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追悼祭奠的好段摘抄和作文素材

2019-05-18 可可诗词网-作文素材 https://www.kekeshici.com

        总理的灵车徐徐开来。灵车四周挂着黑黄两色的挽幛,上面佩着大白花,庄重,肃穆。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目光随着灵车移动。灵车所到之处,像是一个无声的指挥,老人、孩子、青年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了帽子,向灵车致敬,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舍不得眨一眨眼睛。
        

(吴瑛: 《长安街上》)


        镇上一个最老的长者,献出了整个小镇唯一的一具柏木棺材; 老裁缝连夜赶制了全套的寿服寿被; 遗体入殓的时候,焚起了高香,点亮了长明灯。因为剃头佬整容整得太慢,这个工夫花得很长。“八仙”由搬运队十六名强悍的后生组成。在起棺的那一刻,他们宰了雄鸡祭杠。那个被将军从垂危中挽救下来的孩子,由他的父母领着,从三十里外赶来,担任了将军的孝子之职,披麻戴孝,向所有来吊孝的人,下跪叩头。停丧的日子,癞痢山突然生出了一片 “森林”,这是小镇人和小镇周围四面八方的乡村送来的孝幛和花圈。由那个将军呵斥过的炊事班小兵送来的当地驻军的巨大花圈,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出丧是在一个阴暗的早晨。整个小镇的四方乡野,天低云垂,悲声大恸。尽管按照将军的遗嘱,他的墓茔就落在癞痢山上,但浩浩荡荡的送殡队伍还是来到小镇的街上。“八仙”们抬着将军的灵柩,依次经过每家每户门前。每经过一家,就停顿下来,等到这一家长长的一串“千字头”炮仗响完,再移向另一家。这就使得丧队的行进近乎蠕动。全长不足六百米的两条街道,竟走了整整一个上午。灵柩最后在街口那棵老樟树下,将军一向站立的位置上停了很久。人们一个跟着一个泣诉了满含着忏悔、悲痛、追挽、誓言的悼词。
        

(陈世旭: 《小镇上的将军》)


        蔡大嫂要烧香,自应先到青羊宫,照规矩,还应该从山门土地堂前烧起,全庙中每一尊神像跟前,都须交代一对小蜡烛、三根红香、三叩首的。但她到底不是专为烧香而来,便只到大殿上,在三清像前,跪在许多善男信女丛中,磕了九个头。
        三清殿上,黑压压全是人。女人差不多都是来烧香磕头的,而男子则多半是为看女人而来。女人们磕了头后,有些抽身就走,有些摇了签走,——十几个签筒,全在女人们的怀抱中响着, 与铁罄木筶的声音, 搅成一片, 光是掷木筶的道士,就有好几人。——有些还要摸了铜羊才走。
        

(李劼人: 《死水微澜》)


        清明前三天,汤河流域的庄稼人,就开始上坟了。庄稼人们洗了手,提着竹篮,带着供品、香和纸。孝性强的人们,还带着铁锹,准备往先人坟堆上培土,或者堵塞田鼠打下的洞穴,以免山洪灌进墓里。
        

(柳青: 《创业史》)


        才三十岁左右的程仁直挺挺地躺在神厅正中一张木板床上,全身用白布盖着,只露出一个脑袋,那不动的眼睛还瞪得酒杯样大,像在敌人面前,怒目而视的一般。床前点着香烛,程嫂子坐在地上烧纸钱。程大妈全身蜷缩成一团,在离开灵床稍远一点的一张椅子上,呼天喊地,哀痛万分地哭着。
        

(欧阳山: 《三家巷》)


        在这时,他微微觉得心头酸痛,因为心气的低沉,脉搏有异常的跳动。脑子里映动着一幅幅同志们被砍头、枪毙、下狱的图景。他回转头,对着党旗深深地弯下腰去,静默着。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低下头向死去的同志们致哀。小屋子里的空气是那样的沉静,每个人互相听得见心跳。
        

(梁斌:《播火记》)


        靠前摆着香炉祭品、瓜果、鲜菜,两面烛台上插了两支大白蜡烛,桌子周围,各式各样的花圈,叠成一座小花山。风吹进来,四面的挽联飘摆,香烟缭绕。人们走进去一看这情景,心里就难受得想哭。
        

(马烽、西戎: 《吕梁英雄传》)


        老轴家的大门口,高高挑起了一串纸幡,在苍灰的天空旋浮,郑重其事地宣布着哀痛。院子里的笑声像一团杂乱无章的合唱,震荡着屯子。
        四丫打酒回来,院里已经聚满了乱哄哄的人,扎灵棚的扎灵棚,搬桌凳的搬桌凳,房山头有几个人正在手忙脚乱地收拾刚杀的猪,褪净了毛的猪身透出瘆人的惨白。院里每个人都可以支使别人,又都可以接受支使,一团和气。上岁数的人则站在一旁,指示着各种规矩。杂乱中有所遵循,有所参照,于是人们讨论着,商量着,计划着,竟制造出令人兴奋的喜庆。然而每个人又都努力地在做着悲哀。
        ……
        老东西僵直地躺在堂屋地上的“床”上,脸蒙着烧纸,身上盖了块白布。头前灵案摆置了茶碗、蜡烛、馒头,还有关老大送来的那只公鸡。灵案前的纸盒火苗跳跃,纸灰黑蝴蝶般飞舞着,满堂屋迷腾着灰色的烟雾。老轴身穿重孝,陪着一拨又一拨前来吊丧的亲戚,一次又一次地嚎啕。跪在老东西的灵前,恭听亲戚念文章似地数数落落念叨着老东西生前的功德。
        

(林和平: 《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