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精兵動,參差便渡遼。”詩句出處:《橫吹曲辭·入塞曲》;是唐朝詩人貫休的作品。
單於烽火動,都護去天涯。別賜黃金甲,親臨白玉墀。 塞垣須靜謐,師旅審安危。定遠條支寵,如今勝古時。 方見將軍貴,分明對冕旒。聖恩如遠被,狂虜不難收。 臣節唯期死,功勛敢望侯。終辭修裡第,從此出皇州。 百裡精兵動,參差便渡遼。如何好白日,亦照此天驕。 遠樹深疑賊,驚蓬迥似雕。凱歌何日唱,磧路共天遙。
|
【註釋】:
百:
①數詞。十的十倍。《漢書·律歷志上》:“紀於一,協於十,長於百。”(紀:記數。協:合。長:增多。)②指虛數,眾多的。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裡:
①古時鄉村居民聚居的地方;村落。《孟子·盡心上》:“制其田裡,教之樹畜。”②故鄉;傢鄉。江 淹《別賦》:“割慈忍愛,離邦去裡。”③古代的居民組織。其編制以二十五傢或五十傢或百傢為一裡。《詩經·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踰我裡。”④裡巷;裡弄。《周禮·地官·載師》:“以廛裡任國中之地。”⑤長度單位。市制五百米為一裡。李白《早發白帝城》:“千裡江陵一日還。”精:
①純凈的好米。《莊子·人間世》:“鼓策播精,可以食十人。”(策cè:小簸箕)。《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kuài)不厭細。”(厭:嫌。膾:細切的肉、魚。)②純凈。《後漢書·鮮卑傳》:“精金良鐵,皆為賊有。”③精華;精粹。《呂氏春秋·察傳》:“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葛洪《抱撲子·外篇·嘉遁》:“漱流霞之澄液,茹(rú)八石之精英。”(茹:吃。)又精銳。《後漢書·銚期傳》:“河北之地,界接邊塞,人習兵戰,號為精勇。”④專誠;專一。《淮南子·修務》:“官禦不厲,心意不精。”《管子·心術下》:“形不正者德不來,中不精者心不治。”⑤細致;細密。《後漢書·宦者傳》:“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工:工巧。)⑥精通;嫻熟。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明史·蔣德璟傳》:“凡武弁(biàn)比試,必騎射精嫻,方準襲替。”(武弁:低級武職。)⑦精明;機靈。《漢書·儒林傳》:“其人精悍,處事分明。”⑧妖精;神怪。王嘉《拾遺記·前漢上》:“勿輕萬乘之尊,惑此精魅之物。”⑨明亮。《史記·天官書》:“天精而見景星。”《漢書·李尋傳》:“日月光精,時雨氣應。”⑩精氣;天地間的一種靈氣。《莊子·在宥》:“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養民人。”(11)精神;精力。《戰國策·燕策三》:“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論衡·論死》:“火滅光消而燭在,人死精亡而形存。”(12)兩性賴以繁殖後代的物質。《周易·系辭下》:“男女構精,萬物化生。”(13)副詞。表示程度,相當於“甚”、“極”。《呂氏春秋·至忠》:“夫惡聞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精神]1.精氣元神。《潛夫論·卜列》:“夫人之所以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2. 實質;要旨。王安石《讀史》:“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寫:描繪。)兵:
①兵器;武器。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揭:舉。)②士卒;軍隊。《史記·蒙恬列傳》:“今臣將兵三十餘萬。”③用兵器殺(人)。《史記·伯夷列傳》:“左右欲兵之。”④戰爭;軍事。《孫子兵法·計篇》:“兵者,國之大事。”動:
①行動; 活動。《周易·系辭下》:“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利:利益。遷:變易。)《孫臏兵法·見威王》:“事備而後動。”②勞作;勞動。《孟子· 滕文公上》:“為民父母,使民盻盻(xì)然,將終歲勤動,不得以養其父母。”(盻盻:恨視。)③震動;移動。《孫子兵法· 軍爭》:“懸權而動。”李商隱《瑤池》詩:“黃竹歌聲動地哀。”④使用;動用。蘇軾《辨黃慶基彈劾札子》:“若一一似此羅織人言,則天下之人更不敢開口動筆矣。”⑤發動;開動。《漢書·魏相傳》:“今邊郡困乏……常恐不能自存,難以動兵。”劉肅《大唐新語·極諫》:“今所幸宮去京二百餘裡,鑾輿動軔,俄經旬日,非可朝行暮至也。”(幸:舊指皇帝親臨。動軔:啟動車輛。)⑥萌發;發生。《齊民要術·插刜》:“刜葉微動為上時,將欲開莩為下時。”(上時:最好的時間。開莩:葉子裂開。)⑦改變;變化。《後漢書·班固傳》:“君臣動色,左右相趨。”⑧感動;觸動。《史記·絳侯周勃世傢》:“天子為動,改容式車。”⑨懷念。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一:“庾信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賦動鄉關。”⑩引動;牽動。柳宗元《答貢士沈起書》:“謹以所示佈露於聞人,羅列於坐隅,使識者動目,聞者傾耳。”(聞人:有名望的人。坐:“座”本字,座位。)(11)指動物。歸有光《二石說》:“至仁之澤,洋洋乎被動植矣。”(被:施加。)(12)副詞。表示動作行為發生次數很多,相當於“常常”“動不動”。《漢書·食貨志上》:“又動欲慕古,不度時宜。”參:
