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座淒涼遊帝京,悲翁回首望承明。”詩句出處:《八月五日歌》;是唐朝詩人顧況的作品。
四月八日明星出,摩耶夫人降前佛。八月五日佳氣新, 昭成太後生聖人。開元九年燕公說,奉詔聽置千秋節。 丹青廟裡貯姚宋,花萼樓中宴岐薛。清樂靈香幾處聞, 鸞歌鳳吹動祥雲。已於武庫見靈鳥,仍向晉山逢老君。 率土普天無不樂,河清海晏窮寥廓。梨園弟子傳法曲, 張果先生進仙藥。玉座淒涼遊帝京,悲翁回首望承明。 雲韶九奏杳然遠,唯有五陵松柏聲。
|
【註釋】:
玉:
①一種質細堅硬而有光澤的美石。《尚書·胤(yìn)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胤:古國名。炎:焚燒。)《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制作。)②玉器。《左傳·莊公十年》:“犧牲玉帛,弗敢加也。”(犧牲:祭祀用的牛羊豬。加:增加。指虛報。)③精美珍貴的。葛洪《抱樸子·外篇·詰鮑》:“崇節儉之清風,肅玉食之明禁。”④潔白美好的。鮑照《舞鶴賦》:“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羽:羽翼。)⑤相助;培養。《詩經·大雅·民勞》:“王欲玉女,是用大諫。”(用:以。諫:規勸。)淒:
①寒冷。《莊子·大宗師》:“淒然似秋,暖然似春。”②淒涼。酈道元《水經註·江水二》:“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屬引:連續延長。)淒涼:
①寂寞,冷落。杜甫《遣興》:“山陰一茅宇,江海日~~。”②悲傷,憂愁。李白《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懷歸路綿邈,覽古情~~。”涼:
(一)①淡酒。《周禮·天官·漿》:“掌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酏(yǐ)。”(漿:淡酒。醴:甜酒。醫:釀粥而成的酒。酏:釀酒用的稀粥。)②薄;少。唐明皇《早登太行山中言志》:“涼德慚先哲,徽猷慕昔皇。”《左傳·莊公三十二年》:“虢多涼德,其何土之能得?”③稍冷;微寒。《呂氏春秋·仲秋》:“涼風生,候雁來。”④憂愁;失望。謝靈運《廬陵王墓下作》:“道消結憤懣,運開申悲涼。”(運:氣數。)⑤人煙稀少;淒涼。《金史·移刺道傳》:“咸平卿故鄉,地涼事少,老者所宜。”孔稚珪《北山移文》:“石徑荒涼徒延佇。” (二)liàng ①輔助。《詩經·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尚父:武王對薑尚的尊稱。鷹揚:鷹的奮揚,喻威武。)②把東西放在通風處,使幹燥。今作“晾”。《新唐書·百官志一》:“凡戎器,色別而異處,以衛尉幕士暴涼之。”(暴:曬。)③[涼陰(ān)]古代國君居喪。《公羊傳·文公九年》:“高宗涼陰,三年不言。”遊:
①在水上漂浮。《詩經·邶風·谷風》:“泳之遊之。”(泳:在水中潛行。)泛指遊泳。《韓非子·難勢》:“越人善遊矣。”(越:國名。)②虛浮;不切實際。《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lù陸)。”③遊玩;遊覽。晁錯《言守邊備塞疏》:“幼則同遊。”引申指旅行;出外求學或求官。《史記·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遊江淮。”④交際;交往。《漢書·枚乘傳》:“與英俊並遊。”⑤流動。《漢書·溝洫志》:“水尚有所遊蕩。”⑥縱;放縱。《後漢書·仇覽傳》:“剽輕遊恣。”⑦liú(流)。通“旒”。旌旗上懸垂的飾物。《左傳·桓公二年》:“鞶厲遊纓。”[遊說]為瞭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四處奔走。《史記·張儀列傳》:“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帝:
①天帝。古人或宗教徒稱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者為帝。《尚書·呂刑》:“上帝監民。”屈原《九歌·少司命》:“夕宿兮帝郊。”②君主;皇帝。《戰國策·趙策三》:“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續資治通鑒·宋太祖乾德四年》:“帝每勸以讀書,(趙)普遂手不釋卷。”帝京:
