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曾是力井稅,曷為無鬥儲。

    “曾是力井稅,曷為無鬥儲。”詩句出處:《苦雨寄房四昆季》;是唐朝詩人高適的作品。

    獨坐見多雨,況茲兼索居。茫茫十月交,窮陰千裡馀。
    彌望無端倪,北風擊林箊。白日渺難睹,黃雲爭卷舒。
    安得造化功,曠然一掃除。滴瀝簷宇愁,寥寥談笑疏。
    泥塗擁城郭,水潦盤丘墟。惆悵憫田農,裴回傷裡閭。
    曾是力井稅,曷為無鬥儲。萬事切中懷,十年思上書。
    君門嗟緬邈,身計念居諸。沉吟顧草茅,鬱怏任盈虛。
    黃鵠不可羨,雞鳴時起予。故人平臺側,高館臨通衢。
    兄弟方荀陳,才華冠應徐。彈棋自多暇,飲酒更何如。
    知人想林宗,直道慚史魚。攜手風流在,開襟鄙吝祛。
    寧能訪窮巷,相與對園蔬。

    【註釋】:

    曾:

    (一)①副詞。竟;乃。《詩經·大雅·板》:“喪亂蔑資,曾不惠我師。”(蔑資:沒有貨財。師:眾人。)②重。指隔兩代以上的親屬。《詩經·周頌·維天之命》:“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駿jùn:大。惠:順。)③通“增”。增加。《鹽鐵論·詔聖》:“雖曾而累之,其亡(wú)益乎?” (二)céng ①曾經。《呂氏春秋·順民》:“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②通“層”。重疊。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曾波萬頃如熔金。”

    是:

    ①正確。與“非”相對。《論語·陽貨》:“偃之言是也。”②肯定;認為正確。《墨子·尚同上》:“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③糾正;訂正。《禮記·月令》:“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察:審察。)④表示判斷,是。《史記·刺客列傳》:“此必是豫讓也。”⑤代詞。表示近指。相當於“此”、“這”。《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⑥連詞。相當於“於是”。《管子·君臣上》:“非茲,是無以理人;非茲,是無以生財。”⑦助詞。用以前置賓語。《左傳·襄公十四年》:“唯餘馬首是瞻。”[是以]因此;所以。《韓非子·喻老》:“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是故]因此。《孟子·梁惠王下》:“唯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國是]國傢大計。梁啟超《戊戌政變記·譚嗣同傳》:“定國是之詔既下。”

    力:

    ①力氣,力量。《孟子·告子下》:“有人於此,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為無力人矣。”《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舉百鈞。”②能力;才能。《論語·季氏》:“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元結《上〈時議三篇〉表》:“百姓勞苦,力用不足。”③權力;勢力;威力。賈誼《新書·藩疆》:“欲天下之治安,天子之無憂,莫如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小則易使以義。”《孟子·公孫醜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④功勞。《禮記· 夏官·司勛》:“治功曰力,戰功曰多。”⑤功效。《左傳·昭公十一年》:“且譬之於天,其有五材,而將用之,力盡而敝之。”(五材:金、木、水、火、土。)⑥勞役;力役。《孟子·盡心下》:“有佈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國語·魯語下》:“任力以夫,而議其老幼。”也指役使。范仲淹《張公神道碑》:“公請增長堤二百裡,旁錮巨石為十闥,以疏其橫流,舍(shè)役伍於堤上,不力一民,而日廣月高。”(闥:門,指閘。舍:止宿。)⑦努力;盡力;竭力。《後漢書· 桓帝紀》:“自忠賢力爭,屢折奸鋒,雖願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斟:夏太康被羿逐所居處;彘:周厲王流放處。)杜甫《往在》:“冗官各復業,土著還力農。”《呂氏春秋·上農》:“若民不力田,墨乃傢畜。”(墨:通“沒”。沒收。)⑧甚;厲害。《漢書·汲黯傳》:“今病力,不能任郡事。”

    井:

    ①水井。《擊壤歌》:“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漢書· 貨殖列傳》:“擅鹽井之利。”(擅:專有。)②井田。《天工開物·作咸·井鹽》:“鹽井周圍不過數寸,其上口一小盂覆之有餘。”③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④人口聚居地;鄉裡。《孟子·萬章下》:“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史記·刺客列傳》:“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養老母。”[井田]相傳我國殷周時代的一種土地制度。《孟子·滕文公上》:“方裡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傢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方裡:縱橫各一裡。)

