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

        諺語是一種通俗生動、精美獨到、蘊含真理的口頭短型藝術珠寶。總起來說,它的內容是多彩多姿的,但大多是一或二句(最多為幾句)意義完整的話。比之書面作家的格言、成語,其民間情趣要濃郁得多,比之民間常見的俗語,其結構形式又定型得多。這是一種高度簡練的民間語言精品。下面,姑就其內容分為三大類:生活諺語、品德諺語、科學諺語。且略作些簡介。
        

(1)生活諺語


        這是指直接反映低下層人民的生活及至社會樣相的諺語。例如: “賣花姑娘插竹葉” ,反映近代花農賣花姑娘生活的痛苦,她以賣鮮花為生,但卻不能留下來供自己觀賞,美化生活,可見她經濟生活的窮困。“鬼叫你窮,頂硬上” ,是碼頭工人說的,說舊時生活窮困,祇有死死支撑,勉強過日子。“年年望好,年年割山草” ,是鄉間農民說的,說舊時常盼望來年能擺脫生活的困境,但事實上總不可能。“一身兒女債,半世老婆奴”,說舊時窮漢要供養許多子女,似欠了他們的債務,還得終生供養妻子,苦不堪言。“貧快活,住茅寮(茅棚),日間聽聞山水響,夜間聽聞蟋蟀夜彈琴” ,反映了住在山間茅屋的貧民,日間祇聽到山間流水聲,夜間也祇聽到蟋蟀嗚叫,可見住房簡陋,景况凄清。“嫁得窮郎怨妹命,撑山打(挑)擔亦心甜” ,說舊時女性嫁了窮漢,祇好隨他爬山挑擔謀生,也反映舊時女性相信宿命論。“親生仔(兒子)不如近身錢” ,說自己手上的錢財,遠比親兒子重要,這反映了舊時社會使人喪失了正常的親、子間的感情,是畸形世態社會的折射。“老竇(方言詞,父親)養仔(兒子)仔養仔”。反映了華人傳統社會中代代“父養子”的生活道路,是持續不變的。“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反映舊時因缺少社會福利的保障,終有一天夫婦遇到極大的困境,就會被逼分散。這是夫婦生活痛苦的回聲。“同人唔(不)同命,同遮(傘)唔同柄”,是對舊時社會不平現象的折射,雖帶上了相信命運的思想,但也隱藏著對遭遇不幸者的同情與嘆息。“忠忠直直,終須乞食”,是反映在舊時畸形世態中忠直的好人,常被小人排擠,得不到合理的生活待遇。“冬至大過年”,反映生活稍好的人,很重視隆重而愉快地過個冬至節,它比過農曆新年還要隆重。因為在這天,一般民眾過節時,都慣於殺鷄宰鴨,備些酒肉,合家吃頓節日晚餐,這才合乎民族風情和地方的傳統生活方式。“官三民四蜑家五”,說臘月祭竈這個民俗節令的日期,官家是二十三日,平民是二十四日,漁民(水上居民在内)是二十五日。“年廿八,洗邋遢”,是說在農曆新年前夕,要來一次大掃除,清洗一切髒物,是民間準備過個快樂新年的好風習。此外,也有些諺語與都市的商業活動有關。如“有買趁手,唔買擔走”,是街頭挑擔小本商人,隨街兜賣商品的實錄。告訴人要買即買,要不,挑走後便錯過機會。這也是都市生活一角的生動反映。
        

