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州学记》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②。惟时守令,有哲有愚③。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④; 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⑤。倡而不和,教尼不行⑥。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⑦。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⑧。通判颍川陈君侁⑨,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⑩,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则,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11)。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12),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旴江李觏谂于众曰(13): “惟四代之学(14),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15),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 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16)。草茅危言者(17),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圣君,俾尔由庠序(18),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 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19)。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20),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注释】 ①袁州: 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县。州学: 州办的学馆。②皇帝: 指宋仁宗。皇帝二十有三年指宋仁宗庆历五年 (1045)。制诏: 皇帝颁发的命令。③守令: 太守、县令。哲: 聪明。④屈力: 尽力。祗(zhi): 恭敬。⑤亡(wu): 同 “无”。诵弦: 古时读诗可配音乐诵读,有只是口诵的。泛指读书。⑥教: 教化。尼: 阻止。⑦三十有二年: 宋仁宗三十二年(1054)。范阳: 今河北省涿县。祖君无择: 即祖无择,字择之,上蔡 (今河南上蔡县) 人,进士。做地方官时,积极兴办教育。⑧称: 符合。⑨通判: 官名,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颍川: 今河南许昌市。陈侁 (shen): 福州长乐 (今福建省长乐县) 人,进士。⑩相: 察看。夫子庙: 即孔庙。(11)庑(wu): 堂下的廊屋。垩 (e): 白色土,指白色。丹漆: 红漆。举: 全部。法: 规定。(12)百尔: 一切。百,言多。(13)舍 (shi) 菜: 舍,通“释”,陈设; 菜,指芹藻类菜疏。古代学堂开学时,用芹藻之类的菜疏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仪式。谂(shen): 告诉。(14)四代: 虞、夏、商、周。(15)山西: 崤山以西,当时秦国的所在地。六国: 指战国时期函谷关以东的韩、魏 赵、齐、楚、燕六个国家。刘氏: 指西汉开国皇帝刘邦。(16)孝武: 指汉武帝刘彻。世祖: 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孳孳(zi): 同“孜孜”。努力不懈。灵、献: 指东汉末灵帝刘宏、献帝刘协。(17)草茅: 指在野无官职的人。危言: 直言。(18)庠 (xiang) 序:学堂。夏代称学堂为校,商代称庠,周代称序。(19)朝家: 朝廷。(20)徼: 通 “邀”,谋求。
【译文】 宋仁宗即位二十三年,颁发命令,命各州县设立学馆。那时的太守、县令,有聪明的,也有昏庸的。有的尽心尽力,恭敬地遵从皇上的恩德旨意办事; 有的空设学官,假借教化,马虎地写个奉诏文书,应付了事。有的接连几座县城,没有一点读书的声音。皇上在倡导,可是官员在下面不响应,教化受到阻碍,不能顺利推行。
仁宗三十二年,范阳人祖无择来做袁州的知州。他刚上任,就召集儒生们,了解到学馆残缺败坏的情况。他很怕人才荒废散失,儒学的功效会日益淡漠,不能符合皇上的旨意。通判官颍川人陈侁,听说后认为的确是这样,他们的意见能相合一处。于是察看了旧夫子庙,那里狭窄,不宜改建成学馆,便在州府的东面建造新学馆。那地方的土质干燥坚固,那地方地势向阳,要用的建筑材料都很好。学馆的殿堂、大门、廊屋,涂抹成黑色、白色、红色等各种颜色,全部都按规矩做。因此学生和老师都有各自的房屋,厨房和仓库排列有序,一切器具都准备好了,大家动手一齐操作。因工匠技术好,主管官员勤快,昼夜尽力工作,到第二年学馆就建好了。
举行开学祭祀先圣先师的日子要到了,旴江人李觏告诉大家说: “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办学情况,查考各种经书就可以知道了。秦国凭借崤山以西的力量,和六国激烈战斗,想万代称帝,然而刘邦一声号召,函谷关就守不住了,秦国的强兵健将,投降时惟恐落后,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诗书的道义久已废弃了,人们只看得见私利而不懂得道义。汉武帝即位于国家富足之时,东汉光武帝出身行伍,却都努力不懈地推行儒家学说,风俗教化的醇厚,一直延续到东汉灵帝、献帝的时候。那时身居草野却敢于直言的人,即便被杀头也不会后悔。功绩显赫使皇上不安的人,也都能一听到命令就交出兵权。割据称霸的各路群雄互相观望着,不敢丢去臣子的地位,还经历了几十年。教化团结人心到了这样的程度。今天这个时代遇到了圣明的皇帝,你们袁州得到了贤明的长官,使你们通过学馆的学习以沿着古人的足迹前进。天下太平,就讲习礼乐用以陶冶我们的百姓,一旦发生变故,尤其应该坚守道义节操,做臣子的要为皇上尽忠而死,做儿子的要为父亲尽孝而死,使得人们有所取法,并且有所信赖,这就是朝廷兴教立说的根本用意。如果只是玩弄笔墨用来谋求富贵官爵,这难道只是你们几个人的羞耻? 也还是治理国家的人的忧患。”
【鉴赏】 本文记叙了袁州学馆建立的经过,大力称赞了有儒家思想刚上任的袁州知州和通判官齐心合力办学的行动。紧接着举证历史上强秦遽亡汉朝兴盛的故事,深刻地说明兴教立学的重要性: 可以 “结人心”。尤其是 “一有不幸”,“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效果是那样的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儒家学说对人心的影响十分巨大,兴办儒学就是非常重要的事了。
文章结合秦汉两代的教训与经验进行对比论述,有说服力。语言平实,行文简洁,颇有深意。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404-4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