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異縣少朋從,我行復迍邅。

    “異縣少朋從,我行復迍邅。”詩句出處:《漣上題樊氏水亭》;是唐朝詩人高適的作品。

    漣上非所趣,偶為世務牽。經時駐歸棹,日夕對平川。
    莫論行子愁,且得主人賢。亭上酒初熟,廚中魚每鮮。
    自說宦遊來,因之居住偏。煮鹽滄海曲,種稻長淮邊。
    四時常晏如,百口無饑年。菱芋藩籬下,漁樵耳目前。
    異縣少朋從,我行復迍邅。向不逢此君,孤舟已言旋。
    明日又分首,風濤還眇然。

    【註釋】:

    異:

    ①分開。《禮記·曲禮上》:“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②不同的;不同。《韓非子·五蠹》:“世異則事異。”(世:時代。事:指國傢政治和社會情況。)③奇特;與眾不同。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④奇怪;驚奇。陶潛《桃花源記》:“漁人甚異之。”⑤其他;別的。《禮記·曲禮下》:“不有異事,必有異慮。”

    縣:

    (一)①古代行政區劃之一,原指王畿之地,其後也用以稱諸侯境內之地。周代縣大於郡,秦代以後縣小於郡,隋唐以後隸屬州府。《禮記·王制》:“天下之縣內,方百裡之國九。”②天下。《三國志·蜀書·法正傳》:“縣遠之眾,糧各無儲。” (二)xuán ①懸掛。《左傳·僖公二十二年》:“邾人獲公胄,縣諸魚門。”②懸梁自縊。《國語·晉語一》:“驪姬請使申生主曲沃以速縣。”(驪姬:晉獻公的後一個夫人。申生:晉獻公的長子,前夫人所生。曲沃:晉的別都,在今山西聞喜縣東北。速:加速。)③維系;屬系。《呂氏春秋· 知分》:“鹿生於山,而命縣於廚。”④昭示;頒佈。《後漢書 ·桓譚傳》:“夫張官置吏,以理萬人,縣賞設罰,以別善惡,惡人誅傷則善人蒙福矣。”⑤相差大;距離遠。《荀子·王制》:“夫王者之與亡者,制人之與人制之也,是其為相縣也亦遠矣。”

    少:

    (一)①數量少。與“多”相對。《左傳·哀公二年》:“陽虎曰:‘吾車少。’”②缺少;短少;差欠。《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③削弱。賈誼《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④輕視;看輕;小看。《晉書·王濟傳》:“(濟)好以言傷物,儕(chái)類以此少之。”(儕類:同輩。)⑤不多時,表示時間短暫。《莊子·達生》:“少焉,果敗而反。”⑥副詞。表示程度淺。相當於“稍微”。《戰國策·趙策四》:“太後之色少解。” (二)shào ①年幼。與“老”相對。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之一:“少小離傢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cuī)。”②少年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少長有禮,其可用也。”③排行最末的。《史記·孟嘗君列傳》:“田嬰者,齊威王少子。”

    朋:

    ①古代貨幣單位。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一說兩貝為一朋。《詩經·小雅·菁菁者莪》:“既見君子,賜我百朋。”②朋友。李白《陳情贈友人》詩:“斯人無良朋。”③朋黨。東方朔《七諫·初放》:“群眾成朋兮,上浸以惑。”(浸:逐漸。)④勾結。屈原《離騷》:“世並舉而好朋兮。”⑤倫比。《詩經·唐風·椒聊》:“彼其之子,碩大無朋。”(其:語氣詞。之子:這個人。)⑥同,齊。《後漢書·李固杜喬傳》:“朋心合力。”

    從:

    (一)[從容]1.逍遙自在。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2.鎮靜安詳。黃溍《日損齋筆記·文獻黃公神道碑》:“俯仰從容,不大聲色。” (二)cóng ①相隨;跟隨。《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史記·李斯列傳》:“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②追逐;追趕。《孫子兵法· 軍爭》:“佯北勿從。”③聽從;依從。《左傳· 莊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從也。”《荀子·天論》:“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④聽任;任憑。杜甫《屏跡》:“失學從兒懶,長貧任婦愁。”⑤做;參與。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及使之從政,則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隨的人。《後漢書·單超傳》:“其仆從皆乘牛車……”⑦副的。與“正”相對。古代官吏的品級有正、從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員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萬戶;二曰郡王,從一品,食邑五千戶。”⑧次要的;附屬的。《老殘遊記》第四回:“居然也拿住瞭兩個為從的強盜夥計。”⑨舊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親的親屬。《三國志· 蜀書·許靖傳》:“(靖)少(shào)與從弟劭俱知名。”⑩介詞。自;由。1.表示起點。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對象,相當於“向”。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三) sǒng [從容(yǒng)]同“慫恿”。鼓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日夜從容(衡山)王密謀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稱“從”,東西方向稱“衡(橫)”。《詩經·齊風·南山》:“衡從其畝。”(畝:田壟。)②特指“合縱”。戰國時南北六國土地相連,聯合反對西面的秦國,稱“合從”,省稱“從”。李斯《諫逐客書》:“遂散六國之從。”③放縱。晁錯《賢良文學對策》:“其行罰也,非以忿怒妄誅而從暴心也。”

