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鉴赏、赏析和解读

2023-11-22 可可诗词网-名诗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掩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无论是探讨李商隐的创作思想还是研究中华民族史,这首诗都具有极为珍贵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诗题中所说的契苾使君即蔚州刺史契苾通。原诗下有“ 自注: 使君远祖,国初之功臣也”。契苾本我国北方铁勒族的部落名,后以部为姓。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回鹘贵族从塞外南侵,逼近云州 (今大同市),唐朝廷调集各路军队准备抵抗,其中命银州刺史何清朝、蔚州刺史契苾通率河东少数民族军队开赴天德军 (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旗西北),这首诗即作于契苾通奉命开赴天德之时。

此诗全为赋体。诗人历叙契苾部落与唐朝廷长期的良好关系,表彰契芯氏历代勤王的功绩和促进北方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方面所起的作用,激励契苾通再建功勋。诗的首联用设问起句,总叙铁勒部归附唐王朝和为朝廷效力的历史。唐贞观六年,契苾通的五世祖契苾何力率众归唐,唐太宗授官左领军将军(后封凉国公),安置于甘凉(今甘肃境内) 一带。“阴陵”即阴山,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契苾何力之子契苾明任鸡田道(今宁夏灵武县)大总管时,将其部族由甘凉迁至阴山一带。“奕世勤王国史称”,是朝廷对契苾一门的评价,也表达了诗人的赞誉之情。以下三联即扣“奕世勤王”四字,铺叙自契苾何力以来,契苾一门累世为朝廷效忠之事。

中间两联是分叙契苾何力和契苾明效忠朝廷的事迹,采用的手法是一虚一实。写契苾何力事为虚拟铺排,诗人选择早晨、夜晚两个典型时间,掩旗夜袭和朝飞冰河这两个典型场面,着力强调契苾骑兵行动的迅急和作战的神勇。作者强调这点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因为当时诸军阀口头上也称卫国勤王,实际上却拥兵自重、养寇固恩,进剿之中往往徘徊观望,牵延不进。诗人在此称赞契苾何力勤王时日夜兼程、迅急神勇,明显是对当时藩镇的批判,也是鼓励契苾通仿效乃祖,效忠朝廷。如果说上联写契苾何力之事是泛写虚拟,那末下联写契苾明之事则是具体的实写。契苾明任鸡田道大总管后,即率整个部族东迁,后定居于阴山脚下。“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南;白登,即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市东。这两句写出契苾明移镇阴山后,深得附近少数民族的拥护,蕃儿、狄女纷纷背着小孩前来归附,箪食壶浆以示欢迎。诗人把少数民族的归附和男女老少的欢迎放在契苾明移镇勤王的背景下,是要从中得出结论: 抗击外族入侵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出兵勤王乃是正义之举,定会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和拥护。这当然是对正在出师勤王、捍卫边塞的契苾通的鼓励和支持。

以上两联一虚一实,一泛写一细摹,围绕着“奕世勤王” 这个主旨,把契苾通祖辈效忠事迹写得慷慨而细致,使人不得不信,又不能不激奋。尾联则转写契苾通本人,用的则是侧面着笔之法。诗人不再象上两联那样直接描叙乃祖星夜勤王的急行军,也不正面赞誉义师、反映其深受各族人民欢迎的情形,而是旁枝斜出,侧写契苾通傍晚出猎于鸊鹈泉畔的情形,以此来作隐喻和暗颂。鸊鹈泉,在丰州 (治所在今五原县) 西受降城北三百里,为蔚州到天德的必经之所;郅都鹰,指西汉都尉郅都,为人刚正不阿,行法不避权贵,时人号曰苍鹰,景帝时为雁门太守,匈奴人不敢近雁门关。诗人在此以出猎隐示契苾通率军赴天德抗回鹘,并把他比作匈奴人畏惧的郅都,其中的揄杨鼓励之意,自在不言之中了。这种侧面着笔之法,不但使诗的结尾显得含蓄深沉、举重若轻,而且与腹联的正面赞颂和铺写形成不同的笔法,表现了诗人在结构安排和行文上的高度技巧。

这首诗集中表现了李商隐对民族战争的看法,对研究李商隐的创作思想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从孔孟开始,中国的士大夫对境内的少数民族一直有种偏见,对战争也是一味地遣责反对,所谓“善战者应服上刑”。但在这首诗中,却反映了李商隐对此的不同看法: 对穷兵黩武的侵略战争和军阀的夺地争城,他反对;对抗击少数民族统治者侵扰,维护国家统一的自卫战争,他却坚决支持。对少数民族贵族的侵扰,他表示愤怒卑视;但同样是少数民族贵族,只要他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他又无保留地支持和讴歌。这首诗赞颂铁勒族首领契苾氏累世勤王、鼓励契苾通出兵天德抵抗回鹘,都说明了这点。所以这首诗对研究李商隐的政治思想,尤其是他对民族战争的态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诗中所记叙的关于民族战争的内容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从契苾何力的归附到契蕡通与银州刺史何清朝联辔北上抗击回鹘,这说明了维护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国家的安定和边防的巩固,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抗争的结果,尤其是诗的颈联所描写的少数民族纷纷归附和对出征大军的热烈慰劳场面,更是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御侮的史证。所以从民族战争史料来说,此诗也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至于此诗的艺术价值,除典故繁富、对仗精工这个李诗的共同特色外,还有一个很突出之点,就是诗中用语往往是一语双关,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度技巧,如“狄女壶浆出白登”这一句就是如此,其中的 “白登”既是汉代与匈奴交战的古战场,又是今天契苾通出天德击胡的必经之地,古今契合极为妥贴。另外,这句又暗用了王维 《陇头吟》“汉下白登道”的诗意,显出用典的圆熟。诗的最后一句 “路人遥识郅都鹰” 中的“鹰”字也是双关: 既关合上句的契苾通傍晚出猎的“猎”字,又暗喻契苾通亦如汉代号称苍鹰的郅都,为回鹘所畏惮。一明一暗,一喻物一喻人,关合得异常巧妙。

最后想说的是,在过去的诗歌评论家眼中,李商隐只不过是一个情种:“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元好问 《论诗绝句》);他的诗也“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要非适用”(敖陶孙 《诗评》),呈一种唯美主义倾向。但读了这首及另首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后,诗人那种饱满的爱国热情,是非分明的爱憎态度以及澄彻清晰的政治眼光,恐怕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上述的评论恐怕也会认真思考一下然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