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澳門交往禮儀

        人際交往的方面極多,都有一定的禮儀規範。
        “入境問俗,入國問禁”,葡萄牙人到達中國後,就十分重視中國的禮儀。當他們了解到中國作為一個偉大的帝國,是常常受周邊各小國朝拜和進貢時,為了取得在中國的立足之地,他們也充分利用了這種禮儀。所以可以說從葡萄牙人到澳門之始,就是很注意中國的交往禮儀的。
        1.葡人為了在澳門落腳,就編了一套理由,偽稱海上航行遇風浪,給中國皇帝的貢品被海水打濕,需要在澳門借一塊地方來攤曬“貢物”。這理由冠冕堂皇,明朝官員無法拒絕,於是得到了一塊地皮。在這裏,他們就利用了周邊國家對中國王朝“進貢”的禮儀。
        2.為了長久地佔領中國的土地,葡人覺得澳門很符合他們的需要,就設法向中國官員“租借”,其主要的方法是賄賂——給官員送禮。向主管官員汪柏(廣東巡視海道副使)行賄——每年五百兩銀子作為租借澳門的租金。這一租金後來延續了幾百年,變化祇是由給官員私人的禮金賄賂錢,變成了正式給朝廷的賦貢金。
        3.送禮賄賂成了葡人對中國官員常規的“見面禮”:
        據章文欽《明清時代中國高級官員對澳門的巡視》一文引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曾巡視澳門的廣南韶道勞自辨的話說他剛到澳門時,“薄暮抵行館,有通事懷橐中金求見,不下陸大夫裝。余使吏人叱之去。通事白曰: ‘此官司進岙故事,納則夷人心慰,不則反滋疑懼。’余卒嚴卻之。”深感當時官風腐敗,而凡到澳門時,葡人必使中間翻譯帶去“見面禮”孝敬大官,已成“故事”(常規),如不收納,反而會引起葡人的疑懼了。當然碰到勞自辨、林則徐等少數清官,他們也是會碰釘子的。(參見吳志良等著《東西交匯第一門》第二十一頁,中國友誼出版公司,一九九八。)
        這種“見面禮”是葡人到澳門後根據他們的經驗形成的。
        4.葡人平時交際的見面禮如何?
        明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歲尾葉權去澳門遊歷,小住。在《遊嶺南記》中記曰: “男子以除帽半跪為禮,婦人如中國萬福。”
        這裏記載了“脫帽禮”和“萬福”禮。
        明末清初屈大均曾到澳門,在《廣東新語》卷二亦記曰: “(葡萄牙)人以黑氈為帽,相見脫之以為禮。”
        這裏說戴的是呢帽,脫帽為相見禮。但未說半跪,可能半跪是葡人學習華人見官時的禮節吧?
        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冬十二月,“觀風整俗使”焦祈年到了澳門,在《巡視澳門記》中寫道: “前行至濠鏡澳,夷長率兵來迎。……威佩刃,靴拖後齒,綳脛上。夷長六,譯使一。迎使者入穹盧坐,以次獻技,以鼓節之。有問則脫帽夾肘間以對。”
        “瞻矚之頃(在參觀巡視炮臺過程中),忽大聲震動,天地海水為之簸揚,則鬼子演放大銃,以為致敬使者也。銃十二響,凡三匝,轟轟如雷霆不絕……”
        這裏記述了葡軍隊的迎賓禮,一是列隊盛裝歡迎;二是在帳蓬中開文藝演唱會迎接,以鼓伴奏;三是作為軍隊,見面時並不脫帽,直到問他問題時,才脫帽回答,並把帽子夾在肘間;四是放禮炮迎接,驚天動地,“轟轟如雷霆不絕” ,甚為壯觀。
        暴煜《香山縣誌》“濠鏡澳”篇,記乾隆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廣州府香山縣知縣張某講述他去澳門關閉教堂“唐人寺”的情況: “卑職始至,夷兵俱出至城外,肅隊執杖,其兵官職若內地千總者,無鎗以迎,及至回船,諸夷頭目於碼頭兩行肅立候送,此皆僅見之事。而曲膝行跪,尤向來所無者。固知馭夷之道,尊其體統,孚以恩信,二者不可缺一也。”
        這裏除記述列隊歡迎、歡送之禮外,特別記述了“曲膝行跪”之禮,本來是西方沒有的,顯然是學習中國跪禮所致。該文還寫了其過程: “(知縣為閉廟撫澳門時,“該夷頭人咸集” ,他訓以違法)諸夷怵惕惟謹。該商等(華商蔡泰觀等)因代為跪求,諸夷亦羅跪乞哀,甚為涕泣不能已者。”
        這裏記述洋人之所以行跪求知縣之禮,完全是學習華人的結果。這種禮節的變化,也是文化交流——交融的一種表現。此書還記錄了握手禮:“脫帽、拖腳扯手,是為行禮。”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欽差大臣杜臻《粵閩巡視纪畧》:“予至岙(澳),彼國使臣率其部
        人奏番樂以迎入,其樂器有觱篥、琵琶,歌聲咿嗢不可辨。
        “使臣手握赤籐杖,質如珊瑚,光潤通明而柔韌可捲,不知何物,為彼國所甚重,非王賜不
        敢握,若符節。然岙中握杖者四人而已。已而,迎者益眾,競放鳥槍,其聲拉雜。將至館,兩炮臺炮聲大作,山谷為動。”
        這裏不僅記述了列隊歡迎的情景,還有樂隊奏樂、唱歌歡迎。而且澳門最大的幾位官員也持權杖來迎。不祇兩炮臺放炮歡迎,還放鳥槍歡迎。然後迎入豪華賓館一石砌三層樓房,螺旋樓梯,精工絕作,地上則鋪鮮花花瓣,瓣厚幾寸,紅紫燦然。最後,杜欽差還記錄了臨別贈禮的情况:“予一宿而行……岙人出方物數種為獻,有玻璃屏一,鏤金錯鈿,備極瑰異;千里鏡一,連筒四五注,所窺之物,而徐展之,數十里外可矚毫末;自嗚鐘二,大者高六七寸,小者半之,畧仿定時臺之形,扣擊亦同;雙聯鳥槍二,長尺有咫,可藏袖中,不施燃線,第用燧石;……予盡卻之。獨取其洋酒一笥,其酒釀以葡萄,色如琥珀,亦貯玻璃罌,內外澄澈,十二罌共一笥也。”
        這些葡人禮節,都表示了對“天朝”官員的恭敬和對皇廷的感激。
        在民間見面禮中,看來西方人的脫帽禮比較突出。且看明末清初吳漁山《三巴集》“澳中雜詠”第九首:
        

