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痈四十八
夫便痈者,乃男子之疝也,俗呼为便痈。言于不便处害一痈,故名便痈也。便痈者,谬名也,《难》、《素》所不载也。然足厥阴肝之经络,是气血行流之道路也。冲任督脉,亦属肝经之旁络也。《难经》曰:男子有七疝是也。便痈者,血疝也。治之以导水丸、桃仁承气汤或抵当汤投之。同瘀血不散而治,大作剂料,峻泻一二十行。次以玉烛散,和气血、通经络之类则是也。世之[1]多用大黄、牡蛎[2]而已。间有不愈者,是不知和血通经之道也。
便痈就是指现代医学的肛周脓肿等病,此病应首选手术治疗,配合中西药物消炎、外治等方法,可以促进病情痊愈。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35例疗效观察
(1)初期未形成脓肿者,采用头孢哌酮钠或氨苄青霉素合用甲硝唑抗感染,同时配以清热解毒、凉血祛瘀软坚散结的中药,或使用双黄连口服,或注射液局部外敷鱼石脂软膏。
(2)脓肿形成者,除使用上述西药抗炎治疗外,均采用切开引流挂线术,对脓肿局部进行较彻底的处理。术后控便24小时,每日用高锰酸钾坐浴。术后给予清热解毒、托里排脓、生肌止痛中药,方用地榆槐角散合托里消毒散加减:地榆10克,槐花15克,当归10克,川芎9克,白芍15克,生地10克,黄芪20克,黄芩10克,茯苓9克,金银花各3克,赤小豆30克,陈皮9克,桃仁9克。治愈率100%。(李春生等.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9,3:27.)
2.中西医结合治疗深部肛门直肠周围脓肿44例
(1)中医辨证分型
肛门热毒型:局部红肿热痛,坐卧不安,伴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口渴喜冷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湿热下注型:红肿较重,肛门坠胀疼,身软倦怠,食欲不振,渴不多饮,大便燥结或稀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2)治疗方法
手术:切开挂线术,切开留皮桥、高位挂线术,多切口切挂术,分次术式。
辨证施治:脓肿切开后邪渐去正已伤,采用托里排脓汤为基础方。处方:银花15克,黄柏9克,土茯苓20克,蒲公英15克,皂刺9克,乳香9克,党参20克,生黄芪20克,当归6克,赤芍9克。肛门热毒型加川连、大黄、栀子;湿热下注型加薏苡仁、苍术、茵陈。术后2天起,每日1剂煎服。
外治法:每次便后创口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坐浴,用消炎生肌膏纱条(主要成分:铅丹、血竭、川连、黄柏)换药,后期用消炎生肌膏换药。对创口分泌物多可填塞橡皮条加强引流。(石荣等.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4,3:14.)
3.消疝汤治疗小儿疝气15例
治疝必先治气。治则以疏肝行气,散寒止痛为大法。消疝汤药物组成:乌药、小茴香、沉香、川楝子、荔核、甘草。偏气疝者(即小儿生气哭闹后出现)加木香、香附;偏疝(如小儿禀赋不足,腹壁薄弱,或因咳嗽、便秘而致),患儿阴囊湿疹,四肢不温者加干姜、肉桂;痛甚者加元胡、白芍以增其疏肝止痛之功。(王芳等.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28.)
临床新用
便痈就是指现代医学的肛周脓肿等病,此病应首选手术治疗,配合中西药物消炎、外治等方法,可以促进病情痊愈。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35例疗效观察
(1)初期未形成脓肿者,采用头孢哌酮钠或氨苄青霉素合用甲硝唑抗感染,同时配以清热解毒、凉血祛瘀软坚散结的中药,或使用双黄连口服,或注射液局部外敷鱼石脂软膏。
(2)脓肿形成者,除使用上述西药抗炎治疗外,均采用切开引流挂线术,对脓肿局部进行较彻底的处理。术后控便24小时,每日用高锰酸钾坐浴。术后给予清热解毒、托里排脓、生肌止痛中药,方用地榆槐角散合托里消毒散加减:地榆10克,槐花15克,当归10克,川芎9克,白芍15克,生地10克,黄芪20克,黄芩10克,茯苓9克,金银花各3克,赤小豆30克,陈皮9克,桃仁9克。治愈率100%。(李春生等.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9,3:27.)
2.中西医结合治疗深部肛门直肠周围脓肿44例
(1)中医辨证分型
肛门热毒型:局部红肿热痛,坐卧不安,伴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口渴喜冷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湿热下注型:红肿较重,肛门坠胀疼,身软倦怠,食欲不振,渴不多饮,大便燥结或稀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2)治疗方法
手术:切开挂线术,切开留皮桥、高位挂线术,多切口切挂术,分次术式。
辨证施治:脓肿切开后邪渐去正已伤,采用托里排脓汤为基础方。处方:银花15克,黄柏9克,土茯苓20克,蒲公英15克,皂刺9克,乳香9克,党参20克,生黄芪20克,当归6克,赤芍9克。肛门热毒型加川连、大黄、栀子;湿热下注型加薏苡仁、苍术、茵陈。术后2天起,每日1剂煎服。
外治法:每次便后创口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坐浴,用消炎生肌膏纱条(主要成分:铅丹、血竭、川连、黄柏)换药,后期用消炎生肌膏换药。对创口分泌物多可填塞橡皮条加强引流。(石荣等.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4,3:14.)
3.消疝汤治疗小儿疝气15例
治疝必先治气。治则以疏肝行气,散寒止痛为大法。消疝汤药物组成:乌药、小茴香、沉香、川楝子、荔核、甘草。偏气疝者(即小儿生气哭闹后出现)加木香、香附;偏疝(如小儿禀赋不足,腹壁薄弱,或因咳嗽、便秘而致),患儿阴囊湿疹,四肢不温者加干姜、肉桂;痛甚者加元胡、白芍以增其疏肝止痛之功。(王芳等.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