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异也

2019-05-18 可可诗词网-古代寓言 https://www.kekeshici.com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注释】
        ①方来:将要来。②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 ③为:于。④何坐:犯了什么罪。⑤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⑥枳:又称枸橘,果实酸苦。⑦其实:它们的果实。⑧熙:嬉,戏弄的意思。⑨病: 辱, 这里是没趣的意思。
        【意译】
        晏子将出使楚国,楚王接到消息后,对左右的人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要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有什么好办法呢?”左右大臣献计说:“等他来了以后,我们捆上一个人从您面前经过。您就问:‘他是哪里人?’我们就回答说: ‘齐国人’。您再问: ‘他犯了什么罪?’ 我们就说: ‘偷盗。’”不久,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赏赐晏子饮酒。宾主饮酒正酣,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捆着的是什么人?”回答说:“是个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转脸望着晏子问:“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晏子离开坐席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生在淮河以北,给出的却是苦涩的枳子。这两种树的叶子很相似,但果实的滋味却不同。为何会这样?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时并不偷盗,来到了楚国却干起偷盗的勾当,莫非是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楚王听了, 尴尬地笑道: “贤明的人真是不可戏弄的呀! 我反而自讨了个没趣。”
        【解说】
        如果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则寓言故事主要是运用了三个逻辑推理。一个是楚王的错误推理。齐国有一个人在楚国偷盗被捉住,而晏子是齐国人,因此,晏子也是盗贼。这里犯了前提不足的毛病:那个偷东西的齐国人并不能代表所有的齐国人,当然也就不可能代表晏子,所以,得不出楚王所提出的结论。接着,晏子抓住楚王的推理错误,沿着他的逻辑思路,提出了一个正确的推理。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这是人们所普遍认识的现象,具有宽泛的涵盖性。因而,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完全可以得出貌似相同的桔“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的结论。在这里,楚王所借以说明的前提概念是错误的,而晏子的前提概念则是正确的。所以,晏子紧接着顺势提出了第三个推理。地域的不同使桔子在淮南、淮北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而现在捉到的这个盗贼生活在齐国时并没有盗窃,来到楚国却偷盗起来,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是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至此,晏子机智地嘲讽了楚王的愚蠢与骄横,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人们,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
        【相关名言】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希腊·柏拉图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