白;真誠。《北史·李廣傳》:“坦率無私。”③敞;露。《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宣和七年》:“朝庭慮其交惡,命蔡靖代度。靖至,坦懷待之。”(交惡:彼此憎恨仇視。)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④女婿。李調元《答開歸道唐芝田書》:“令坦本故友之子,翩翩不群。”⑤安詳;安定。韓愈《送齊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擇誼,坦乎其無憂於下也。”⑥顯豁;敞亮。《後漢書·儒林傳·孔僖》:“坦如日月。”坦蕩:
①泰然,曠達。沈約《懷舊詩傷王諶》:“長史體閑任,~~無外求。”②坦率,任性。《晉書·阮籍傳》:“兵傢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而內淳至,皆此類也。”蕩:
①搖動。《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夫人蕩舟,桓公大懼。”②動搖;不安定。《荀子· 勸學》:“天下不能蕩也。”③震動;震蕩。《史記· 龜策列傳》:“以破族滅門者,不可勝數,百僚蕩恐。”韓愈《送孟東野序》:“水之無聲,風蕩之鳴。”④放縱。《論語·陽貨》:“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⑤滌除。《晉書·劉琨傳》:“掃蕩仇恥。”⑥平坦。《詩經·齊風·南山》:“魯道有蕩。”(有:形容詞詞頭。)⑦廣大貌。《春秋繁露·基義》:“聖人之道,同諸天地,蕩諸四海。”⑧沖撞;沖殺。《古今風謠·隋大業長白山謠》:“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蕩蕩]1. 平坦貌。劉向《九嘆·離世》:“路蕩蕩其無人兮。”2. 廣大貌。《漢書·禮樂志》:“大海蕩蕩水所歸。”3.心胸寬廣貌。《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戚戚:憂愁貌。)使:
①命令;派遣。《左傳·僖公四年》:“楚子使屈完如師。”《史記·李將軍列傳》:“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jiàng)八百騎。”(將:帶兵。)②役使;使用。《論語·學而》:“使民以時。”《孟子·盡心下》:“使人不以道。”(道:道理。)③出使。《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九》:“晏子使楚。”④令;讓;致使。《公羊傳·僖公二十八年》:“使人兄弟相疑。”⑤任;放縱。《宋書·劉瑀傳》:“瑀使氣尚人。”⑥表假設的連詞。假使;如果。《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使(毛)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蚤:通“早”。穎:指錐尖。)[使命]1. 使者所接受的指令。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2.使者。《宋史·田景咸傳》:“每使命至,惟設肉一器,賓主共食。”妄:
①胡亂;不法。《老子》第六章:“不知常,妄作,兇。”《韓非子·八說》:“暴人在位,則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亂心生。”(乖:違。)②虛假;荒謬。《莊子·人間世》:“凡溢之類妄,妄則其信之也莫。”翁照《詠史》:“謂世有神仙,所言皆妄耳。”③副詞。隨便。《史記·項羽本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族:滅族。)④尋常;平庸。《潛夫論·贊學》:“凡工妄匠,執規秉矩,錯準引繩,則巧同於倕(chuí)也。”(錯:通“措”。安放。準:測量器。倕:古巧匠。)⑤通“亡”。1.無。《禮記·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2.連詞。表示選擇。《新序·雜事二》:“先生老歟,妄為楚國妖歟?”[無妄]意外的;不期而至的。《周易·無妄》:“無妄之災。”《戰國策·楚策四》:“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倥:
(一)[倥侗(tóng)]蒙昧無知的樣子。《漢書·揚雄傳下》:“天降生民,倥侗顓(zhuān)蒙。”(生民:人民。顓蒙:愚昧。) (二)kǒng [倥傯]1.困頓窘迫。劉向《九嘆·愍命》:“愁倥傯於山陸。”《新語·本行》:“倥傯屈厄。”2.事務紛繁緊迫。《後漢書·卓茂傳》:“斯固倥傯不暇給之日。”孔稚珪《北山移文》:“牒訴倥傯裝其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