(一)can ①[動]參加,參 與。《荀子·強國》:“與之~國政,正是非。”②通“驂”。[參乘]1. [動]在車子右邊陪乘。《史記·文帝本紀》:“乃命宋昌~~。”2. [名]在車子右邊陪乘的人。《鴻門宴》:“沛公之~~樊噲者也。”③[動]檢驗。《韓非子·顯學》:“無~驗而必之者,愚也。”④[動]下級謁見上級。《戰國策·秦策四》:“臣之義不~拜。”⑤[動]並排站著。《論語·衛靈公》:“丘則見其~於前也。”(二) san ①[數]通“三”。三分。《左傳·隱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國之一。”②[數][參伍]三與五。表示錯綜復雜。《周易·系辭上》:“~伍以變,錯綜其數。”(三) shen ①[名]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詩經·召南·小星》:“維~與昴。”②[名][參商]參星與商星。因兩者不會同時出現於天空,故借以比喻彼此分離,不能相會。曹植《與吳季重書》:“別有~~之闊。”參差:
①高低不齊。《詩·周南·關雎》:“~~荇菜,左右采之。”②散亂不齊。溫庭筠《雞鳴棣歌》:“南朝天子射雉時,銀河耿耿星~~。”③大致,大略。白居易《長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是。”差:
(一)①錯;失當。《抱樸子·清鑒》:“終如其言,一無差錯。”②差別;不同。《史記·蕭相國世傢》:“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③副詞。相當於“頗”、“稍微”。《漢書·匈奴傳下》:“從塞以南,徑深山谷,往來差難。”《後漢書·光武帝紀》:“今軍士屯田,糧儲差積。”(二)chà①錯;錯誤。②奇怪;奇。韓愈《瀧吏》詩:“颶風有時作,掀簸真差事。”(三)chāi ①選擇;挑選。《詩經·小雅·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馬。”②派遣。《舊唐書·職官志》:“凡衛士,各立名簿,其三年已來,征防差遣……”③被派遣做某事的人。《儒林外史》第五回:“知縣準瞭狀子,發房出瞭差,來到嚴傢,嚴貢生已是不在傢瞭。”④被派遣做的事。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但有的差使無推故。” (四)chài 病愈。後作“瘥”。《三國志·魏書·張遼傳》:“疾小差。” (五)cī①次第;等級。《漢書·遊俠傳序》:“古者天子建國,諸侯立傢,自卿大夫以至庶人,各有等差。”②不整齊。《詩經·邶風·燕燕》:“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便:
(一)①有利。《商君書·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②指利益。《漢書·婁敬傳》:“臣願見上言便宜。”③方便;便利。韓愈《酬司門盧四兄雲夫院長望秋作》:“歸來得便即遊覽。”杜牧《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周郎:周瑜。銅雀:臺名。二喬:指大喬、小喬。)④順便。《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卻因人舟未便,一面收拾起身,一面尋覓便人。”⑤熟習。《淮南子·齊俗》:“胡人便於馬,越人便於舟。”(胡:指北方。越:指江浙一帶。)⑥簡便的;平常的。徐珂《清稗類鈔·馮婉貞》:“以槍上刺刀相搏擊,而便捷猛鷙終弗逮。”⑦副詞。就。《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旬日便退。”(旬日:十天。)⑧連詞。即使。表示讓步的假設。[便宜]1.相機作某事。陳壽《三國志·魏書·牽招傳》:“帝乃招招,使從便宜討之。”2. 有利,特指對國傢有利的事情。《漢書·趙充國傳》:“臣謹條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條:分列條目。田:耕種。事:件。)無名氏《千裡獨行》第一折:“你正是得便宜翻做瞭落便宜。”(翻:反。落:失。) (二)pián ①安適;妥帖。《戰國策·秦策三》:“食不甘味,臥不便席。”《墨子·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飽食,便寧無憂。”②巧於言辭。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便言多令才。”(令:美好。)[便嬖(bì)]指君主身邊親信的小臣。《荀子·富國》:“觀其便嬖,則其信者愨(què),是明主也。”(愨:誠實。)渡:
①渡過江河。鄭谷《淮上與友人別》:“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②指越過,跨過;由此及彼。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茅飛渡江灑江郊。”③渡口。多用作地名。陸遊《書憤》:“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④劃船。李清照《如夢令》:“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遼:
①遠;遙遠。《荀子·天論》:“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chuò)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輟:廢止。)《墨子·非攻》:“道路遼遠。”②久遠;時間久。高明《琵琶記·官媒議婚》:“夢繞親闈(wéi),愁深旅邸(dǐ),那堪音信遼絕!”(親闈:親人居住之處。旅邸:旅館。)蘇軾《詛楚文》:“遼矣千載後。”③朝代名。契丹族人耶律阿保機於公元916年創建,1125年為金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