指京城。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謫居臥病潯陽城。”京:
①人工堆起的高丘。《詩經· 小雅· 甫田》:“曾孫之庾(yǔ),如坻如京。”(曾孫:指周王。庾:露天糧囤。坻:小丘。)《呂氏春秋·不廣》:“得屍二萬,以為二京。”《管子·輕重丁》:“有新成囷京者二傢。”(囷jūn:圓形的谷倉。)②方形谷倉。《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黃氏諸倩見(宋)建傢京下方石,即弄之。”(倩:女婿。)③大。《公羊傳· 桓公九年》:“京者何? 大也。”《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後,莫之與京。”④國都;首都。張衡《東京賦》:“論其遷邑易京,則同規乎殷盤。”(規:效法。殷盤:殷王盤庚。)班固《典引》:“京遷鎬、亳。”《詩經·大雅·公劉》:“京京之野。”[京師]國都。曹植《洛神賦序》:“黃初三年,餘朝京師。”[京華]對京城的美稱。杜甫《夢李白》:“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冠蓋:指官吏。斯:這。)悲:
①哀痛;悲傷。《禮記· 問喪》:“夫悲哀在中,故形變於外也。”《韓非子·和氏獻璧》:“子奚哭之悲也?”(奚:為何。)②同情;憐憫。柳宗元《捕蛇者說》:“(蔣氏)言之,貌若甚戚者。餘悲之。”(戚:悲哀。)③眷戀。《漢書·高祖紀下》:“遊子悲故鄉。”翁:
①鳥頸的毛。《山海經·西山經》:“(鳥)黑文而赤翁。”(文:花紋。)②指父親。《後漢書·華佗傳》:“必是逢我翁也。”③指祖父。杜甫《示從孫濟》:“阿翁懶惰久。”④丈夫或妻子的父親。⑤泛指老年男子。白居易《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⑥敬稱。《宋史·蘇雲卿傳》:“無良賤老稚皆愛敬之,稱曰蘇翁。”(良賤:貴賤。)回:
①旋轉;曲折環繞。《左傳·襄公十八年》:“右回梅山,侵鄭東北。”歐陽修《醉翁亭記》:“峰回路轉。”引申為掉轉方向,掉頭。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新唐書·張玄素傳》:“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哉。”引申為改變。《世說新語·雅量》:“王夷甫與裴景聲志好不同,景聲惡,欲取之,卒不能回。”②返回;恢復原狀。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傢老大回。”《鬱離子·九難》:“靈藥千名,神農所嘗,起死回生,旋陰斡陽。”引申為回復。《夢溪筆談· 人事二》:“有一縣令使人,獨不肯去,須責回書。”③不正直;邪僻。《詩經·小雅·鼓鐘》:“淑人君子,其德不回。”《論衡·變虛》:“若德回亂,民將流亡。”又為偏私,袒護。《國語·晉語八》:“且秦楚匹也,若之何其回於富也。”④避讓;忌諱。《新序·雜事一》:“外舉不避仇讎,內舉不回親戚。”《後漢書·左雄傳》:“(左雄)奏案貪猾二千石,無所回忌。”⑤量詞。晏幾道《鷓鴣天》:“幾回魂夢與君同。”首:
①頭;腦袋。《楚辭 · 九歌·國殤》:“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挾:夾在腋下。秦弓:秦地出產良弓。懲:戒止;警戒。)《左傳·襄公十四年》:“唯餘馬首是瞻。”②首領;統帥者。《周易·乾卦》:“見群龍無首,吉。”③開始;首先。《老子》第二十八章:“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史記·陳涉世傢》:“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竟:終於。事:起義。)④第一。《漢書·匡衡傳》:“孔子著之《孝經》首章,蓋至德之本也。”⑤要領。《韓非子·心度》:“刑勝而民靜,賞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勝,治之首也;賞繁,亂之本也。”(勝:盡。)⑥伏首認罪或揭發。《漢書· 文三王傳》:“置辭驕嫚,不首主令。”⑦向;朝著。司馬遷《報任安書》:“然陵一呼勞軍……北首爭死敵。”(死敵:殺敵。)⑧量詞。用於詩、文、歌曲等。《宋書·謝莊傳》:“所著文章四百餘首,行於世。”望:
