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解说
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遇到亭台楼阁等建筑物。我国古代有很多亭台楼阁,大多是文人墨客借以抒发抱负和感时伤世之作。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展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则把对山水、对民众的感情倾注在字里行间。
记亭台楼阁,一般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以游览亭台楼阁的活动为顺序,以作者的感情贯穿全篇。作者往往通过亭台楼阁景物的描绘,勾画出一幅优美的图画,再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另一种写法是把笔墨的重点放在登临所见上,先记物写景,再借景抒情。
要写好亭台楼阁,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好观察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便是面对同一景物,所处的方位不同,看到的景物也会不同。因此,要写好亭台楼阁,首先应选好观察点。就观察点而言,主要有两种:一是定点观察,即以作者的立足点为观察点,或仰望,或俯瞰,或远眺,或近看,或环顾……另一种是动点观察,即移步换景,就是按照作者游览亭台楼阁的踪迹来描写景物。在游记类作品中,这两种方法可单独使用,但更多的是交替运用,相互补充,以更好地描绘所见之景。
二、写出特色。
记游,不仅仅是记录游历的过程,而是要从游历的对象(如山水景观、亭台楼阁)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美:或雄奇壮观,或玲珑秀丽,或幽深旷远……事实上,我们仔细观察景物的时候,也总有动情之处。如果在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精心描绘,突出景物的特点,就能避免平铺直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具体写作时,可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注意捕捉景物的某部分特征,展示其独有的魅力;二是对景物的这部分特征进行细致地描绘,力求鲜明、生动;三是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巧用修辞方法,把景物的特征具体化、形象化。
三、展现文化底蕴。
亭台楼阁多为名胜古迹,往往坐落在奇山秀水间,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也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记亭台楼阁,可以有选择地引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者文人墨客的诗文书画、对联等,让读者在回味历史文化的气息中,受到感染,获得启发。
例文评析
记岳阳楼
湖北◇李河
9月30日下午,我们参观了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岳阳城西,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在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曾在岳阳城西修了一座阅兵台,这就是岳阳楼的雏形。宋庆历五年,巴陵太守滕子京在原有的建筑上重新扩建,基本确定了岳阳楼今日的规模。
沿着一条石铺通道,穿过一片树林,便来到了岳阳楼。楼共三层,高十五米。岳阳楼中间以四根楠木撑起,以十二根木柱作内围,三十根木柱作外围构成一个整体。楼有四面,每个塔楼的尖端雕有栩栩如生的孔雀。在楼的正上方,有一块大匾,上有郭沫若同志书写的“岳阳楼”三个金字。两旁门柱上,题有一副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走进大门,迎面矗立着一块雕屏,上面雕刻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雕屏两旁,刻有何绍基书写的一幅著名对联,长达一百个字,历来为人们所传颂。楼壁两侧,还有许多名人对联,都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秀丽景色的。
我和几位同学登上了二楼,来到楼的正面。我向下俯视:楼前一块平旷之地,一些游人在那里照相留影。楼的左右前方,有两座小亭,左边的叫仙梅亭,右边的叫三醉亭。朝前望去,是一片繁茂的树林,在这一片绿色之中,掩映着一座小亭——怀甫亭。据说,当年杜甫曾来此,他望着洞庭美景,想起边塞战争以及生活在困苦中的人民,写下了不巧诗篇《登岳阳楼》。诗中写道:“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现了作者满腔忧国忧民之情。前人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继而又登上了三楼。三楼略比二楼小,楼中塑有吕洞宾的一座金身像,惟妙惟肖。来到楼的正面,我们凭栏远望,巴陵胜状尽收眼底,八百里洞庭湖一望无际。在阳光照耀下,洞庭湖似一面光华四射的银镜,耀人眼目。湖面上水波闪耀,鳞浪层层,水天一色。江面上,几只帆船似树叶在缓缓漂动。如此美景,难怪古人赞曰:“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又有诗道:“巴陵一望洞庭秋,心随湖水共悠悠。”
向两侧望去,田野似绿毯。转向楼的背面,凭栏眺望,建筑群和田畴疏密交错,一直向远方延伸。银带似的马路,往来如梭的汽车,熙熙攘攘的人群,林立的厂房,高低错落的楼房,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看到这一切,我不禁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今上岳阳楼,远眺洞庭湖,心里猛然醒悟: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不正像这宽广的洞庭湖吗?看如今古城旧貌变新颜,不正是成千上万忧国忧民之士浴血奋战换来的吗?我们正当青春年少,更应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立志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学习,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切力量啊!
