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①: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③?”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⑤。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⑥,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⑦,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⑧: “先生坐,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注释】 ①秦王: 即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前称秦王。安陵君: 安陵的国君。战国时魏襄王曾封其弟为安陵君,此为安陵君后裔。安陵,附属于魏的小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②灭韩: 秦王政十七年 (前230),秦灭韩。亡魏: 秦王政二十二年 (前225),秦亡魏。错意: 即 “措意”,放在心上。③布衣: 没有官职的平民,只能穿粗布衣服,故称“布衣”。④徒跣 (xian): 赤脚而行。⑤专诸: 春秋时吴国勇士。王僚: 春秋时吴王寿梦第三个儿子夷昧之子,名僚。寿梦长子诸樊之子公子光 (阖闾) 与僚争王位,派专诸将短剑藏于鱼腹中,借献食之机,刺死王僚,专诸也被杀。聂政: 战国时勇士,齐人。韩傀 (kui): 又名侠累,韩相。韩大夫严仲子与韩傀有仇,便请聂政去刺杀了韩傀。聂政也毁容自杀。要离: 春秋时吴国勇士。庆忌: 吴王僚的儿子。吴王阖闾 (公子光) 刺杀吴王僚后,庆忌出逃至卫国。阖闾怕庆忌借兵复国,便指派要离投奔庆忌,寻机刺杀庆忌,后伏剑自尽。苍鹰击于殿上: 苍鹰飞到殿上搏击。⑥休祲 (jin): 休,吉兆; 祲,凶兆。⑦缟 (gao) 素: 白娟白绸的孝服。暗指秦王被杀,天下服丧。⑧色挠: 脸色沮丧下来。挠,屈服。长跪: 古代的坐姿是双膝跪地,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臀部离开脚后跟,直腰挺立,以示郑重,称长跪。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 “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地方来掉换安陵,安陵君该答应我了吧!” 安陵君说: “承蒙大王给我恩惠,以多换少,以大换小,很好。但是,因为这是先王遗留下来的封地,我愿意终身守住它,不敢掉换。”秦王很不高兴。安陵君便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去。
秦王对唐雎说: “我以方圆五百里的地方来掉换安陵,安陵君不肯,这是为什么呢? 再说,秦国灭掉韩国,亡了魏国,安陵君却能以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这是因为我把他看成长者,没有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去请安陵君扩大他的领地,而他却违抗我,这不是轻视我吗?” 唐雎回答说:“不! 不是这样的。安陵君继承先王的封地而守住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 “你听说过天子发怒的事吗?” 唐雎说: “我没有听说过。” 秦王说: “天子发怒,可使横尸百万,血流千里。” 唐雎反问道: “大王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事吗?”秦王说: “平民发怒,不过是光着头,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说: “这是庸碌之人的发怒,不是有识之士的发怒。从前,专诸刺杀王僚时,扫帚星的光芒侵袭月亮; 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长虹横穿太阳; 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搏击于殿堂之上。这三人都是百姓中的有识之士,他们胸中的怒气还未发泄,上天就降下了吉凶的兆头。现在,加上我就是四人了。如果有识之士真要发怒,死掉的不过二人,流血不过五步,但天下的人都要穿白戴孝。今天就要这样!”说着,唐雎拔剑挺立,怒对秦王。
秦王吓得面青脸黑,沮丧地长跪地下,向唐雎道歉说: “先生请坐下,何必这样呢?我明白了。韩、魏都被灭亡,独有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生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啊!”
【鉴赏】 本文通过唐雎在强暴的秦王面前捍卫自己国土的事实,表现了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本质。
唐雎要不辱使命,在当时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安陵是魏附属的小国,而魏、韩已被秦灭。强横的秦王又提出以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上是吞并安陵国。在这艰难的形势面前,唐雎以针锋相对的方法制服了秦王,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安全。即: 秦王开始以和婉之言质询时,唐雎以和婉之言应答; 当秦王“怫然怒”,并以天子之怒将“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唐雎则针锋相对,以 “布衣之怒” 回敬之,并以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为例,表示他将是第四个刺王之人,拔剑而起,怒对秦王。秦王为了保命,不得不“长跪而谢之”。尽管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毕竟给了秦王当头一击。
文章以对比手法来展示人物。唐雎的凛然正气与秦王的狡诈蛮横,秦王起初的骄横与后来的窘相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唐雎光耀炫目,秦王令人不齿。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136-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