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宋词三百首 https://www.kekeshici.com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注释】

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唐边塞曲,后用为词牌。因全词共八韵,故称“八声”,上下阕,九十七字,平韵。潇潇:雨势急骤貌。凄紧:寒气逼人。凄紧,一作“凄惨”。残照:夕阳余辉。当:照在。是处:到处。红衰翠减:指花、叶凋零。古人常用花败叶残的凄凉景象烘托渲染愁苦的心境。李商隐《赠荷花》诗中曾有“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句,正是此句所本。苒苒物华休:景物逐渐凋残。渺邈:渺茫遥远。淹留:长期停留。颙(yong)望:抬头凝望。恁:这样。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鉴赏】

这是一首书写羁旅相思的名作。

全词塑造的是一位游子形象。上阕着意描绘登楼所见的深秋景色来点染离情别绪。以“对”字领起全词,劈头写出清秋暮雨给予作者的凄凉感受。特别一个“洗”字,把清秋的明丽、爽洁、纤尘不染的气氛写了出来。继而用三句写雨后暮景,由近及远地描绘了整个深秋的景象。“霜风凄紧”写作者的直接感受,突出了秋景肃杀的特点。以“冷落”、“残照”进一步渲染秋天傍晚的暗淡、凄清,从而也透示了游子心中的“秋”。这三句笔墨平淡,却极富表现力,赢得了苏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的赞誉(见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七)。清代刘体仁在《七颂堂词绎》并说“关河冷落”二句,“即《敕勒》之歌也”,认为可与北朝民歌媲美。这三句境界雄奇,气象宏阔,笔力苍劲,在柳词里确是不多见的。接着四句写放眼望去,楼前花木凋零,一片荒芜、肃杀之景;远处,长江水无声无息地向东流去。在词人看来,一切景物都似乎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惟有长江水无动于衷,它默默无语地向东流去。以江水之无情,反衬人之有情。以这样一个暗喻作结,又为下文抒情蓄势。“无语”二字,堪称妙极。

下阕即景抒情,深刻地抒写了词人思乡怀归的心情,以及慨叹自己飘零异乡而功业无成的苦闷。“不忍”二字承上启下,将“归思”转进一层,意思更为委婉深曲。“望”字兴起思乡怀旧之情。此三句在词中至为重要,点明了“羁旅行役之苦”的题旨。“叹年来”二句,反躬自问,把无限辛酸愁苦融于一声慨叹之中,写出了千回百转的心思和回顾茫然的神态,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想佳人”二句,由实入虚,别开一境,从怀乡思归者的对方着笔,设想妻子盼己回归望眼欲穿的情态,委婉深曲,真切感人。尽管化用前人词句,却和谐自然,如同己出。结尾以“争知我”三字,归结到自身,以“凝愁”收束,首尾圆合,前后贯通。文笔灵活跌宕,感情含蓄深沉。于哀怨声中作结,令人一唱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