    稅:

    (一)①田賦。陶潛《桃花源詩》:“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靡:無。)②稅收。《宋史·范正辭傳》:“以年老,求監兗(yǎn)州商稅。”③贈送。《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辟陽侯乃奉百金往稅。”④釋放。《呂氏春秋·慎大》:“乃稅馬於華山,稅牛於桃林。”⑤止息;居住。曹植《應詔》:“爰暨帝室,稅此西墉。”(爰:乃。墉:城。)⑥通“脫”。1.脫下。《孟子·告子下》:“不稅冕而行。”(冕:大夫以上的人戴的禮帽。)2.溢出。《周禮·考工記·栗氏》:“概而不稅。”(概:量米粟時刮平鬥斛的木板。)(二)tuì ①古代喪禮規定的追服,即補服喪服。《禮記·檀弓上》:“小功不稅。”(小功:古代喪服名,五服的第四等。)②改變。《禮記·服問》:“小功之麻,不變大功之葛,以有本為稅。”

    曷:

    ①代詞。表示疑問。1. 問事物或人。何;什麼。《詩經· 齊風·南山》:“既曰歸止,曷又懷止?”(歸:古指女子出嫁。止:助詞。懷:來。)張溥《五人墓碑記》:“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2. 問處所或時間。何時;什麼時候。《尚書·湯誓》:“時日曷喪? 予及汝偕亡。”(時:是;此。偕:共同。)②副詞。表示反詰。豈;難道。《荀子·強國》:“則女主亂之宮,詐臣亂之朝,貪吏亂之官。”③通“盍”。何不。《詩經·唐風·有杕(dì)之杜》:“心中好之,曷飲食之?”(杕杜:杜梨樹。)

    為:

    (一)①做。《詩經·周頌·豐年》:“為酒為醴,烝畀祖妣。”(烝:進獻。畀:給予。)《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愛。)②制作;創作。《禮記·曲禮下》:“為宮室,不斬於丘木。”(丘木:墓地的樹。)《漢書·枚乘傳》:“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遲:慢。)③治理。《商君書·農戰》:“善為國者,倉廩雖滿,不偷於農。”(偷:怠惰;忽視。)《論語·為政》:“為政以德。”④行為。范仲淹《嶽陽樓記》:“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嘗:曾經。)⑤充當。《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溫習。故:舊的知識。)⑥當作。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霓為衣兮風為馬。”⑦變為;成為。屈原《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蘭、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認為。《孟子·公孫醜上》:“而子為我願之乎?”(子:你。)⑨是。《左傳·宣公三年》:“餘為伯儵,餘而祖也。”⑩介詞。1. 表被動。被。《三國志 · 吳書· 呂蒙傳》:“為張遼等所襲。”2.表對象。對;向。《戰國策·韓策二》:“(嚴仲子)因為聶政語曰:‘臣有仇。’”(11)連詞。如果。《戰國策·秦策四》:“秦為知之,必不救也。”(12)語氣詞。1. 與“何”相配,表疑問語氣。《論語·季氏》:“何以伐為?”(伐:進攻。)2. 多用於句未,表示反問語氣。《漢書·外戚傳下·趙皇後》:“今故告之,反怒為!”(故:故意。) (二)wèi ①幫助。《詩經·大雅·鳧鷖》:“公屍燕飲,福祿來為。”②介詞。1. 表對象。替。《論語·學而》:“為人謀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3. 表目的。為瞭。《孔雀東南飛》:“慎勿為婦死。”③通“偽”。假裝。《禮記·檀弓下》:“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

    無:

    ①沒有。跟“有”相對。陸遊《遊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②副詞。表示否定,相當於“不”。《商君書·農戰》:“民以此為教,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弱也?”③連詞。表示條件,相當於“無論”、“不論”。《詩經·魯頌·灃水》:“不小不大,從公於邁。”④通“毋”。不要。《古詩源·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勢》:“則國非其國,而民無其民也。”⑥語氣詞。用於疑問句末,表示疑問,相當於“否”。白居易《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鬥:

