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娘
青丝髻绾脸边芳,淡红衫子掩酥胸。出门斜撚同心弄。意恛惶,故使横波认玉郎。叵耐不知何处去,教人几度挂罗裳。待得归来须共语,情转伤,断却妆楼伴小娘。
《柳青娘》,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五代冯翊子子休《桂苑丛谈》指玄宗时的歌伎说:“国朝妇人有永新妇、御史娘、柳青娘,皆一时之妙也。”故此调是因著名歌伎柳青娘而得名。《柳青娘》原载《云谣集杂曲子》,共有两首,均写歌伎怨情。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
此词抒发的是一个被遗弃的歌伎寂寞悲苦心情。开头三句,是词中女主人公的一个“亮相”:她发髻如青丝,容颜秀美,身着淡红衫,绮门拈弄着同心结。同心,即同心结。同心结是由两股彩绳绾成连环回文的形式再抽紧而成的结子,象征男女“恩深情长”,经常作为爱情信物赠品。这首词中女主人公所拈弄的同心结,是她与“玉郎”爱情的证物。作品通过“弄同心结”这一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对情人的思念和期待。“意恛惶,故使横波认玉郎”二句,直接描写期待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恛惶,同 “徊徨”,犹“彷徨”,往返回旋的样子。故,久。使,用。横波,指目光,言其流动明亮如水。认,辨认识别。玉郎,古时女子对相好者的爱称。这二句,既写出了等待时间之长,又写出了辨认的聚精会神。女主人公在门外来回走动,东瞅西望,焦急万分,一心要从人群中认出玉郎来。
下片的首句紧承上片末句而来,写玉郎一去不归。玉郎是那么浮浪和轻薄,从前曾用虚情假意骗取了这位女主人公的爱情,可是一走之后,就音信杳无,又到别处厮混去了。“叵耐”逗出一点怨意。“虽叵耐,又寻思,怎生嗔得俨”。第二句写无意妆饰。女主人公“待郎郎不归”,心境不好,情绪不佳,无心梳妆打扮,所以挂起罗裳。“几度”明写多次的化装与卸装,暗写多次的希望与失望。结拍“待得归来”三句进一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希望与失望:想象着等他归来后应促膝谈心,但转思又令人悲伤,因他不再来作伴,已断绝往来。“待得归来须共语”一句所描述的意境,颇似李商隐的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语时”所写的意境。这愿望是美好诱人的,但不能成为现实。“情转伤”是一个陡然的转折。“断却妆楼伴小娘”,语气肯定,是女主人公根据自己的痛苦经历而作出的判断,是对曾经玩弄过她的那位轻薄少年的丑恶行径的揭露和斥责,浸透了这位受过糟蹋而终被遗弃的歌伎的悲愤的泪水。
这首词中的女主人公,是那么多情而温柔,可是她却被人欺骗、玩弄、遗弃;被遗弃之后,又只能默默地接受命运的摆弄,独自忍受着痛苦的折磨。作者这样写,至少在客观上从一个侧面揭露和控诉了当时的社会不平。
这首词在表面上没有写哀愁,而在骨子里却浸透了哀愁;在表面上没有写希望,而在骨子里却充满了希望。正是这种哀怨和希望的交织,使读者感到温情脉脉,春意绵绵,最足耐人寻味。好像品茗一样,太浓则转苦,太淡则寡味,只有在清淡之中含浓郁之味,在浓郁之中带清淡之气,才能给人一种真正的美好的享受。这首词的意境,就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
《柳青娘》,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五代冯翊子子休《桂苑丛谈》指玄宗时的歌伎说:“国朝妇人有永新妇、御史娘、柳青娘,皆一时之妙也。”故此调是因著名歌伎柳青娘而得名。《柳青娘》原载《云谣集杂曲子》,共有两首,均写歌伎怨情。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
此词抒发的是一个被遗弃的歌伎寂寞悲苦心情。开头三句,是词中女主人公的一个“亮相”:她发髻如青丝,容颜秀美,身着淡红衫,绮门拈弄着同心结。同心,即同心结。同心结是由两股彩绳绾成连环回文的形式再抽紧而成的结子,象征男女“恩深情长”,经常作为爱情信物赠品。这首词中女主人公所拈弄的同心结,是她与“玉郎”爱情的证物。作品通过“弄同心结”这一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对情人的思念和期待。“意恛惶,故使横波认玉郎”二句,直接描写期待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恛惶,同 “徊徨”,犹“彷徨”,往返回旋的样子。故,久。使,用。横波,指目光,言其流动明亮如水。认,辨认识别。玉郎,古时女子对相好者的爱称。这二句,既写出了等待时间之长,又写出了辨认的聚精会神。女主人公在门外来回走动,东瞅西望,焦急万分,一心要从人群中认出玉郎来。
下片的首句紧承上片末句而来,写玉郎一去不归。玉郎是那么浮浪和轻薄,从前曾用虚情假意骗取了这位女主人公的爱情,可是一走之后,就音信杳无,又到别处厮混去了。“叵耐”逗出一点怨意。“虽叵耐,又寻思,怎生嗔得俨”。第二句写无意妆饰。女主人公“待郎郎不归”,心境不好,情绪不佳,无心梳妆打扮,所以挂起罗裳。“几度”明写多次的化装与卸装,暗写多次的希望与失望。结拍“待得归来”三句进一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希望与失望:想象着等他归来后应促膝谈心,但转思又令人悲伤,因他不再来作伴,已断绝往来。“待得归来须共语”一句所描述的意境,颇似李商隐的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语时”所写的意境。这愿望是美好诱人的,但不能成为现实。“情转伤”是一个陡然的转折。“断却妆楼伴小娘”,语气肯定,是女主人公根据自己的痛苦经历而作出的判断,是对曾经玩弄过她的那位轻薄少年的丑恶行径的揭露和斥责,浸透了这位受过糟蹋而终被遗弃的歌伎的悲愤的泪水。
这首词中的女主人公,是那么多情而温柔,可是她却被人欺骗、玩弄、遗弃;被遗弃之后,又只能默默地接受命运的摆弄,独自忍受着痛苦的折磨。作者这样写,至少在客观上从一个侧面揭露和控诉了当时的社会不平。
这首词在表面上没有写哀愁,而在骨子里却浸透了哀愁;在表面上没有写希望,而在骨子里却充满了希望。正是这种哀怨和希望的交织,使读者感到温情脉脉,春意绵绵,最足耐人寻味。好像品茗一样,太浓则转苦,太淡则寡味,只有在清淡之中含浓郁之味,在浓郁之中带清淡之气,才能给人一种真正的美好的享受。这首词的意境,就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