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霄雁行律,紅露荊花滴。”詩句出處:《寄韓團練》;是唐朝詩人貫休的作品。
真宰動洪爐,萬物皆消息。唯有三珠樹,不用東風力。 君子天廟器,頭骨何巉崱。海內久聞名,江西偶相識。 誰不有詩機,麟龍不解織。誰不有心地,蘭茝不曾植。 多君二俱作,獨立千仞壁。話道出先天,憑師動臻極。 青霄雁行律,紅露荊花滴。偶然成遠別,別後長相憶。 行至鄱陽郡,又見謝安石。留我遇殘冬,身心苦恬寂。 江上春又至,引頸山空積。何日再相逢,天香滿瑤席。
|
【註釋】:
青:
①深綠色。劉禹錫《陋室銘》:“草色入簾青。”②藍色。《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③黑色。《尚書·禹貢》:“厥土青黎。”④青色的東西。《漢書·成帝紀》:“青綠,民所常服。”⑤青州,古州名。先秦為九州之一。在今山東境內。青霄:
藍色的天空。左思《蜀都賦》:“幹~~而秀出,舒丹氣而為霞。”霄:
①雲霓;雲氣。揚雄《甘泉賦》:“騰清霄而軼浮景兮。”②天空。陸機《挽歌詩》之二:“廣霄何寥廓。”③通“宵”。夜。《呂氏春秋· 明理》:“有晝盲,有霄見。”④通“消”。消除。《墨子·經說上》:“霄盡,蕩也。”雁:
①大雁。群居水邊,善於遊泳和飛行,飛時排列成行。《詩經·邶風·匏有苦葉》:“雝雝(yōng yōng)鳴雁。”(雝雝:形容聲音柔和。)②通“贗”。偽造的;假的。《揮麈後錄》卷八:“浸漬數日,漆絮敗潰,雁跡盡露。”行:
(一)①路。《詩經·小雅·小弁》:“行有死人。”②排列而成的行列。杜甫《贈衛八處士》:“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又為成行的東西的量詞。李群玉《九日》:“一行斜雁向人來。”③行輩;輩份。《漢書·李廣蘇建傳附蘇武》:“漢天子,我丈人行也。”④古代軍事編制。二十五人為行。揚雄《羽獵賦》:“各按行伍。”(伍:五人為伍。) (二)xíng ①行走;兩腳交替前進。《列子·說符》:“譬之出不由門,行不從徑也。”(徑:路。)泛指運行;前進。《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②引申為離開;離去。《左傳· 僖公五年》:“宮之奇以其族行。”古樂府《木蘭詩》:“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又指與出門在外有關的事物。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行色秋將晚。”③行程;路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④疏通;疏導。《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濫於中國。”又指流動的或臨時的。⑤做;實施。《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夫:語氣詞。)《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⑥行為。《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行。”⑦品行。屈原《九章·橘頌》:“行比伯夷。”《三國志·吳書·吳主傳》:“陸遜陳其素行。”⑧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歐陽修《瀧岡阡表》:“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特進:官名。)⑨古詩詩體之一。屬樂府詩類。⑩漢字字體之一行書的省稱。字體較楷書簡易,較草書規范,漢代以來即流行。陸遊《作字》:“書成半行草。”(11)副詞。將要。陶潛《歸去來兮辭》:“感吾生之行休。”(休:指死。)律:
①法令;法規。《管子·七臣七主》:“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分:名分。)《史記·平準書》:“為天下初定,復弛商賈之律。”(弛:放松。)又指法律的具體條文。《漢書·高帝紀》:“命蕭何次律令。”特指刑律。《晉書·刑法志》:“盜律有賊傷之例,賊律有盜章之文。”②規則;法則。《商君書·戰法》:“兵大律在謹。”韓偓《送人棄官入道》:“酒律應難忘。”③約束;管理。李商隱《驕兒詩》:“威怒不可律。”④古代用來校正樂音高低的竹管。《後漢書·律歷志上》:“截管為律,吹以考聲。”⑤音律。即竹管校定的音階。十二個竹管分為單數、雙數,單數校定的音階叫六律,雙數叫六呂,合稱十二律。《楚辭·九歌·東君》:“應律兮合節。”(節:節拍。)《漢書·律歷志上》:“律十有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⑥舊體詩體裁之一律詩的省稱。⑦指季節和氣候。陸遊《春望》:“大地四春律。”紅:
①本義為淺紅;桃紅;粉紅。後泛指紅色。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鬧:濃盛。)②花的代稱。張先《天仙子》:“明日落紅應滿徑。”③通“工(gōng)”。指婦女所做的紡織、刺繡等工作。《漢書·酈食其傳》:“農夫釋耒(lěi),紅女下機。”(釋:放下。耒:農具名。)露:
①露水。《詩經·召南·行露》:“畏行多露。”白居易《暮江吟》:“露似真珠月似弓。”引申為潤澤。《漢書·晁錯傳》:“覆露萬民。”②露天;在屋外。《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太倉:京都谷倉。陳:指陳舊的谷物。因:積壓。)文天祥《指南錄後序》:“草行露宿,日與北騎相出沒於長淮間。”③顯露;泄露。《論衡·對作》:“文露而旨直。”《後漢書·蔡邕傳》:“事遂漏露。”④敗壞。《荀子·富國》:“入其境,其田疇穢,都邑露。”⑤羸弱;疲憊。《左傳·昭公元年》:“於是乎節宣其氣,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湫底:閉塞不通。)《戰國策·秦策三》:“諸侯見齊之罷露,君臣之不親,舉兵而伐之。”⑥通“輅”。車子。《史記·楚世傢》:“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蓽露藍蔞,以處草莽。”(辟:避。藍蔞:衣服破舊。)荊:
①[名]一種落葉灌木。種類很多,多叢生原野。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下田長~榛。”②[名]用荊條做成的刑杖。《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肉袒負~。”③[名]舊時謙稱自己的妻子。陽枋《通夔守田都統劄zha子》:“蓋拙~未先袝先塋,欲議歸藏。”④[名]周代諸侯國楚國的別稱。《韓非子·五蠹》:“~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花:
①種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②可供觀賞的植物;花朵。楊萬裡《李花》:“李花宜遠更宜繁,惟遠惟繁始足看。”③形狀像花的東西。庾信《寒園即目》:“雪花深數尺。”④不隻一種顏色,有花紋的。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白居易《霓裳羽衣曲》:“四幅花箋碧間紅”。⑤模糊迷亂。杜甫《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滴:
①滴落;落下。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白露垂珠滴秋月。”②點點下落的液體。賈島《感秋》詩:“朝雲藏奇峰,暮雨灑疏滴。”③量詞。用於可成顆粒狀的液體。王建《傷鄰傢鸚鵡詞》:“十日不飲一滴漿。”[滴瀝]雨水稀疏下滴的聲音。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之二:“清冷花露滿,滴瀝簷宇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