评析:文章开篇交代了参观的地点——岳阳楼。接着介绍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修建情况。然后,作者以游踪为线索,描述了岳阳楼及其周围的景物。文章写法多样,运用了移步换景、定点观察等方式,将岳阳楼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并多次引用古人诗文,展现了岳阳楼的文化底蕴。文后,作者追古惜今,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正当青春年少、欲有一番作为的情怀。
文题演练
文题(一):访-
提示:此题为半命题,可以自己选取描写的对象,记亭台楼阁。写作时,要注意景物的选择,以及描写方法的运用,力求突出景物的特征。
要求:1.运用移步换景和定点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将亭台楼阁的特点具体地展现出来。
3.不少于600字。
文题(二):参观一处风景名胜,仔细观察其亭台楼阁,选择其中一处加以描绘,题目自拟。
提示:写亭台楼阁的文章很多,可以找几篇范文,模仿着写。写亭台楼阁,重在写出其文化底蕴,针对这一点,要注意有选择地引入与所写景物相关的传说和历史故事等。
要求:1.仔细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2.写出景物的特点和具有的文化内涵。
3.不少于600字。
佳作展示
访爱晚亭
江苏◇董冰洁
寒假,我随“小蜜蜂”记者团来到了古木参天、湖光山色的湘江西岸。在岳麓山脚下,有一片典雅庄重的古建筑群,这里坐落着举世闻名的——岳麓书院。
出岳麓书院后门,沿石径向上行200米,便来到了爱晚亭。该亭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建的,原名红叶亭、爱枫亭,后因唐代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的诗句而改名爱晚亭。
爱晚亭在我国古代亭台楼阁的建筑中,影响甚大,堪称亭台楼阁之中的经典建筑。它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北京的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爱晚亭为八柱重檐古亭,顶部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攒尖宝顶,内柱为红色木柱,外柱为花岗石方柱。亭壁的花窗上图案精美,式样各异。望着这花窗,我不禁赞叹古代能工巧匠们的高超建筑艺术。亭中置石凳,暑夏在此纳凉休息,极为惬意。透过花窗看亭外世界,前后竹、柏、芭蕉掩映,古木森森,藤萝蔓挂,真是山色天然。而这一切又与爱晚亭的古朴、幽雅相映,真是树中有亭,亭旁镶绿,令人心旷神怡。早晨在此可观喷薄而出的红日,灿如锦缎的朝霞;月夜在此可赏远处错落有致的群峰、灿烂的群星、湘江万点渔火的波光月色。出亭仰视,上面镌刻着1952年毛泽东同志手书的“爱晚亭”匾额和“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的楹联。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同蔡和森于爱晚亭下,纵论中国的时局,探求革命的真理。
筑于岳麓山山巅的爱晚亭,既丰富了岳麓山山体的轮廓,又增添了岳麓山的秀丽之美,还衬托出了山势的高耸雄伟;筑于湘江之滨的爱晚亭,丰富了水景内容;筑于曲径之中的爱晚亭,使风景更雅,更幽。我将永远记住它,作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
点评:本文思路清晰,叙述从容不迫。如爱晚亭的位置、建亭时间、名称由来、建筑地位、建筑风格、四周景色等,环环相接,有条不紊。爱晚亭是毛泽东同志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爱晚亭也因之更有名气。作者写出亭仰视,交代匾额为毛泽东同志亲手书写,并由此回忆亭中的历史风云,承转自然,不露痕迹。与前文相联系,读者会领略到爱晚亭这一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
游北岳庙
河北◇李伟超
秋阳斜照,凉风习习,我和同伴昂首跨入装饰精美考究的北岳庙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六角三檐的木结构大红亭——御香亭。据说这里曾是古代帝王将相和文武百官拜神前更衣之所。而今不同了,无须更衣,无须叩拜,这不能不说是今人的一种福分。
跨过精雕细琢的门槛,沿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依次穿过结构严整、两相对称的凌霄门、三山门,后面便是一片开阔地带。这里到处是盛开着朵朵野花的草坪,光洁的甬道两旁古槐成荫,松柏苍劲挺拔。中轴线两侧古碑林立,各有大小碑楼4座。尽管主殿已遥遥可望,但我们仍流连忘返于碑林之间。驻足于苏东坡的《行香子》前拆字断句,揣摩词意。“清夜无尘,月色如银……”据说这是苏东坡被贬任定州刺史时留下的墨宝。
经松柏簇拥的甬道,我们登上了“飞石殿遗址”。昔日雄伟壮丽的飞石殿已不复存在,经过历代战火硝烟,而今留给我们的只有10只为捍卫这块净土而缺头断肢的巨龟和那块神奇的“飞来石”。传说,那块巨石本是山西一座寺庙里的顽石,一朝飞来恰好落于此处,故曰:飞石殿。
