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中

2019-07-10 可可诗词网-古代民歌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这是一首出自男青年之口的与情人密约相会的情诗。
        全诗三章,内容相同,结构相同,重章叠咏,以加深抒发恋情。
        每章开头两句写青年小伙子劳作的情况和劳作的地点。“爰采唐矣?沫之乡矣。”“爰采麦矣? 沫之北矣。”“爰采葑矣? 沫之东矣。”这六句是说:到哪里去采唐菜?在朝歌的乡野。到哪里去采麦?到沫邑的北郊。到哪里去采葑?到沫邑的东郊。唐是春季作物,麦是夏秋作物,葑是秋季作物,从季节的变换、时间的推移,说明幽期密会不止一次。乡、北、东,既是劳作的场所,也是幽会的处所。从地点的转换,加深说明幽会之频繁。这就把一个小伙子自述其事的欢快神情描绘出来。郊野里那唐、麦、葑美好的景物,乡、北、东那广阔的旷野,一片生机勃勃,与小伙子此时此刻欢快的心绪紧密地融会在一起,景美,物美,情更美。于是勾起了昔日的回忆,似乎夸耀地设问作答: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这六句是说,如果问我把谁想?想的是那美丽的孟姜。如果问我把谁想?想的是美丽的姑娘孟弋。如果问我把谁想?想的是那美丽的孟庸姑娘。这里的孟姜、孟弋、孟庸,是小伙子所爱姑娘的名字,为了押韵,才变换了名字,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人。并不是像有人理解的一男爱三女,或三男爱三女。小伙子反复申明他所爱的情侣,足见他发自肺腑,一片真情。小伙子是如此,那位姑娘有加无减,更为痴情。三章反复申述“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这三句是说,她约我相会在桑林中,邀我在上宫,临别时送我到淇水上。由期而要,而送,说明幽会的全过程。先是幽会于桑中,尚属隐蔽场所,可能是初恋时的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的加深,而后幽会于上宫,已进入半公开状态。最后是淇之上,完全公开。这对初恋的情人幽会来说,是合乎情理的,非常自然的。随着幽会的逐渐公开,说明爱情越来越深。从她送他到淇水之上的公开行为看来,感情已有了较深厚的基础,婚期已为时不远了。读此,不禁使人想到《卫风·氓》中所写“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情景。
        本诗通过青年男女密约幽会,谈情说爱过程的叙写,反映了青年男女真挚的爱情,充满了爱情生活的幸福和欢乐。
        诗人写一对情人幽会的幸福与欢乐,并不是平铺直叙地直陈其事,而是采用了设问作答,铺陈排比的手法。全诗三章,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前四句两问两答;后三句运用排比,把人物的举止行动、精神状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收到了平铺直叙无可比拟的艺术效果。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