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蜀須憑草,成周必仗仁。”詩句出處:《贈抱麻劉舍人》;是唐朝詩人貫休的作品。
郡政今良吏,門風古縉紳。萬年唐社稷,一個哭麻人。 憤烈身先死,敷揚氣益貞。天乎資大寶,泰矣見忠臣。 得罪鐘多故,投荒豈是迍。玉寒方重澀,松古更青皴。 鵬塌寧唯白,龍多豈止荀。道孤梳有雪,恩重淚盈巾。 喻蜀須憑草,成周必仗仁。三峰宵旰切,萬裡渥恩新。 賦鵩言無累,依劉德有鄰。風期仁祖帽,鼠訝史雲塵。 禪叟知何幸,玄談有宿因。雙溪逢陸海,荊渚遇平津。 落日愁聞笛,何人為吐茵。生徒希匠化,寰海仰經綸。 疾愈蟬聲老,年豐雨滴頻。劉虯師弟子,時喜一相親。
|
【註釋】:
喻:
①告訴;使人知道。《禮記·學記》:“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道:指明道路。)《淮南子·脩務》:“故作書以喻意。”②說明。《荀子·正名》:“單足以喻則單,單不足以喻則兼。”(單:指單名。兼:指兼名。)③知道;瞭解;明白。《孟子·告子下》:“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征於色:表現在面色上。)④比喻。《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戰,請以戰喻。”蜀:
①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四川西部,成都一帶。②朝代名。1.三國時蜀漢的簡稱。在今四川、雲南、貴州一帶。《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吾待蜀不薄。”2. 十國之一。史稱前蜀。王建所建,為後唐所滅。3. 十國之一。史稱後蜀。孟知祥所建,為宋所滅。須:
①胡子。《史記·高祖本紀》:“美須髯。”②等待;等候。《楚辭·九歌·少司命》:“君維須兮雲之際?”③需要;需。林逋《山園小梅》:“不須檀板共金尊。”④必須;應當。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⑤須臾;片刻。《荀子·王制》:“罷不能,不待須而廢。”憑:
①盛;大。《列子· 湯問》:“帝憑怒。”②煩悶;憤懣。張衡《西京賦》:“雖斯宇之既坦,心猶憑而未攄。”(斯:此。宇:指天地。攄:抒發。)③登臨。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憑覽周地險,高標絕人喧。”④欺凌。《南史·梁武帝紀上》:“戎狄內侵,憑陵關塞。”⑤靠;倚著。李群玉《湖寺清明夜遣懷》:“獨憑危檻思淒然。”⑥依靠;依仗。陸機《苦寒行》:“猛虎憑林嘯。”⑦根據;依據。《隋書·禮儀志一》:“丈尺規矩,皆有準憑。”⑧滿。屈原《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⑨任憑。元稹《城外回謝子蒙見諭》:“稚女憑人問,病夫空自哀。”⑩請;請求。曹松《己亥歲二首》:“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11)同“馮(píng)”。徒步涉水。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不意兆不由舟楫,憑流而渡。”(兆:人名。楫:船槳。)草:
①草本植物的總稱。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是歲大旱,野無草。”(是歲:這年。)②未開墾過的荒地。《韓非子·顯學》:“耕田墾草以厚民產也。”(厚民產:增加人民的財產。)③粗劣。《史記·陳丞相世傢》:“以惡草具進楚使。”④創始;起稿。《南史·蔡景歷傳》:“召令草檄,景歷援筆立成。”⑤底稿;稿子。杜甫《晚出左掖》:“避人焚諫草,騎馬欲雞棲。”⑥漢字形體的一種。陸遊《作字》詩:“書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⑦雌性的(傢畜)。《三國志·魏書·杜畿傳》:“漸課民畜牸牛,草馬,下逮雞豚犬豕。”[草草]憂慮勞神貌。《詩經·小雅·巷伯》:“勞人草草。”(勞:憂。)成:
①完成;實現。李斯《諫逐客書》:“使秦成帝業。”②幫助實現;成全。《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③成為;變為。《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劉向《說苑·奉使》:“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mèi)成帷,揮汗成雨。”(閭:裡巷。袂:袖子。帷:帷幕。)④成果;成就。李白《化城寺大鐘銘》:“少蘊才略,壯而有成。”(蘊:蓄。)⑤成長;成熟。《荀子·天論》:“(萬物)各得其養以成。”⑥和解;交好。《左傳·成公十一年》:“秦晉為成。”《史記·張儀列傳》:“哀王於是倍從(zòng)約而因儀請成於秦。”(倍:違背。從:指合縱。儀:人名。)⑦已定的;定型的;現成的。《詩經·周頌·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後受之。”《三國志·蜀書·蔣琬費禕薑維傳論》:“咸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咸:都。革:改變。)⑧層;重(chóng)。《史記·李斯列傳》:“刑者相半於道,而死人日成積於市。”《呂氏春秋·音初》:“為九成之臺。”⑨古代十裡見方為一成。《漢書·刑法志》:“成方十裡。”周:
①周遍;遍及。《國語·齊語》:“服牛軺馬,以周四方。”(軺:輕便馬車。一說“駕”。)《史記·秦始皇本紀》:“親巡天下,周覽遠方。”②周密。《孫子·謀攻》:“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③合。《韓非子·五蠹》:“是以天下之眾,其談言者務為辨,而不周於用。”④完備;周全。《左傳·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之為君也,舉人之周也,與人主壹也。”(壹:專一。)⑤周濟;救濟。賈思勰《齊民要術序》:“周人之急。”⑥周圍;圓圈。楊炯《渾天賦》:“周三徑一,遠近乖於辰極。”(周三徑一:圓周與直徑之比。辰極:北極星。)⑦環繞;循環。《漢書·禮樂志》:“周而復始。”⑧指一定循環的時段。古指一年。《宋書·謝靈運傳》:“在郡一周,稱疾去職。”(稱疾:推說有病。)⑨朝代名。1.公元前十一世紀武王滅紂建立的王朝。又分為西周和東周。至公元前256年為秦所滅。2. 南北朝時宇文覺代西魏建立的王朝。史稱北周(公元557—581年)。3. 唐武後稱帝,改國號為周,止於中宗復位(公元690—705年)。4.五代時郭威代後漢稱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公元951—960年)。[周旋]1.運轉。《國語·越語下》:“蚤晏無失,以順天道,周旋無究。”(蚤:通“早”。無究:無窮。)2. 盤繞。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山環水繞天臺洞,勢周旋,形曲折。”3. 交往應酬。曹操《與荀彧傷郭嘉書》:“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一年,險阻艱難皆共罹(lí)之。”(奉孝:郭嘉字。罹:遭受。)4.與敵人較量。蘇軾《和子由苦寒見寄》:“何時逐汝去? 與虜試周旋?”(逐:隨。虜:對敵人的蔑稱。)必:
①必然;必定。《孟子·公孫醜下》:“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商君書·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便國:對國傢有利。法古:效法古代。)②必須;一定要。《水滸傳》第五回:“男大須婚,女大必嫁。”《三國演義》第九回:“誓必殺之。”③連詞。表假設。如果。《史記·廉頗藺相如傳》:“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仗:
①執;拿著。《晏子春秋·內篇諫下二十四》:“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兵:兵器。卻:退。)②依靠;憑借。《三國志·魏書·桓階傳》:“曹公雖弱,仗義而起。”③兵器的總稱。酈道元《水經註·河水》:“是吾昔時放弓仗處。”④儀衛;儀仗。岑參《寄左省杜拾遺》:“曉隨天仗入,暮惹禦香歸。”仁:
①古代的道德概念,核心是仁愛。《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子:孔子。)《呂氏春秋·不二》:“孔子貴仁。”②指仁人。《漢書·董仲舒傳》:“孔子稱殷有三仁,寡人亦以為粵有三仁。”(寡人:帝王自稱。粵:越國。)③對人的敬稱。《後漢書·趙壹傳》:“實望仁兄,昭其懸遲。”④植物的果核;植物果殼及某些甲殼動物裡面的部分。《顏氏傢訓·養生》:“鄴中朝士有單服杏仁。”[不仁]中醫稱肌膚或肢體麻木而失去感覺。《後漢書·班超傳》:“衰老被病,頭發無黑,兩手不仁。”引申為對事物反應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