①遠望。《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轍:車轍。靡:倒。)②盼望;期望。曹操《收田租令》:“欲望百姓親附。”《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③聲望;名望。《詩經·大雅·卷阿》:“令聞令望。”④有聲望的人或物。《左傳·昭公十二年》:“吾子,楚國之望也。”⑤怨恨;責怪。《新唐書·劉漢宏傳》:“漢宏恨賞薄,有望言。”⑥祭名。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尚書·舜典》:“望於山川。”⑦農歷每月十五。張溥《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望洋]亦作“望羊”、“望陽”。仰視;遠視。《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若:海神名。)承:
①捧著;托著。《左傳·成公十六年》:“使行人執榼(kè)承飲。”(榼:酒器。)范曄《後漢書·張衡傳》:“下有蟾蜍,張口承之。”②奉;敬奉。《魏書·楊播傳》:“承候安否。”(候:問候。)《新唐書·百官志二》:“四夷朝見,則承詔勞問。”(四夷:四方部族。詔:皇帝的詔令。勞:慰勞。)③受;接受。《左傳·僖公十五年》:“茍列定矣,敢不承命?”④敬詞。蒙;蒙受。《儒林外史》第四回:“極承老先生厚愛。”⑤承擔;擔負。方苞《獄中雜記》:“其鄉人有殺人者,因代承之。”⑥繼承;繼續。司馬光《訓儉示康》:“吾本寒傢,世以清白相承。”《後漢書·班彪傳》:“漢承秦制,改立郡縣。”陸機《梁甫吟》:“四運循環轉,寒暑自相承。”(四運:四季。)⑦通“乘”。趁著。《荀子·王制》:“伺強大之間,承強大之敝。”(伺:觀察。間:縫隙。敝:指衰敗。)⑧通“丞”。輔助。《左傳·哀公十八年》:“使帥師而行,請承。”[承乏]在任官吏常用的謙辭。言所任職位一時無適當人選,暫由自己充數。潘嶽《秋興賦》:“攝官承乏,猥廁朝列。”[承風]1.接受教化。班固《漢書·王莽傳》:“於是小大鄉和,承風從化。”2.言迎合上官的意圖。《後漢書·龐參傳》:“參名忠直,數為左右所陷毀,以所舉用忤帝旨,司隸承風案之。”明:
①明亮;光明。《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子興視夜,明星有爛。”②照亮。王安石《遊褒禪山記》:“火尚足以明也。”③明顯;明白。《戰國策·齊策一》:“則秦不能害齊,亦已明矣。”④公開。《戰國策·趙策四》:“太後明謂左右。”又顯露。柳宗元《小石潭記》:“明滅可見。”⑤說明;表明。張溥《五人墓碑記》:“亦以明死生之大。”⑥賢明;英明。諸葛亮《前出師表》:“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⑦聰明;智慧。《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韓愈《師說》:“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遺:放棄。)⑧視力;眼力。又視力好。《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⑨白天。張煌言《擬古》之二:“晦明本如轂(gǔ),日日相推移。”(晦:黑夜。轂:車輪的中心。)⑩舊指陽世間。顏延之《和謝監靈運一首》:“人神幽明絕。”(幽:指陰間。絕:指時亂不得祭祀。)(11)次(日或年)。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南海:指浙江佛教勝地普陀山。)(12)朝代名。朱元璋建於公元1368年,1661年為清王朝所代替。[明堂]古代天子舉行朝會、祭祀、慶賞等大典的地方。古樂府《木蘭詩》:“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器]即“冥器”。古代殉葬用的器物。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個大人傢出殯,擺設明器,好生齊整。”(大人傢:大戶人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