(2)品德諺語


        這是直接叙述或描繪下層人民高尚的思想品德的諺語。或讚美,或批評,或期待,往往真實地反映下層人民在家庭倫理、待人接物、社會實踐、道德修養與學習知識等諸方面的想法或態度,是他們歷代均奉為培養品德的不成文的可貴的教科書。如:“若愛窮,神壇社稷逞英雄;若愛富,蒸酒賣豆腐。”是說求神拜佛必會窮困,這帶有舊時代思想的局限性;又說從事合理職業必會富裕,這是教人要熱愛勞動。“一條鎖匙(鑰匙)不出聲,兩條鎖匙噹噹響”,讚美集體力量的偉大。“食嘢(東西)唔做嘢(不幹活),做嘢打爛嘢(東西)”,是批評祇會吃不肯幹活者。“食鹽多過你食飯,行橋多過你行路”,是對工作經驗豐富者的推崇。“人老精,鬼老靈”,是對智慧豐富的老人的尊敬。“朝食朝洗,晚食老鼠洗”,說晚飯後不及時洗碗,老鼠便來舔,是對忽視及時做好家務勞動者的批評。“有心唔怕遲,十月都係(是)拜年時”,讚揚做好事貴有誠心,而不必計較先後。以上諺語,主要是從正面說法表達主旨的,都是蘊藏著民間重視勞動、工作、智慧與經驗的思想的結晶。
        也有的諺語,主要是通過反面說法來表達主旨的。如:“賭仔(賭徒)靠得住,豬乸(母豬)會爬樹”,談錢到賭徒手,必經他拿去輸精光,決不會儲蓄。這也意味嗜賭之可惡。“人心不足蛇吞象”,嘲笑極度貪婪者必自食惡果。“執(拾到)對(一雙)爛襪,帶(連)累份身家”,警告貪圖小利者,終會喪失全部家財。“斬腳趾避沙蟲”,揭示棄大利而求小利之可笑。“唔好做鷄仔媒人”,說不要去學舊社會媒婆,為謀一已之私利,毫無原則,兩面討好,最終自己也受害,這十分可笑。
        品德諺語的主題與題材的多樣性,為別的民間文學形式所少見。再舉幾例如下:“一個嬌,二個妙,三個吃不消,四個斷擔挑(扁擔)”,說生育子女的數目,應限制在兩個以內,透露出應自覺執行計劃生育的可貴思想。“打爛沙盆問到篤(方言詞,底)”,說學習知識、技術,要頑強地追求到底。“有碗話碗,有碟話碟”,主張說話要反映實况,也是對具有“說一不二”品德的讚揚。“爛泥扶唔上壁”,是對自己不爭氣、外力難助者的批評。“為人為到底,送佛送到西”,是提倡助人要徹底。“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說所穿服式,應有助於使儀表端莊。“上屋搬下屋,唔見(損失)一籮榖”,說隨便搬家,必致破財。以上生活諺語,或正說或借喻,或坦率或含蓄,均蘊含提倡某種可貴的思想品德,應該珍視。
        

