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塞翁失马》

2023-02-28 可可诗词网-中学古诗文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塞翁失马

《淮南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这篇短文选自《淮南子·人间训》,它是一则寓言。作者编写这则寓言的用意是要说明“祸福相倚”的哲理。本来,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早就有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名言,而本文的作者却通过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把老子名言中所包含的哲理形象化、故事化了。

作者是紧紧扣住祸福转化关系的线索来做文章的。先从“祸”写起:塞上老翁家里的马走失了。“无故”二字,说明这件祸事来得突然,无缘无故、不可预料。“而入胡”,说明马走得很远,不是逃到左邻右舍、附近村落,而是径直逃到外国去了。由此看来,这件祸事似乎是已成定局,无可挽回了。于是邻人前来吊慰,也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然而塞翁的回答却大大出乎人们意料。明明是一件祸事,他却说:“此何遽不为福乎?”引出一个“福”字。读者对塞翁的回答大概只能是将信将疑的。然而戏剧性的场面居然真的出现了。丢失的马不但安然无恙地归来,而且还带回一个出色的伙伴。“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正是当初“无故亡而入胡”的结果,祸事果真变成了福事。可是当邻人前来祝贺这件福事时,塞翁却又出乎意料地从“福”中引出了“祸”字,文章又起波澜。果然不久又祸事临头了,塞翁的儿子因为“好骑”而摔断了腿骨。而这又正是“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这件福事所引出的结果。行文至此,已经完成了由祸而福,又由福而祸的两次转折,能够说明祸福相倚的道理了。但作者却并不就此搁笔,而是又让文章起了第三次波折。这第三次波折较之前两次更加令人感到出乎意料,因为人们再也想不到摔断了大腿这件事最终居然又会给塞翁父子带来莫大的福气。胡人入侵,丁壮战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这一富有喜剧性的结尾,就使作者所要表达的哲理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强调。

文中塞翁的三次答话,意思和句式都大致相同,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们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层层递进、反复强调的作用,犹如一部乐曲的主旋律反复出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清楚地表现出祸与福之间由肯定到否定,而又否定之否定的转化过程。这三次答话都用了反诘的句式,带有特别的感情色彩,表达了一种看透了“祸之为福,福之为祸,化不可极,深不可测”的哲理后的安然旷达态度,三次答话又都安排在众人的一片吊贺声中,这就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更显出一种非同寻常的奇声异响的效果,使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得到了有力的突出。

文章以祸始,以福终,祸事与福事之间前后承接,环环相扣、一波三折、妙趣横生,使读者能在轻松愉快的莞尔一笑中回味出“祸福相倚”这一富有朴素辩证法精神的深刻哲理。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