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塞北江南共一家,何须泪落怨黄沙。春酒半酣千日醉,边庭还有落梅花。
本篇是《大和》曲第四叠,是写对行役塞北的江南人的劝慰。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 这个行役塞北的江南人,对塞北的生活环境感到艰苦不能适应,所以才有了本篇对他的鼓励劝慰。
前两句是从积极方面作鼓励劝慰。“塞北江南共一家,何须泪落怨黄沙。”塞北,此指我国北方边地。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春秋、战国、秦汉时一般指今湖北的江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黄沙,沙漠之地。此两句言,“塞北”人与 “江南”人原为同一家人,何必淌眼泪,怨恨荒凉的沙漠呢?“泪落怨黄沙”,既形象活现地描绘出 “塞北”一片沙漠的荒凉环境,又生动逼真地描绘出“江南”行役者不适应“塞北”的艰苦生活环境的情景。语言十分准确精练。
后两句是退一步以饮美酒听音乐进行劝慰。“春酒半酣千日醉,边庭还有落梅花。”春酒,春作冬熟之酒。半酣,半醉也,酒兴正浓也。千日醉,为用典,谓一醉千日之酒也。《博物志·杂说下》:“昔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当醉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权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玄石,前来酤酒,醉向醒耳,往视之,云玄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俗云: 玄石饮酒一醉千日。”“一醉千日”,南朝梁人任昉已指出: “酒有千日醉,当是虚言。” (见 《梁书·刘杳传》) 至于“半酣千日醉”更属虚夸。作者只不过借“千日酒”代指醇力强的美酒而已。“落梅花”,羌笛曲名,又名《梅花落》。此两句言,边地(“边庭”)的地理环境虽然荒凉,其日常生活虽然艰苦,但却有令人产生乐趣的一面。即可以畅饮半酣即醉眠千日的春酒,欣赏经常吹奏的悠扬悦耳的羌笛乐曲《落梅花》。这足以使你感到兴奋与欣慰。
后两句,选取了酣饮春酒与倾听羌笛乐曲这个镜头,既是他人对行役塞北的江南人的劝慰,又是江南人在塞北的生活写照,从而充分表现出边塞的民俗与生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