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破玉歌·怨
为冤家鬼病恹恹瘦,为冤家脸儿常带忧愁。相逢拉住乖亲手,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就死在黄泉,在黄泉,乖,不放你的手。
《劈破玉歌》也称《劈破玉》,是明代万历年间兴起的一种民间曲调。
明代的民歌多为情歌,而情歌又多为妇女所唱。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受传统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摧残的妇女,命运最为悲惨,所受的痛苦最为深重,她们对封建压迫的反抗,要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愿望就非常强烈。她们一面逐渐接爱新观念,不愿继续成为男子的附庸,一方面又因为政治、经济和传统的原因,她们还不可能完全摆脱附庸的角色。难断的依赖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的糅和,使她们对专一纯真的爱情的追求远比一般男性来得坚定、执著、强烈。这本来就会遭到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更残酷的迫害,再加上一些男子在爱情上轻率不认真的态度或“重利轻别离”等,就更加深了她们的愁苦。因此,反映妇女在爱情上的失恋、相思、痛苦和哀怨的情歌,在明代的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劈破玉歌·怨》就是这样的一首。
“为冤家鬼病恹恹瘦,为冤家脸儿常带忧愁。”恹恹,因患病而精神不振的样子。“恹恹瘦”,“常带忧愁”,写出了这位怨女现时的状况。她满面病容,玉肌消瘦,愁云惨淡,神情凄凉。本是相思病,她称之为 “鬼病”,一个“鬼”字,怨情顿现。往昔的她,日日如穿花蝴蝶,脸儿何曾带忧愁,身儿何曾恹恹瘦?可如今……她怨,怨狠心的人儿不似她情深,轻易离家走;她恨,恨自己任由他去放了手。怨恨交加,更兼以“剪不断,理还乱”的绵绵情丝,她怎能不愁,怎能不病,怎能不瘦?在爱情上,女性所承受的负担历来都往往重于男子,她们所经历的痛苦更是如此,这实在是弱女子的不幸。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在当时,特别是出于一位女性之口,是有悖于封建礼教、封建伦理道德的,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真挚爱情的大胆追求。这一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时调小曲的结尾,这位病中怨女坚定地表示:就是死了,在黄泉之下,我也绝不再放开你的手。一个“乖”字,叫得亲切,叫得热烈,叫得情深意长。黄泉之下犹携手,这表明她对纯真爱情的追求是何等的诚挚炽烈,何等的至死不渝!“生则愿同衾,死则愿同穴”,李三郎千古情语再一次在这里得以体现。
这首以“怨”为题的民歌,所表达的并不是对情郎的怨恨之情,它抒发的是痴情怨女渴望得到爱情的滋润而又难以满足的幽怨。这里,我们只能被她那诚挚的情、滚烫的爱所深深打动。
《劈破玉歌》也称《劈破玉》,是明代万历年间兴起的一种民间曲调。
明代的民歌多为情歌,而情歌又多为妇女所唱。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受传统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摧残的妇女,命运最为悲惨,所受的痛苦最为深重,她们对封建压迫的反抗,要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愿望就非常强烈。她们一面逐渐接爱新观念,不愿继续成为男子的附庸,一方面又因为政治、经济和传统的原因,她们还不可能完全摆脱附庸的角色。难断的依赖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的糅和,使她们对专一纯真的爱情的追求远比一般男性来得坚定、执著、强烈。这本来就会遭到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更残酷的迫害,再加上一些男子在爱情上轻率不认真的态度或“重利轻别离”等,就更加深了她们的愁苦。因此,反映妇女在爱情上的失恋、相思、痛苦和哀怨的情歌,在明代的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劈破玉歌·怨》就是这样的一首。
“为冤家鬼病恹恹瘦,为冤家脸儿常带忧愁。”恹恹,因患病而精神不振的样子。“恹恹瘦”,“常带忧愁”,写出了这位怨女现时的状况。她满面病容,玉肌消瘦,愁云惨淡,神情凄凉。本是相思病,她称之为 “鬼病”,一个“鬼”字,怨情顿现。往昔的她,日日如穿花蝴蝶,脸儿何曾带忧愁,身儿何曾恹恹瘦?可如今……她怨,怨狠心的人儿不似她情深,轻易离家走;她恨,恨自己任由他去放了手。怨恨交加,更兼以“剪不断,理还乱”的绵绵情丝,她怎能不愁,怎能不病,怎能不瘦?在爱情上,女性所承受的负担历来都往往重于男子,她们所经历的痛苦更是如此,这实在是弱女子的不幸。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在当时,特别是出于一位女性之口,是有悖于封建礼教、封建伦理道德的,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真挚爱情的大胆追求。这一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时调小曲的结尾,这位病中怨女坚定地表示:就是死了,在黄泉之下,我也绝不再放开你的手。一个“乖”字,叫得亲切,叫得热烈,叫得情深意长。黄泉之下犹携手,这表明她对纯真爱情的追求是何等的诚挚炽烈,何等的至死不渝!“生则愿同衾,死则愿同穴”,李三郎千古情语再一次在这里得以体现。
这首以“怨”为题的民歌,所表达的并不是对情郎的怨恨之情,它抒发的是痴情怨女渴望得到爱情的滋润而又难以满足的幽怨。这里,我们只能被她那诚挚的情、滚烫的爱所深深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