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木屐与孭带

        木屐是澳门人足着的一大特色。清代张渠在《粤东见闻录》中写道,粤地“男女多散足着之(指木屐),天冬夏晴雨者皆然”,甚至有钱人家于家居亦喜穿着,有些穷苦小县后辈子侄谒见长辈、师长,亦穿木屐而已。澳门,中山一带更甚。
        原来,木屐并不祇是地处卑湿的南方地区的居民才穿着,在北方也有人穿着木屐,他们称之为“嘎拉板”,古时称为“屉”。其起源可以上溯到晋代。据说,春秋时,介子推推却封臣与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为迫他出山,便放火烧山,子推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令伐树作屐,并看着所穿的木屐而叹:“悲乎,足下!”从此便有了木屐,亦可知并非是南方所独有。
        不过,现在的北方人已不穿着木屐;即使在以前曾经流行过的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也许祇有在较荒僻的农村才会看到。至于岭南人穿木屐的最早文字记载,见诸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内说木屐是以轻柔的“桅木”製成,又说“其轻如通草”,“暑月着之,隔卑湿地气。”
        过去,澳门石街曾开设有不少木屐店。业者手持工具在半製成品上凿伐,祇消三两下手势,便凿开了木屐的前齿与后齿,再用木刨推刨几下,已是光屐的模样。在前齿的上边钉上皮带,就可以穿用。
        在光屐上髹上明油,再以不同色彩的鲜艳漆油在屐板描绘上各式各样的花彩图案,钉上精致美观的屐皮后,就名之为花屐。这些花屐在过去世是有钱太太、小姐的恩物。
        南方地区潮湿,且多下雨,木屐可说是应运而生。但在今日,木屐已为塑胶製品所代替。连在街市的卖鱼肉的摊贩也都弃用特製的高身木屐,代用长统胶靴。这样木屐店也消失了。看来,木屐已将成为民俗博物馆的陈列品了。孭带这种用品现已不多人用。在以前,本澳高尾街、关前街一带的店户多有出售,亦有工女红的妇人自製。
        孭带是携带婴儿的必需品,但从其形制亦属工艺品。因孭带芯所刺綉的图案花纹,如花鸟、花卉、人物、龙凤等,加上如意吉祥、长命富贵、百子千孙的字样,都富有艺术色彩,于朴拙中可见民间艺术的色彩。
        以前家庭妇女,即使不用外出工作,但大都要从事家务劳动,为方便起见,同时更为了照顾婴儿,便用孭带将其负于背上,可以腾出两手工作。
        孭带多用布製,中间是一长方形布块,两端上下各有称为“孭带爪”的长布带,孭负时以中间的孭带芯兜包着婴儿,再将孭带爪拉至胸前,依一定的方法扎好,背孭时,婴儿的头、手、脚都可伸出孭带活动。
        也许这种携带婴儿的方法不合时宜,现在已少人用之,即使有也是西方的胸兜,婴儿放在前边,这样母亲可以看到婴儿,但却不能同时工作。而外出亦多用婴儿车了。
        据在广东出版的《岭南民间事艺》一书说,孭带是百粤古越族的遗风之一,以广东各地包括港澳在内,仍存有这种风尚。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0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wenhua/aomen/154189.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