走下飞石殿,驻足在高高的石阶上仰望,前面就是北岳庙的主殿——德宁之殿。德宁之殿高25米,铁马悬空,雕梁画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德宁之殿”四个镏金大字光彩熠熠,脊顶飞龙盘绕,飞檐下双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踏着光洁的大理石台阶,悠然而上,台阶两侧望柱上精雕细琢的99只小狮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造型各异的小石狮子,有的歪着头屈着前爪,仿佛在友好地向我们打招呼,有的在昂首眺望,有的却低头沉思,有的在跳跃欢腾,有的端坐怒目而视,尽显狮威。
登上方形大月台,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尊巨大的铜鼎,鼎中香烟袅袅。跨进大殿高高的门槛,但见一个身披锦带,脚蹬皂靴,紧抱双拳,慈眉善目的巨人端坐于面前,这便是为人所赞颂的恒山神。恒山神下边两侧各有一人侍立。一人低头凝目,若有所思。另一人则仰首瞪目,趾高气扬。与恒山神平坐的是龙王和雹神,龙王居东侧,雹神居西侧。那龙王身着皂袍,红锦披风,雪白的胡须,双目怒瞪,威严之气,摄人心魄,那突出的龙眼,仿佛要看透人间的一切丑恶。
殿内东西壁上绘有唐朝画圣吴道子的真迹壁画——天宫图。西壁为“万国咸宁图”,描绘的是众天神为民降福弥祸后得胜归宫的热闹场面。画中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姿态各异。其中最高处的“飞天神”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是整幅画中的精华之作。“飞天神”相貌狰狞,身材粗壮,手舞足蹈,腾空飞奔,是最能体现吴道子画风的艺术精品,令人叹为观止。东壁为“云行雨施图”,描绘的是雷部诸神兴师动众,施云布雨,普降甘霖,滋润万物的动人场面。其中的苍莽巨龙,双目晶莹,四爪苍劲有力,体态蜿蜒,腾云驾雾,几欲离墙而去。整幅壁画结构严谨,造型生动,并以画幅大,人物多,气势宏伟而闻名。北岳庙不愧是巍巍太行山下一株绚丽的艺术奇葩。
大殿给人一种肃静之感。久居闹市,被生存所扰而浮躁的心,可以在这里享受一番超脱的清静。
秋阳西下,暮色茫茫。我们伫立在北岳庙大门口禁不住再一次回首仰望,气势磅礴的大殿轮廓在暮色中缥缈而神秘。别了,我们所敬仰的艺术殿堂。你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灵魂,更使我们由衷升起一种“继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感。
点评:北岳庙是一处人文景观,它位于河北曲阳县城内,是历代帝王祭祀北岳恒山的地方,始建于南北朝,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作者以游踪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式,记述了庙中所见。作者观察非常细致,如写99只小狮子,恒山神群雕,吴道子壁画,细腻传神,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文末,作者于暮色茫茫之中回味历史文化气息,总结体会,抒发感想,情景合一。
听雨亭
上海◇严静
听雨亭,位于上海南汇古钟园的西南边、文源馆的东北角。它的半边露出馆外,被绿水围绕着,从远处看去,绰约临波,亭亭玉立。
听雨亭的造园艺术不同凡响,敢于破格,一反高墙深园的常规,将亭内亭外融为一体。未进亭门,已是绿水回环,垂柳迎风,听雨亭意趣横生。这是起景,只是听雨亭的一个序幕。
一进文源馆,又渐入佳境,古色古香的听雨亭便隐于佳景之中,为一清幽之处。亭后临湖,亭前绿树婆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芭蕉。有的高达2米有余,有的不到1米。那么长而宽阔的叶片,一叶接续一叶,挺拔而生,继而曲垂,如张翠幕。每当烈日高挂时,叶片迎风摇曳,使人顿生清凉之感。每当骤雨扑打蕉叶,便发出“铮铮”的响声。历代诗人对此景不知抒发过多少幽情,吟诵出多少名句:“茅檐三日萧萧雨,又展芭蕉数尺荫”、“芭蕉叶间露,风过皆成声”……或许这就是“听雨亭”这个名字的来由吧。
听雨亭的门面上依照季节的先后,雕刻着桃、莲、菊和腊梅4种花。其上还雕有4条龙。亭顶铺着青瓦,每逢下雨,雨点顺着瓦缝“滴滴答答”地落下来时,与雨点扑打蕉叶发出的声响相映成趣。“听雨亭”真是名副其实。
每当细雨凄迷的时候,倚在亭内,观赏雨景,自然是别有一番情趣。
亭后临湖,雨点滴落在湖面上,溅起了一个个小水泡,湖面上仿佛撒上了无数颗珍珠。湖中,鱼儿游上了水面,有的吐出一串串气泡;有的互相追逐、嬉戏;有的把莲叶当作小伞,在下面捉迷藏;有的微微拂动着柔软的腰肢。远处景物,罩在烟雨之中,一片朦胧。再听屋檐滴水声,雨打芭蕉的“铮铮”脆响,和风雨的“簌簌”声,仿佛是在欣赏一支美妙的交响乐。声景相融,使人望之欲醉,听之欲飘……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难怪文人墨客们会流连在如此美妙的意境中,即便我,亦乐而忘返,陶醉其间。
若有兴致,不妨携朋带友小聚亭内,声景情交融,岂不乐哉?
点评:“听雨亭”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听雨亭造园艺术的不同凡响,很多人都能感受到,可总觉难以用文字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本文作者却知难而上,经过细密构思,有点有面地向我们展示了听雨亭的景象。作者以听雨亭为立足点,从亭前芭蕉,写到亭内装饰,再到亭外的雨景。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视线,像一组不断变焦的镜头,层次清晰地展现出听雨亭的全景。让读者不由得也想登亭一饱眼福,一饱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