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观沧海》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中学古诗文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作于建安十二(207)诗人北征乌桓,凯旋归来的途中。其时诗人正当壮年,先后击败了吕布、张绣、袁绍等,现在又一举平定了乌桓,正踌躇满志,意欲南征孙、刘,实现统一,克成宏业。因而面对大海,心潮起伏,豪情满怀。诗人通过对大海景色的描绘,抒写了宏伟的气魄和博大的胸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头二句写得平稳自然。点出了观海的地点——碣石。接着为读者描绘几幅不同的画面。

第一幅画面显现的是大海在风和月丽的时候,一派生机勃勃的形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人从大处落墨,以朴素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描绘出登山远眺所见的景物。在辽阔的海面上,微风吹拂,海波荡漾,远处海岛耸立在海面上。海岛上山峰突兀,草木繁盛。这是一幅生机勃发的画面,生动而富于变化。有动态的海水,有静物的山岛;有立体感的全貌,也有水、山、草、木等具体景物。整个画面色彩鲜明,写得轻松舒缓。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在第二幅画面中描绘了秋风怒号时大海汹涌澎湃的形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人用泼墨似的巨椽,挥洒出一幅气势奔腾的壮阔海景:海面浩淼无垠,秋风怒吼,巨浪翻滚,大有席卷一切的气势和力量。这与上面所描绘的秀丽妩媚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是大海形象的另一个侧面。

第三幅画面进一步揭示了大海的内在本质,描绘了大海浩瀚壮阔、包容一切的宏大形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以丰富的想象,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日月在胸中运行,星辰在怀中闪耀。吞吐日月,含孕群星,这是多么博大的胸襟。苍穹、海底,仿佛两个天际,动静结合,交相辉映,这是何等壮观的气象。这里,诗人驰骋想象,扩展了形象的内在意蕴。诗人在描绘大海的形象时,构思独具匠心,把浩瀚大海与广阔的苍穹联在一起。日月好象在海中运行,繁星似乎映印在平静的海面上,海天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好象整个宇宙都在它的怀抱里。这既是登山观海的实感,也是诗人丰富的想象。正是这丰富的想象力,才把大海塑造成一个能包容宇宙的宏伟的艺术形象。从而,使单纯广阔的大海具有了更为深邃的内在意蕴。也可以说,具有“吞吐宇宙气象”(沈德潜《古诗源》)的大海形象正是诗人宽广胸襟的外化和象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乐曲的卒章,是配乐时加的,与整首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观沧海》看似写景,实则述志。诗人运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使情与景达到完美的统一。诗人生动地描绘大海的形象,渗透着诗人的激情。更重要的是,诗人赋予大海以鲜明的性格。大海的性格,也就是诗人自己的性格。表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处处抒情。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救民涂炭,他驰骋疆场,奋斗了大半生。现在正欲乘平定乌桓的余威,满怀豪情去实现最终的理想。因此借大海的形象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诗人将昂扬奋发的精神融合到诗里,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大海生机勃勃、汹涌澎湃、浩瀚宽广的形象,正是诗人充满自信心的积极进取精神、叱咤风云的伟大气魄、包容一切的博大胸襟的象征。因而,这首诗既有艺术的魅力,给人以享受;又有深刻的意蕴,能鼓舞人们积极进取。这就是这首诗千古传诵,备受后人赞赏的原因所在。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