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于无有者
天根①游于殷阳②, 至蓼水③之上, 适遭无名人而问焉, 曰: “请问为天下。”无名人曰: “去! 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④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汝又何帠⑤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立乎不测, 而游于无有者也。”
【注释】
①天根,无名人:均为寓言中虚构人物。②殷阳:殷山之南。③蓼(liao)水:即共水,在今山西永济县南五十里。《山海经》:甘枣之山,共水出焉。④莽眇(miao)之鸟:喻以清虚之气为鸟。⑤何帛(yi):帛字古无,疑当为叚,朱桂曜《庄子内篇证补》以为即何假、何暇。陆德明举一说为“寱”,俞樾《庄子平议》同此说,《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曰:“梦语谓之寱”。
【意译】
天根游览殷山之南,来到蓼水边上,正巧碰到无名人,就问道:“请问治理天下的方法。”无名人回说:“你走吧!真是一个鄙陋的人。为什么要问这个使人不愉快的问题。我正准备与造物者交游,厌烦了就乘着清虚之气构成的鸟,飞出天地四方之外,而遨游于无何有之乡,息处在广阔无际的旷野上。你又为什么拿治理天下的梦话来扰乱我的心呢!”天根又再问。无名人就说:“你只要游心于恬淡之境,清静无为,顺着事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夹杂自己的私心成见,天下就可以治了!”
【解说】
儒家有民本之说,而庄子则把自由民作为天下太平的前提。当天根一提起治天下三个字,无名人就表现出了十分的厌恶。在庄子看来,一旦怀有整治天下的野心,就必然要动用政治权力,于是就免不了相互残杀,血与火的恐怖又将笼罩大地。的确,庄子已经看够了那个时代的刀光剑影,饱经腥风血雨的吹打,因此就特别觉得自然安宁的可贵。你看无名人乘着莽眇之鸟在远离人间的巨大旷野上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是多么令人羡慕神往啊!然而,庄子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社会的突飞猛进正发生在春秋战国的血火之中。自然身处其时的庄子无法在与其后的历史发展的比较中认清这个进步,他所处的历史位置限制了他的视线。那么,有了这个进步的事实,是否就意味着可以反过来去赞美血与火的残酷呢?不管怎样,庄子那无与伦比的人生体悟力,还是给了本则寓言以多方面的启示效应,个人意志的樊笼是不能永久禁锢天下人的心灵的,人民将一如既往地去追求自由生活的权利。
【相关名言】
秉德无私, 参天地兮。
—— 《庄子·应帝王》
【注释】
①天根,无名人:均为寓言中虚构人物。②殷阳:殷山之南。③蓼(liao)水:即共水,在今山西永济县南五十里。《山海经》:甘枣之山,共水出焉。④莽眇(miao)之鸟:喻以清虚之气为鸟。⑤何帛(yi):帛字古无,疑当为叚,朱桂曜《庄子内篇证补》以为即何假、何暇。陆德明举一说为“寱”,俞樾《庄子平议》同此说,《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曰:“梦语谓之寱”。
【意译】
天根游览殷山之南,来到蓼水边上,正巧碰到无名人,就问道:“请问治理天下的方法。”无名人回说:“你走吧!真是一个鄙陋的人。为什么要问这个使人不愉快的问题。我正准备与造物者交游,厌烦了就乘着清虚之气构成的鸟,飞出天地四方之外,而遨游于无何有之乡,息处在广阔无际的旷野上。你又为什么拿治理天下的梦话来扰乱我的心呢!”天根又再问。无名人就说:“你只要游心于恬淡之境,清静无为,顺着事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夹杂自己的私心成见,天下就可以治了!”
【解说】
儒家有民本之说,而庄子则把自由民作为天下太平的前提。当天根一提起治天下三个字,无名人就表现出了十分的厌恶。在庄子看来,一旦怀有整治天下的野心,就必然要动用政治权力,于是就免不了相互残杀,血与火的恐怖又将笼罩大地。的确,庄子已经看够了那个时代的刀光剑影,饱经腥风血雨的吹打,因此就特别觉得自然安宁的可贵。你看无名人乘着莽眇之鸟在远离人间的巨大旷野上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是多么令人羡慕神往啊!然而,庄子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社会的突飞猛进正发生在春秋战国的血火之中。自然身处其时的庄子无法在与其后的历史发展的比较中认清这个进步,他所处的历史位置限制了他的视线。那么,有了这个进步的事实,是否就意味着可以反过来去赞美血与火的残酷呢?不管怎样,庄子那无与伦比的人生体悟力,还是给了本则寓言以多方面的启示效应,个人意志的樊笼是不能永久禁锢天下人的心灵的,人民将一如既往地去追求自由生活的权利。
【相关名言】
秉德无私, 参天地兮。
——屈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