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黑池流研水,徑石澀苔錢。”詩句出處:《連句多暇贈陸三山人》;是唐朝詩人耿湋的作品。
一生為墨客,幾世作茶仙。--耿湋 喜是攀闌者,慚非負鼎賢。--陸羽 禁門聞曙漏,顧渚入晨煙。--耿湋 拜井孤城裡,攜籠萬壑前。--陸羽 閑喧悲異趣,語默取同年。--耿湋 歷落驚相偶,衰羸猥見憐。--陸羽 詩書聞講誦,文雅接蘭荃。--耿湋 未敢重芳席,焉能弄彩箋。--陸羽 黑池流研水,徑石澀苔錢。--耿湋 何事親香案,無端狎釣船。--陸羽 野中求逸禮,江上訪遺編。--耿湋 莫發搜歌意,予心或不然。--陸羽
|
【註釋】:
陸:
①[名]陸地。周敦頤《愛蓮說》:“水~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②[名]道路。張衡《西京賦》:“復~重閣,轉石成雷。”③[名]高而平的大土山。《楚辭·九嘆·憂苦》:“巡~夷之曲衍兮,幽空虛以寂寞。”④[動]跳躍。《莊子·馬蹄》:“齕草飲水,翹足而~,此馬之真性也。”羽:
①鳥類翅膀上的長羽毛。《孟子·梁惠王上》:“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②鳥類的毛。韓愈《原道》:“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毛:獸毛。介:甲殼。)③鳥類及飛蟲類的翅膀。曹植《鬥雞篇》:“揮羽邀清風,悍目發朱光。”又《詩經·曹風·蜉蝣》:“蜉蝣(fú yóu)之羽。”(蜉蝣:蟲名。)④代指鳥類。張充《與王儉書》:“奇禽異羽。”⑤古代箭桿上的羽毛。左思《吳都賦》:“應弦飲羽。”(飲羽:中箭。)⑥古代用羽毛做成的舞具。《尚書 · 大禹謨》:“舞幹羽於兩階。”(幹:盾牌。)⑦古代五聲音階的第五音。黑:
①黑色。《詩經·邶風·北風》:“莫赤匪狐,莫黑匪烏。”②黑暗無光。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③非法的;隱蔽的。朱有燉《仗義疏財》:“莫不是護俺宋官傢黑樓子上聽彈箏。”(宋官傢:宋徽宗,當時稱皇帝為官傢。黑樓子:隱蔽的妓院。)池:
①池塘。《荀子·王制》:“污池淵沼川澤。”(污池:貯水的池塘。淵沼:深水池。)②護城河。《韓非子·存韓》:“築城池以守固。”流:
①水流動。《詩經·衛風·碩人》:“河水洋洋,北流活(guō)活。”(活活:流水聲。)②泛指液體流動。《戰國策·魏策四》:“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伏屍二人:指殺死國王和自己。縞素:穿白色孝服。)③水流;河流。《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又河流的主幹。屈原《九章·哀郢》:“順風波以從流兮。”④運動不停;移動不定。杜牧《秋夕》:“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⑤漂泊;流亡。劉禹錫《謝分司東都表》:“閭裡獲安,流庸盡復。”(庸:受雇用的人。)《列女傳》:“今水旱連年,民流滿道。”⑥流放;放逐。舊時遣往邊遠地區服役的刑罰。《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四年》:“自今官吏犯贓,雖未加誅戮,若杖脊流配,不可貸也。”《尚書·舜典》:“流共工於幽州。”⑦流傳;散播。《孟子·公孫醜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⑧變化,演變(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轉變);放縱。宋濂《答章秀才論詩書》:“陰子堅涉於淺易,何仲言流於瑣碎。”(陰子堅:陰鏗。何仲言:何遜。)⑨流派;派別;品類。劉基《賣柑者言》:“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齊民要術·序》:“花草之流,可以悅目。”[流連]1.耽於遊樂而忘歸。《孟子·梁惠王下》:“流連荒亡,為諸侯憂。”(荒亡:沉迷於田獵酒色,縱欲無度。)2. 依戀不舍。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遊九京者,亦流連於隨會。”(九京:即九原,春秋時晉大夫的墓地。隨會:晉大夫。)3. 滯留。《三國志·魏書·劉靖傳》:“封符指期,無流連之吏。”4. 流徙離散。《漢書·師丹傳》:“百姓流連,無所歸心。”5. 哭泣流淚的樣子。《後漢書·翟酺傳》:“言無所及,唯涕泣流連。”研:
①[動]細磨。蘇軾《和陶詩》:“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②(yan)[名]通“硯”。硯臺。《後漢書·班超傳》:“安能久事筆~間乎?”③[動]研究,探討。《北史·馬敬德傳》:“沈思~求,晝夜不倦。”徑:
①小路。《論語·雍也》:“行不由徑。”《老子》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徑。”(夷:平坦。)泛指路。《列子·說符》:“譬之出不由門,行不從徑也。”《江雪》:“萬徑人蹤滅。”②方法;途徑。白居易《題贈定光上人》:“得徑入大道。”③往;直往。《楚辭·招魂》:“川谷徑復。”(復:返。)柳宗元《小石城山記》:“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④途經;經過。《呂氏春秋·召婁》:“西傢之潦,徑其宮而不止。”《史記·陳涉世傢》:“牽牛徑人田,田主奪之牛。”(之:指牛主。)⑤直捷;簡捷。《論衡· 自紀》:“或徑或迂,或屈或舒。”(迂:繞遠。)⑥圓周直徑的省稱。《核舟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三國志·魏書·蘇則傳》:“郭煌獻徑寸大珠。”又指長度。蘇軾《竹枝歌》:“海濱長鯨徑千尺。”⑦副詞。一直;直接。《後漢書·來歙傳》:“徑至洛陽。”石:
(一)①石頭;石塊。《列子·湯問》:“且焉置土石?”②碑碣;石刻。陸機《文賦》:“被金石以廣德,流管弦而日新。”③石磬,古樂器名,八音之一。《韓非子·說疑》:“不聽鐘石之聲。”④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韓非子·喻老》:“(病)在肌膚,針石所及也。” (二)dàn (舊讀shí) ①古代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墨子·魯問》:“而任五十石之重。”②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韓愈《雜說》四:“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澀:
①不光滑;不滑潤。《禮記·玉藻》“飲而俟”孔穎達疏:“禮,食未飧(sūn),必前啜飲,以利滑喉中,不令澀噎。”(噎:哽塞。)②阻塞。《素問·通評虛實論》:“脈虛者不象陰也。如此者,滑則生,澀則死也。”③像明礬或柿未熟的味道。杜甫《病橘》:“惜哉結實小,酸澀如棠棃。”④說話、寫文章生硬;不流暢。《世說新語·輕詆》:“王右軍少時甚澀訥。”苔錢:
指青色的苔蘚。李賀《巫山高》:“楚魂尋夢風颸然,曉風飛雨生~~。”錢:
(一)①金屬貨幣。《後漢書·西域傳·大秦國》:“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一。”②特指銅錢。《史記·平準書》:“縣官往往即多銅山而鑄錢,民亦間盜鑄錢,不可勝數。”③重量單位,十錢為一兩。④費用。《漢書·文翁傳》:“爭欲為學官弟子,富人至出錢以求之。”(學官:學校。) (二)jiǎn 古代的一種農具,類似鐵鏟。《詩經·周頌·臣工》:“命我眾人,庤乃錢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