    行:

    (一)①路。《詩經·小雅·小弁》:“行有死人。”②排列而成的行列。杜甫《贈衛八處士》:“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又為成行的東西的量詞。李群玉《九日》:“一行斜雁向人來。”③行輩;輩份。《漢書·李廣蘇建傳附蘇武》:“漢天子,我丈人行也。”④古代軍事編制。二十五人為行。揚雄《羽獵賦》:“各按行伍。”(伍:五人為伍。) (二)xíng ①行走;兩腳交替前進。《列子·說符》:“譬之出不由門,行不從徑也。”(徑:路。)泛指運行;前進。《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②引申為離開;離去。《左傳· 僖公五年》:“宮之奇以其族行。”古樂府《木蘭詩》:“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又指與出門在外有關的事物。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行色秋將晚。”③行程;路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④疏通;疏導。《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濫於中國。”又指流動的或臨時的。⑤做;實施。《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夫:語氣詞。)《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⑥行為。《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行。”⑦品行。屈原《九章·橘頌》:“行比伯夷。”《三國志·吳書·吳主傳》:“陸遜陳其素行。”⑧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歐陽修《瀧岡阡表》:“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特進:官名。)⑨古詩詩體之一。屬樂府詩類。⑩漢字字體之一行書的省稱。字體較楷書簡易,較草書規范,漢代以來即流行。陸遊《作字》:“書成半行草。”(11)副詞。將要。陶潛《歸去來兮辭》:“感吾生之行休。”(休:指死。)

    復:

    ①返回;回歸。《左傳·宣公二年》:“宣子未出山而復。”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②恢復。《呂氏春秋·慎大》:“武王於是復盤庚之政。”③報復。《孟子·滕文公下》:“為匹夫匹婦復仇也。”④回報;回復。《孟子·梁惠王上》:“有復於王者曰。”⑤副詞。再;又。曹植《送應氏》:“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⑥免除賦稅徭役。《漢書·五行志下之下》:“裁什一之稅,復三日之役。”

    迍:

    [迍邅(zhān)]1.行走艱難的樣子。蔡邕《述行賦》:“塗迍邅其蹇(jiǎn)連,潦(lǎo)汙滯而為災。”(蹇連:行路艱難。潦:積水。)2. 困頓;處境不利。左思《詠史八首》之七:“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

    邅:

    ①轉;改變方向。《楚辭·九歌·湘君》:“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②行進困難的樣子。《周易·屯》:“屯如邅如。”(屯:艱難的樣子。如:形容詞詞尾。)[邅回]運轉;回旋;轉來轉去。《淮南子·原道》:“邅回川谷之間,而滔騰大荒之野。”(滔騰:洶湧翻騰。)


    上一篇:日暮蚕饥相命归,携笼端饰来庭闱。

    下一篇: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 异县少朋从,我行复迍邅。

    “异县少朋从,我行复迍邅。”诗句出处:《涟上题樊氏水亭》;是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

    涟上非所趣,偶为世务牵。经时驻归棹,日夕对平川。
    莫论行子愁,且得主人贤。亭上酒初熟,厨中鱼每鲜。
    自说宦游来,因之居住偏。煮盐沧海曲,种稻长淮边。
    四时常晏如,百口无饥年。菱芋藩篱下,渔樵耳目前。
    异县少朋从,我行复迍邅。向不逢此君,孤舟已言旋。
    明日又分首,风涛还眇然。

    【注释】:

    异:

    ①分开。《礼记·曲礼上》:“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②不同的;不同。《韩非子·五蠹》:“世异则事异。”(世:时代。事:指国家政治和社会情况。)③奇特;与众不同。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④奇怪;惊奇。陶潜《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⑤其他;别的。《礼记·曲礼下》:“不有异事,必有异虑。”

    县:

    (一)①古代行政区划之一,原指王畿之地,其后也用以称诸侯境内之地。周代县大于郡,秦代以后县小于郡,隋唐以后隶属州府。《礼记·王制》:“天下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②天下。《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县远之众,粮各无储。” (二)xuán ①悬挂。《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邾人获公胄,县诸鱼门。”②悬梁自缢。《国语·晋语一》:“骊姬请使申生主曲沃以速县。”(骊姬:晋献公的后一个夫人。申生:晋献公的长子,前夫人所生。曲沃:晋的别都,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速:加速。)③维系;属系。《吕氏春秋· 知分》:“鹿生于山,而命县于厨。”④昭示;颁布。《后汉书 ·桓谭传》:“夫张官置吏,以理万人,县赏设罚,以别善恶,恶人诛伤则善人蒙福矣。”⑤相差大;距离远。《荀子·王制》:“夫王者之与亡者,制人之与人制之也,是其为相县也亦远矣。”

