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

2019-05-18 可可诗词网-古代寓言 https://www.kekeshici.com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徐飞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战国策·楚策三》


        【注释】
        ①异日者:昔日,从前。②更羸(lei):人名,魏国善射之人。③京台:高台。京:高大。④此孽(nie)也:这是有隐痛在身啊。孽:作“病”解。一说,“孽”与“蘖”通,树木伐而复生叫“蘖”,比喻鸟之曾受箭伤。
        【意译】
        从前,更羸和魏王站在高台的下面,抬头望见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能为大王引弓虚发把鸟射下来。”魏王说:“那么,射箭的技术可能达到这般地步吗?”更羸说:“能。”一会儿,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引弓虚发,果然把它射了下来。魏王说:“那么,为什么射箭的技术竟能达到这般地步呢?”更羸说:“这只大雁是有疮伤的呀!”魏王说:“先生怎么能知道呢?”更羸回答道:“它的飞翔缓慢,鸣叫悲伤。飞翔缓慢,是因为旧的创伤发痛;鸣叫悲伤,是因为它长期失伴。旧的创伤未痊愈,惊心的阴影未消除,它一听到弓弦的声响,就为了避箭而极力高飞,终于牵动旧伤,坠落了下来。”
        【解说】
        心有余悸,惊心不定,往往会导致不应有的失败。这则寓言中的大雁,曾经遭到弓箭之罪,虽然摆脱了死亡的威胁,但在它的心理上留下了不可泯磨的创伤。当它一听弓弦之声,类似的经验使其一下子处于惊恐万状,失魂落魄的境地,曾经受过的肉体痛苦好像又回到了身上。结果虚弓一发,就不免惊落在地。可见,失败的经验使大雁丧失了心理承受能力,在不应坠落的时候却坠落了。这只寓言给我们的启示之一:人人都可能受到意想不到的打击和挫折,受到打击挫折的人,他的心灵会留下惨痛的伤痕,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关键的是,如果老是为过去的失败而感伤不已,甚至不能自拔,那么这种情感脆弱、意志消沉的人,就容易再次遭罹失败。启示之二:只要我们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就能发现锲入之点,掌握了事物的特点及要害,达到预期的效果。更赢看到离群索居,飞徐悲鸣的大雁,从其外表的疲惫不堪看到了其内在的悲伤不已,因此,他恰当地利用了对方的弱点,就达到 “虚弓下鸟”的神异效果。
        【相关名言】
        一度着蛇晈, 怕见断井索

——《续传灯录》


        观其容而知其心矣

——《国语·周语》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