(3)科學諺語


        這是一種具有樸素的自然科學知識的諺語。舊時稱它為“農諺” ,事實上,其題材的範圍,遠不限於與農業科學知識有關。而是一切傳達樸素的自然科學知識的諺語均屬之。略舉數例於下。
        如: “未食五月粽,寒衣勿(莫)入櫳( ‘櫳’者,‘衣箱’也)”; “食過五月粽,唔夠一百日又翻(颳)風” ,是告訴人未到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澳門未轉熱,就不要把禦寒的厚冬衣過早收藏;要不,天氣突然變冷,沒冬衣穿,就會生病。“春鯿、秋鯉、夏三泥” ,告訴人澳門靠海,想吃三種魚,應選在不同季節:春,鯿魚;秋,鯉魚;夏,三泥魚。如此吃法,味道最佳,這正反映了合乎飲食文化的知識。“黃皮樹上了哥,唔熟唔食” ,就本意說,指八哥鳥飛到黃皮樹上,祇選熟透了的黃皮子來吃,也完全符合牠的動物本能(當然,此句作為借喻來用,卻是另一意義)。
        近代以來,也產生過一些新諺語。如: “條條大路通羅馬” ,提示人有些事情,可以殊途同歸,是新的合理說法。它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後,受到西方文化影響而產生的。它豐富了諺語的寶庫。
        諺語中也有少數是思想消極、不健康乃至有嚴重錯誤成分的。如說: “大肚揼(大肚子者)冇(沒)良心” ,把因病導致肚子特別腫大的人,全視為沒良心,這沒有科學根據,有以偏概全之虞。“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爛茶渣” ,說一個人在創業上,男人到了四十歲,必能達到頂峰;女人到此年紀,如不成功,必永無希望。這純為主觀推測,並不科學,而且還有醜化女人才能的副作用。這些均是因種種歷史條件造成的糟粕,應予揚棄。
        此外,諺語中有一種特殊的形式。即在一句之中,分為兩半,前半是描寫語,後半是主旨所在的目的詞,構成一種幽默風趣的話,此乃歇後語。如: “大肚婆過獨木橋——為難” ,“老鼠拉龜——冇定(沒處)下手” , “鷄食放光蟲——心知肚明” , “床底下劈柴——撞板(碰釘子)” ,均能表達某種思想內容,說的恰切、形象、生動、生活氣息強,也應予重視。
        最後,再看看諺語的藝術特點。澳門諺語形式簡要,由精練的粵語方言組成。一般是一二句,最多者幾句,樸素自然、通俗生動、活潑新穎、聲韻鏗鏘、易誦易記、一聽即懂,無艱深造作之熊。不少與漢語共同語(普通話)相同,祇是讀音不同,也有的是澳門獨有的。常見的表現手法,至少有下列十二種:
        ①直述 這是依事按理來說,不作任何修飾。如“一樣米養百樣人”、“唔見得仔大(兒子長大)見衫短”、“忠忠直直,終須乞食”、“老豆養仔仔養仔”等,均直截了當、樸素明快,而主旨鮮明。
        ②比喻 這是打比方。借他物來描繪此物。可分為兩種:一是明喻,即用比喻詞“如”、“像”、“似”等。如“親生仔(兒子)不如近身錢”。有時“如”字可省去,如“人心不足蛇吞象”,在“足”字後已省去“如”字。二是暗喻,即用“是”為比喻詞,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均簡明形象,但後一種具有更強烈的表現力。
        ③借喻 這是表面說某事,内裏卻暗指另一事。暗指的才是主旨。如“好皮好貌生沙虱”,表面說生沙虱,暗指品質很壞。“食鹽多過你食飯,行橋多過你行路”,說者暗指自己的技術或經驗遠比聽者高明、豐富。“船到橋頭自然直”,暗指做事可讓它自然發展,勉強不得。此法常便於委婉而含蓄地表現主旨。
        ④擬物 這是把人貶低,暗比為物,用以表示不屑、輕蔑的態度。如“無聲狗咬死人”,暗比害人者為“無聲狗”,會忽然咬人,難以預防,極陰險。“狗眼看人低”,暗比看不起人的人的眼睛為“狗眼”。“爛泥扶唔上壁”,把無上進心的人,暗比為“爛泥”,不堪造就。“死鷄撑飯蓋,一意孤行”,把固執到底的人,暗比為“死鷄”。以上擬物,均表鄙視、嘲笑之意。但也有例外,若在所暗比的事物之前,加上一個讚美的修飾詞,則又可變作正面的讚美。如“好狗唔攔路”,其中的“好狗”,則是暗比“好人”。可見,民間用此法是靈活的、精细的。
        ⑤平列 這是以兩句作平行式叙述二事。但一般祇有一句是主旨句,另一句則是副句,祇作烘托之用。如“人老精,鬼老靈”,“同人唔同命,同遮唔同柄”、“人靠衣裝,佛靠金装”,前句均是主旨所在,後句均為烘托氣氛之用。有的則是以後句表達主旨,如“一條鎖匙不出聲,兩條鎖匙噹噹響”,以後句表達“人多力量大”的主旨。有時也用兩個含意完全平等的句子表達主旨的,如“有碗話碗,有碟話碟”,就不分主、次句,讚揚率直品德。可見平列法用時,表達主旨也很精妙。
        ⑥對比 這是把兩種對立的狀況,兩相對照,使主旨更為突出、鮮明。常進行上與下、多與少、高與低、難與易、窮與富、黑與白、來與去、生與死等對比。如“財散人安樂,財多瞓(睡)唔著”、“若愛窮,神壇社稷逞英雄;若愛富,蒸酒賣豆腐”、“一枝竹仔(小竹子)易折彎,幾枝竹仔斷折難”,主旨由兩句生發出來,一聽即明,表現的形象深刻。
        ⑦正反 這與平列、對比有相近處,但不同處是雖一正一反並提,卻意在祇選其正面的為主旨所在。如“飯可亂食(吃),話唔可以亂講”、“唔見仔(兒子)大見衫短”、“唔怕生壞命,最怕安壞名”等。此法便於突出主旨,有強調作用,感染力很強。
