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内容的分析

        1. 材料。任何文章都需要材料来支撑。记叙性文章中材料,包括所记之人、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状之物和所抒之情。例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小猎狗咬人事件中态度的反复无常,塑造了“变色龙”这个典型形象。记叙的人、事都称材料。
        说明性文章的材料,主要是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一般分为“事物性”的材料和“事理性”的材料两种。例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运用了“赵州桥”、“卢沟桥”等“事物性”的材料,属说明具体事物的说明文;而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则是根据大量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进军,进军的前途如何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属抽象事理的说明文。
        议论性文章的材料,是指用于证明观点的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大类。例如吴晗的《谈骨气》,连用“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古代穷人不吃嗟来之食、闻一多宁死不屈”三个事实论据作材料,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论点。
        2.观点。即作者对事物的看法和主张,在文中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
        ①议论性文体中往往直截了当提出观点,然后围绕观点进行论证;或者是先围绕论题,经过层层分析,最后归纳出观点(论点)。如吴晗的《谈骨气》开头即提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又如林家箴的《说“勤”》,从“俗话”和名言中引出观点“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②记叙性文体的观点,一般是隐含于所写的人、事、景、物等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叙写表达情感和观点,如朱自清的《匆匆》通过对“匆匆”而过的时间的描写,隐含了要珍惜时间这个观点;又如鲁迅的《孔乙己》,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周围人对他的态度的描写,刻画了孔乙己这个文学形象,而从中渗透着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有时候,在记叙性文章中,作者还会借用议论性的语句来直接表白观点,或较为直露地显示观点。如老舍的《五月的青岛》,在写了青岛的花草树人以后,用了“那么,且让我们自己尽量的欣赏五月的青岛吧!”一句结尾,从中表现了对五月青岛的喜爱。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0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yuedu/chuzhongyuedu/153076.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