    ①古代酒器名。《詩經·大雅·行葦》:“酌以大鬥,以祈(qí)黃耈(gǒu)。”(祈:求。耇:老壽。)②量器名。可容一鬥。《莊子·胠篋》:“掊(pǒu)鬥折衡,而民不爭。”(掊:擊打。衡:稱量輕重的器具。)③容量單位。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石。《漢書·律歷志上》:“十升為鬥,十鬥為斛。”④星宿名。1. 二十八宿之一。又稱南鬥,有星六顆。蘇軾《赤壁賦》:“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2. 北鬥星,有星七顆。《淮南子·齊俗》:“夫乘舟而惑者,不知東西,見鬥極則寤矣。”⑤鬥形的器具。高適《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陣雲:戰雲。三時:指時間長。刁鬥:行軍中煮飯的銅器,有柄,如鬥。)⑥用同“陡”。《徐霞客遊記·遊雁宕山日記》:“望巖下鬥深百丈。”[鬥拱]也作“枓栱”(dǒu gǒng)。我國傳統建築中的支承構件,位於立柱與橫梁的交接處。從柱頂探出的弧形肘木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鬥。[鬥室]喻狹小的房間。餘集《聊齋志異》序:“把卷坐鬥室中,青燈睒睒(shǎn),已不待展讀,而陰森之氣,逼人毛發。”(睒:同“��”。 眨眼。)[鬥筲]喻才識短淺,氣量狹窄。《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六回:“囊瓦乃鬥筲之輩,貪功僥幸。”(囊瓦:春秋時期楚國令尹。)

    儲:

    ①儲存;儲藏。《韓非子·十過》:“倉無積粟,府無儲錢。”②古代稱太子或王位繼承者為“儲”。《後漢書·鄭眾傳》:“太子儲君,無外交之義。”③等待。張衡《東京賦》:“並夾既設,儲乎廣庭。”


    上一篇: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

    下一篇:月皎露华窗影细,风送菊香黏绣袂。
  • 曾是力井税,曷为无斗储。

    “曾是力井税,曷为无斗储。”诗句出处:《苦雨寄房四昆季》;是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

    独坐见多雨,况兹兼索居。茫茫十月交,穷阴千里馀。
    弥望无端倪,北风击林箊。白日渺难睹,黄云争卷舒。
    安得造化功,旷然一扫除。滴沥檐宇愁,寥寥谈笑疏。
    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惆怅悯田农,裴回伤里闾。
    曾是力井税,曷为无斗储。万事切中怀,十年思上书。
    君门嗟缅邈,身计念居诸。沉吟顾草茅,郁怏任盈虚。
    黄鹄不可羡,鸡鸣时起予。故人平台侧,高馆临通衢。
    兄弟方荀陈,才华冠应徐。弹棋自多暇,饮酒更何如。
    知人想林宗,直道惭史鱼。携手风流在,开襟鄙吝祛。
    宁能访穷巷,相与对园蔬。

    【注释】:

    曾:

    (一)①副词。竟;乃。《诗经·大雅·板》:“丧乱蔑资,曾不惠我师。”(蔑资:没有货财。师:众人。)②重。指隔两代以上的亲属。《诗经·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骏jùn:大。惠:顺。)③通“增”。增加。《盐铁论·诏圣》:“虽曾而累之,其亡(wú)益乎?” (二)céng ①曾经。《吕氏春秋·顺民》:“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②通“层”。重叠。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曾波万顷如熔金。”

    是:

    ①正确。与“非”相对。《论语·阳货》:“偃之言是也。”②肯定;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③纠正;订正。《礼记·月令》:“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察:审察。)④表示判断,是。《史记·刺客列传》:“此必是豫让也。”⑤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⑥连词。相当于“于是”。《管子·君臣上》:“非兹,是无以理人;非兹,是无以生财。”⑦助词。用以前置宾语。《左传·襄公十四年》:“唯余马首是瞻。”[是以]因此;所以。《韩非子·喻老》:“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是故]因此。《孟子·梁惠王下》:“唯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国是]国家大计。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定国是之诏既下。”

    力:

    ①力气,力量。《孟子·告子下》:“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②能力;才能。《论语·季氏》:“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元结《上〈时议三篇〉表》:“百姓劳苦,力用不足。”③权力;势力;威力。贾谊《新书·藩疆》:“欲天下之治安,天子之无忧,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④功劳。《礼记· 夏官·司勋》:“治功曰力,战功曰多。”⑤功效。《左传·昭公十一年》:“且譬之于天,其有五材,而将用之,力尽而敝之。”(五材:金、木、水、火、土。)⑥劳役;力役。《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国语·鲁语下》:“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也指役使。范仲淹《张公神道碑》:“公请增长堤二百里,旁锢巨石为十闼,以疏其横流,舍(shè)役伍于堤上,不力一民,而日广月高。”(闼:门,指闸。舍:止宿。)⑦努力;尽力;竭力。《后汉书· 桓帝纪》:“自忠贤力争,屡折奸锋,虽愿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斟:夏太康被羿逐所居处;彘:周厉王流放处。)杜甫《往在》:“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吕氏春秋·上农》:“若民不力田,墨乃家畜。”(墨:通“没”。没收。)⑧甚;厉害。《汉书·汲黯传》:“今病力,不能任郡事。”

    井:

    ①水井。《击壤歌》:“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汉书· 货殖列传》:“擅盐井之利。”(擅:专有。)②井田。《天工开物·作咸·井盐》:“盐井周围不过数寸,其上口一小盂覆之有余。”③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④人口聚居地;乡里。《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史记·刺客列传》:“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井田]相传我国殷周时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方里:纵横各一里。)

    税:

    (一)①田赋。陶潜《桃花源诗》:“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靡:无。)②税收。《宋史·范正辞传》:“以年老,求监兖(yǎn)州商税。”③赠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④释放。《吕氏春秋·慎大》:“乃税马于华山,税牛于桃林。”⑤止息;居住。曹植《应诏》:“爰暨帝室,税此西墉。”(爰:乃。墉:城。)⑥通“脱”。1.脱下。《孟子·告子下》:“不税冕而行。”(冕:大夫以上的人戴的礼帽。)2.溢出。《周礼·考工记·栗氏》:“概而不税。”(概:量米粟时刮平斗斛的木板。)(二)tuì ①古代丧礼规定的追服,即补服丧服。《礼记·檀弓上》:“小功不税。”(小功:古代丧服名,五服的第四等。)②改变。《礼记·服问》:“小功之麻,不变大功之葛,以有本为税。”

    曷:

    ①代词。表示疑问。1. 问事物或人。何;什么。《诗经· 齐风·南山》:“既曰归止,曷又怀止?”(归:古指女子出嫁。止:助词。怀:来。)张溥《五人墓碑记》:“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2. 问处所或时间。何时;什么时候。《尚书·汤誓》:“时日曷丧? 予及汝偕亡。”(时:是;此。偕:共同。)②副词。表示反诘。岂;难道。《荀子·强国》:“则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③通“盍”。何不。《诗经·唐风·有杕(dì)之杜》:“心中好之,曷饮食之?”(杕杜:杜梨树。)

    为:

    (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斗:

    ①古代酒器名。《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qí)黄耈(gǒu)。”(祈:求。耇:老寿。)②量器名。可容一斗。《庄子·胠箧》:“掊(pǒu)斗折衡,而民不争。”(掊:击打。衡:称量轻重的器具。)③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汉书·律历志上》:“十升为斗,十斗为斛。”④星宿名。1. 二十八宿之一。又称南斗,有星六颗。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 北斗星,有星七颗。《淮南子·齐俗》:“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⑤斗形的器具。高适《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阵云:战云。三时:指时间长。刁斗:行军中煮饭的铜器,有柄,如斗。)⑥用同“陡”。《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望岩下斗深百丈。”[斗拱]也作“枓栱”(dǒu gǒng)。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支承构件,位于立柱与横梁的交接处。从柱顶探出的弧形肘木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斗室]喻狭小的房间。余集《聊斋志异》序:“把卷坐斗室中,青灯睒睒(shǎn),已不待展读,而阴森之气,逼人毛发。”(睒:同“��”。 眨眼。)[斗筲]喻才识短浅,气量狭窄。《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囊瓦乃斗筲之辈,贪功侥幸。”(囊瓦:春秋时期楚国令尹。)

    储:

    ①储存;储藏。《韩非子·十过》:“仓无积粟,府无储钱。”②古代称太子或王位继承者为“储”。《后汉书·郑众传》:“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③等待。张衡《东京赋》:“并夹既设,储乎广庭。”


    上一篇: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

    下一篇:月皎露华窗影细,风送菊香黏绣袂。

  • 上一篇: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

    下一篇:月皎露华窗影细,风送菊香黏绣袂。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