        ⑧叠字 這是把句中的某字,加以叠用。叠用一次的,如“忠忠直直,終須乞食”。也有叠用二次以上的,如“年年望好,年年割山草”。此法可加強氣勢,有特殊的音韻美,能烘托主旨,也有特殊的效果。
        ⑨用典 這是把本地人最熟悉的人物、故事濃縮在其中,加以介紹。如“阿茂整(製)餅,有個(哪一)樣整(製)個樣”,與廣州諺“壽公打餅,冇(沒)個樣整個樣”是同型異式,引用了澳門人熟知的鄉土正面人物阿茂的故事,讚美他能巧製餅食。“壽星公(高壽人)吊頸,嫌命長”,世人把天上“老人星”象徵長壽者,並塑造為神,此諺則把他作為反面人物來引用。用此法可變成民間掌故。
        ⑩律化 這是採用古典詩平仄相對、音律諧和的形式,組成兩個嚴格的對偶句。採用五言律詩格律句之一種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如按律句慣例,第一、三兩字,可平可仄)者有“一身兒女債,半世老婆奴”(按:“一”字用了仄聲)。採用七言律詩格律句之一種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者有“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然絕大多數諺語,並不依律詩的格律。如“一個嬌,兩個妙,三個吃不消,四個斷擔挑( “擔挑”即“扁擔”)。”依次用“一” 、“兩” 、“三” 、“四”等數字,作為排比;四句反覆採用一個“個”字;每句尾,押同韻字;通俗明快,鏗鏘悅耳,儼然是一首諧和的民謠。
        (11)示數 這是在句中採用兩個或以上的數目字,使之前後對照,以突出主旨。一般是順次由小而大展示數目,使少與多的數字相比照 。如“一樣米養百樣人” ,用了“一”與“百”。“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爛茶渣” ,用了兩次相同的“四十”。“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依次用了“一”至“五”數目字。一至三各件事有宿命論與迷信色彩;四、五兩事叫人做好事:第四件事叫人積德,第五件事叫人讀書,均有積極意義。此法便於以數目字舖陳事理,使之井井有條,別具情味。
        (12)歇後 這是以歇後語的特殊形式,表達主旨。如“豬乸(母豬)戴耳環——越戴越醜” 、“錢到光棍手——一去冇(沒)回頭”、“煲(煮)有米粥——無望”等,均是前半描寫,後半是主旨所在。但有時亦可省去後半的主旨詞,意思仍很易懂。如“死牛一面頸” ,可省去“不聽忠言” ,即不說它,其主旨是指“一意孤行” ,聽者自明。用此法,諺語顯得別緻、幽默、風趣、也極簡練。
        總起來看,澳門近現當代諺語的來源是多樣的,有的諺語則是繼承了歷史的傳統,即繼承古諺,再加發展而成的。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就是從元代諺語“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元·佚名《馮玉蘭》雜劇)、明代諺語“須信夫婦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明·佚名《胭脂記》一七)與清代諺語“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清袁枚《子不語》卷五)等發展而來。有的諺語,與外地的完全相同。如澳門諺語“賣花姑娘插竹葉” ,廣州也有;澳門諺語“一樣米養百樣人”,廣東都有。這至少說明這些澳門諺語與外地相同的諺語是同源的。但有的澳門諺語與外地同型或近似型諺語相比較,則又可顯示澳門諺語具有其獨特的地方色彩。下面試舉幾組作些比較:
        一
        賣花姑娘插竹葉。(澳門)
        賣油娘子水梳頭。(北方)
        賣肉的娘子舔砧礅(砧板),賣油的娘子水抹頭。(上海黃浦區)
        二
        有碗話碗,有碟話碟。(澳門)
        有碗數碗,有碟數碟。(廣州)
        三
        親生仔不如近身錢。(澳門)
        親生仔不如傍身錢。(廣東肇慶)
        身邊錢強過親生兒。(廣東海豐)
        四
        若愛窮,神壇社稷逞英雄;若愛富,蒸酒賣豆腐。(澳門)
        若要窮,朝朝瞓(睡)到日頭紅;若要富,耕田養豬磨豆腐。(廣州)
        若要窮,帶鳥籠;若要富,耕田磨豆腐。(廣東興寧)
        若要窮,托槍擔雀籠;若要富,養豬蒸酒磨豆腐。(廣東肇慶)
        五
        春我鯿鯉夏三泥。(澳門,指三季各宜吃一種不同的魚,味道最佳。)
        春��秋鯿,夏鯇冬鯪。(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帶)
        冬吃鱉夏吃鰻秋天吃隻蟹。(浙江德清市)
        如把上述五條澳門諺語和外地同型或近似諺語作比較研究,就可看出前者的地方色彩何等鮮明,而藝術魅力又是何等強烈。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0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wenhua/aomen/154727.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