    少:

    (一)①数量少。与“多”相对。《左传·哀公二年》:“阳虎曰:‘吾车少。’”②缺少;短少;差欠。《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③削弱。贾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④轻视;看轻;小看。《晋书·王济传》:“(济)好以言伤物,侪(chái)类以此少之。”(侪类:同辈。)⑤不多时,表示时间短暂。《庄子·达生》:“少焉,果败而反。”⑥副词。表示程度浅。相当于“稍微”。《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之色少解。” (二)shào ①年幼。与“老”相对。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②少年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少长有礼,其可用也。”③排行最末的。《史记·孟尝君列传》:“田婴者,齐威王少子。”

    朋:

    ①古代货币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一说两贝为一朋。《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赐我百朋。”②朋友。李白《陈情赠友人》诗:“斯人无良朋。”③朋党。东方朔《七谏·初放》:“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浸:逐渐。)④勾结。屈原《离骚》:“世并举而好朋兮。”⑤伦比。《诗经·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其:语气词。之子:这个人。)⑥同,齐。《后汉书·李固杜乔传》:“朋心合力。”

    从:

    (一)[从容]1.逍遥自在。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2.镇静安详。黄溍《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 (二)cóng ①相随;跟随。《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史记·李斯列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②追逐;追赶。《孙子兵法· 军争》:“佯北勿从。”③听从;依从。《左传· 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④听任;任凭。杜甫《屏迹》:“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⑤做;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随的人。《后汉书·单超传》:“其仆从皆乘牛车……”⑦副的。与“正”相对。古代官吏的品级有正、从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⑧次要的;附属的。《老残游记》第四回:“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⑨旧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三国志· 蜀书·许靖传》:“(靖)少(shào)与从弟劭俱知名。”⑩介词。自;由。1.表示起点。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对象,相当于“向”。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三) sǒng [从容(yǒng)]同“怂恿”。鼓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日夜从容(衡山)王密谋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称“从”,东西方向称“衡(横)”。《诗经·齐风·南山》:“衡从其亩。”(亩:田垄。)②特指“合纵”。战国时南北六国土地相连,联合反对西面的秦国,称“合从”,省称“从”。李斯《谏逐客书》:“遂散六国之从。”③放纵。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

    行:

    (一)①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②排列而成的行列。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又为成行的东西的量词。李群玉《九日》:“一行斜雁向人来。”③行辈;辈份。《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古代军事编制。二十五人为行。扬雄《羽猎赋》:“各按行伍。”(伍:五人为伍。) (二)xíng ①行走;两脚交替前进。《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径:路。)泛指运行;前进。《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引申为离开;离去。《左传· 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族行。”古乐府《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又指与出门在外有关的事物。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行色秋将晚。”③行程;路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④疏通;疏导。《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又指流动的或临时的。⑤做;实施。《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夫:语气词。)《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⑥行为。《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⑦品行。屈原《九章·橘颂》:“行比伯夷。”《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陆逊陈其素行。”⑧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特进:官名。)⑨古诗诗体之一。属乐府诗类。⑩汉字字体之一行书的省称。字体较楷书简易,较草书规范,汉代以来即流行。陆游《作字》:“书成半行草。”(11)副词。将要。陶潜《归去来兮辞》:“感吾生之行休。”(休:指死。)

    复:

    ①返回;回归。《左传·宣公二年》:“宣子未出山而复。”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②恢复。《吕氏春秋·慎大》:“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③报复。《孟子·滕文公下》:“为匹夫匹妇复仇也。”④回报;回复。《孟子·梁惠王上》:“有复于王者曰。”⑤副词。再;又。曹植《送应氏》:“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⑥免除赋税徭役。《汉书·五行志下之下》:“裁什一之税,复三日之役。”

    迍:

    [迍邅(zhān)]1.行走艰难的样子。蔡邕《述行赋》:“塗迍邅其蹇(jiǎn)连,潦(lǎo)汙滞而为灾。”(蹇连:行路艰难。潦:积水。)2. 困顿;处境不利。左思《咏史八首》之七:“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邅:

    ①转;改变方向。《楚辞·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②行进困难的样子。《周易·屯》:“屯如邅如。”(屯:艰难的样子。如:形容词词尾。)[邅回]运转;回旋;转来转去。《淮南子·原道》:“邅回川谷之间,而滔腾大荒之野。”(滔腾:汹涌翻腾。)


    上一篇:日暮蚕饥相命归,携笼端饰来庭闱。

    下一篇: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 上一篇:日暮蚕饥相命归,携笼端饰来庭闱。

    下一篇: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