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引俚语
处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
俚语,是只在某一地区内通行的比较土的口语词。也就是方言俗语。《五代史 ·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苏轼所引俚语,也就是王彦章对人所说的一类俚语。
“处贫贱易,耐富贵难”,“处贫贱易”,就是所面临贫穷境地,处于地位低下的情况,容易忍受。朱熹《四书集注 ·论语·雍也》“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然而人们往往“耐富贵难”,这“耐”是受得住,禁得起的意思。就是说有些人,发人财,作了官,有钱有势之后,就难以安分守己,依靠自己的财力和权势,做一些不仁不义的事,甚至干出一些损害国家危害民族的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 “为富不仁”。这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
“安劳苦易,安闲散难”,说的是人们在劳苦中容易安处,而在闲散中却不能安处。在封建社会中,处于劳苦地位的都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百姓。在封建社会中,能够闲散无所事事的都是那些统治阶级,他们决不能安处,他们仰仗权势,欺压剥削百姓,为非作歹,做尽坏事,所以说“安闲散难”。
“忍痛易,忍痒难”,人们在疼痛时是可以忍受的,然而在痒时却难以忍受。这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这首俚语,用了三组对比句子,说明在封建社会中常见的事理,这些道理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从无数的事例中总结出来的。在封建社会中具有普遍意义,所以才能在民间广泛流传。
这首俚语,三组句子,都是难易相对。既通俗又易懂,都是民间口语,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哲理意味,给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