來人飲各言鄉事,
        禮數還同祇免冠。


        吳漁山名吳歷,著名畫家與詩人,天主教徒,曾在三巴寺求學數年,對中西禮數皆很熟悉,他的這種判斷是值得重視的。
        後來澳門在華洋交匯的過程中,互相交往,互相學習,在交往禮儀上大致有以下諸種:
        1.中國傳统交往禮儀:
        古代為拱手作揖、叩首、合十、打千、名片、萬福等等。
        拱手為古代最常用的見面禮,為雙手相拱以表示敬意。如上下擺動,並微微彎腰,即為“作揖”。合十為佛教之行禮,雙手合掌行禮,亦可擺動。
        叩首又分頓首、稽首、瞌頭,先跪拜,然後手、頭點地,稽首時,頭靠地時間較長。此為大禮,如今祇有結拜或拜年拜壽、拜神等禮儀中用之。
        打千為清代男子禮節,一足跪下行禮。
        萬福為古代女子禮節,雙手拱抱在左側行禮,同時屈膝。
        名片為古代文人訪晤時的禮節,又稱名刺。如今在澳門已作為見面時互相介紹的禮節,名片上除寫姓名、地址、電話號碼外,還寫上職務、單位名稱,最近又有了傳真和E·Mail號碼。
        2.西方禮節:
        西方的見面禮在許多方面已佔上風,取代了中國舊禮,主要有:脫帽、鞠躬、點頭、握手、
        舉手、擁抱、接吻、吻手等。
        握手在民間最流行,但男子一般不主動與女子握手。
        鞠躬比握手更鄭重一些,在莊重的場合才運用。
        點頭、舉手禮比較隨便,作為見面打招呼的一種表示。
        擁抱、接吻在西方人中是很普遍的,但澳門華人則很少用,除非在一些特別激動的場合。
        吻手是對長輩、上級的一種禮節。要半跪吻手,表示尊敬。
        此外,交往中還有請客、送禮等禮節,隨各種情况的不同而有差異,在澳門是多種多樣的。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0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wenhua/aomen/154554.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