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池何悄悄,鸞鶴煙中棲。”詩句出處:《經月巖山》;是唐朝詩人韓翃的作品。
驅車過閩越,路出饒陽西。仙山翠如畫,簇簇生虹蜺。 群峰若侍從,眾阜如嬰提。巖巒互吞吐,嶺岫相追攜。 中有月輪滿,皎潔如圓珪。玉皇恣遊覽,到此神應迷。 嫦娥曳霞帔,引我同攀躋。騰騰上天半,玉鏡懸飛梯。 瑤池何悄悄,鸞鶴煙中棲。回頭望塵事,露下寒淒淒。
|
【註釋】:
瑤:
①美玉;像玉一樣的美石。《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②比喻珍貴美好,常用作美稱。劉炳《春夕直左掖懷周侍禦》:“憶我同袍人,何繇(yóu)共瑤席。”(直:同“值”。值班。左掖:諫官官署。繇:同“由”。)池:
①池塘。《荀子·王制》:“污池淵沼川澤。”(污池:貯水的池塘。淵沼:深水池。)②護城河。《韓非子·存韓》:“築城池以守固。”何:
(一)①疑問代詞。1. 什麼。《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nóng)矣?”(那長得很茂盛的是什麼?)2. 為什麼。《漢書·伍被傳》:“公獨以為無福,何?”3. 何處。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雲橫秦嶺傢何在?”②副詞。1.表示反問。相當於“怎麼”、“哪裡”。《史記·項羽本紀》:“大王來何操?”《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身,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嘆。相當於“多麼”。曹操《觀滄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擔。《詩經·曹風·候人》:“何戈與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負。《詩經·小雅· 無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為承受。《詩經·商頌·長發》:“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義後來寫作“荷”。悄:
(一)寂靜;沒有聲音或聲音很低。白居易《琵琶行》:“東船西舫悄無言。” (二)qiǎo 憂愁的樣子。《詩經·陳風·月出》:“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舒:舒展。窈糾:婀娜多姿。勞心:費心思。)[悄悄]憂心忡忡的樣子。《詩經·邶風·柏舟》:“憂心悄悄,慍(yùn)於群小。”(慍:怒。群小:一些小人。)悄悄:
①寂靜,清靜。白居易《西樓夜》:“~~復~~,城隅隱林杪。”②(qiǎo qiǎo)憂愁,憂傷。《詩·邶風·柏舟》:“憂心~~。”悄:
(一)寂靜;沒有聲音或聲音很低。白居易《琵琶行》:“東船西舫悄無言。” (二)qiǎo 憂愁的樣子。《詩經·陳風·月出》:“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舒:舒展。窈糾:婀娜多姿。勞心:費心思。)[悄悄]憂心忡忡的樣子。《詩經·邶風·柏舟》:“憂心悄悄,慍(yùn)於群小。”(慍:怒。群小:一些小人。)鸞:
①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山海經·大荒南經》:“爰有歌舞之鳥,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爰:助詞。)②車鈴。後作“鑾”。司馬相如《上林賦》:“建華旗,鳴玉鸞。”③鸞車。辛棄疾《江神子》:“玉簫聲遠憶驂鸞。”煙:
(一)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國語 · 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墟裡上孤煙。”②泛指雲氣、霧靄等煙狀之物。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③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煙墨不言,受其驅染。”晁貫之《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代指墨。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 (二)yīn [煙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2. 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張衡《思玄賦》:“天地煙煴,百卉含葩。”3.雲煙彌漫的樣子。江淹《別賦》:“襲青氣之煙煴。”中:
(一)①中間。《墨子·經上》:“中,同長也。”(同長:同樣長的半徑。)柳宗元《天說》:“渾然而中處者,世謂之元氣。”②內;在一定的范圍內。《孟子·滕文公上》:“國中無偽。”《考工記·巨人》:“國中九經九緯。”③位置、等級在高下或兩端之間。《列子·力命》:“中塗遇東郭先生。”(塗:同“途”。)《漢書·食貨志下》:“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④正;適中。《禮記·玉藻》:“頭頸必中。”《孟子·離婁下》:“湯執中。”(湯:殷商國君。)⑤宜於;合於。《史記·外戚世傢》:“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歸之。” (二)zhòng ①符合;適合。《呂氏春秋·懷寵》:“必中理,然後說。”《荀子·賦篇》:“圓者中規,方者中矩。”②誣蔑;誣蔑別人使受損害。《漢書·何武傳》:“顯怒,欲以吏事中商。”(顯、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後漢書·馬援傳》:“援亦中病。”棲:
(一)①鳥類停留、歇宿。張衡《西京賦》:“南翔衡陽,北棲雁門。”②停留;居處。《國語·吳語》:“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 (二)xī [棲棲]忙碌不安的樣子。《論語·憲問》:“丘何為是棲棲者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