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急催玉(自那日)
自那日手挽手,诉衷情,难舍难分去。细叮咛,重嘱付,曾许下归期。到如今屈指儿算将来,数将去,眼巴巴,意悬悬,不见情书捎寄。闷将来卸倒在床儿,手摩摩胸儿。我想我的情儿,待他的意儿,仔细思量,那些亏负了你,亏负了你?
这也是一首写闺中相思的情歌。其抒情的缠绵缱绻,又自与他篇不同。
第一层为前两句,写分离。首句侧重描绘情态: “手挽手”表明他们已不是初相识,他们已跨过初恋,步入热恋;因而,分别在即,她已抛却了少女的羞涩,把臂情郎诉衷情了。“难舍难分去”与 “手挽手”回应,更见其情意绵绵。第二句侧重描绘语言。“叮咛”、“嘱付(咐)”的变式反复,表明了她情深意浓; “细”,表明她体贴入微; “重”,点出她情真意切。在仔细的叮咛,一遍又一遍的嘱咐中,有她的关切和担忧,更有她的期望和要求。在古代,交通工具的落后(且不说封建势力的阻挠破坏),导致了人们 “相见时难”,而“相见时难”又必然造成“别亦难”。因此,抒写离愁别绪的作品,在古代文学中,特别是在诗词曲赋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在多如繁星的以离别为素材的作品中,表现手法及风格是不尽相同的。以北宋俗文学代表者、著名的大词人柳永为例,他在 《雨霖铃》中曾摄下这样一个离别镜头: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无语凝噎,含蓄深沉,为历代名家所称道。但它仍与民歌有着较大的差异,不似这首民歌这样泼辣、率真,表现出劳动人民坦直、爽快的质朴本色。“曾许下归期”,是情郎哥对她的承诺,也是下文拓发的契机。后大半的人物活动,莫不由此生发而出。
第二层为第三句,写企盼。“屈指儿算将来,数将去”,是抓细节,写神态,展示了人物的深层心理。一个扳指细算,写出了少女稚气未尽、痴态可掬,也写出了她渴盼归期心切,度日如年。“眼巴巴,意悬悬”,刻画神情,形态逼真;两处叠字,再加以口语入歌,表达更通俗形象,真切感人。到头来,却是“算将来,数将去”,归期又误; “眼巴巴,意悬悬”,人书皆空。只一句,便把一位屈指盼郎、望穿秋水的少女形象活脱脱地推到读者面前。仅此一点,便足可证明,明代民歌的语言极为简洁生动,表现技巧也相当纯熟。
最后两句是第三层,写反思。归期失期,人未归音信也无,热切的盼望变成失意的惆怅,再度变成百思难解的苦恼,“卸倒”一词很形象,表现了她心力交瘁、无力瘫倒的状态。摩胸,即抚胸,拍抚着胸。这是仰面倒在床上百般思索、 心自问的习惯性动作。 她仔细地回忆着相识以来的每一个镜头,仔细思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仔细地重温着自己对他的深情厚意,始终没找出一丝差错。既然自己没有什么不是之处,可他为什么至今人不归,连音信也没有呢?于是,她又陷入更深的痛苦、不解和郁闷中。“那些儿亏负了你,亏负了你”,是自己的反思,也是对情郎的薄嗔和疑惑。无论反思也好,薄嗔、疑惑也好,都无不表露了她对心上人的一腔痴情。
这是一首很讲究章法的民歌。写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叮咛嘱咐,为的是引出许下的 “归期”。扳指数日,算的是归期,归期无期,才退而盼书。闷而卸倒,摩胸思量,皆因归期未归而产生的自我反思及对心上人的薄嗔、疑惑和几许不解。没了 “归期”,前两句便无着落,后三句也难发轫。以 “归期”为焦点和辐射中心而成篇,不仅使整首民歌结构上严谨无间,更极准确地抓住了人物心态。
时间跨度大,人物心理刻画细腻而富有层次,是这首民歌的又一大特点。它从分别开始,历经漫漫的企盼,一直写到反思。其间有女人公分别时的执手叮嘱,难舍难分;企盼时的扳指细算,望眼欲穿;更有她反思时的摩胸思量,忧心忡忡。痴情不渝,无悔无恨;虽有薄怨,却怨而不怒,表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克己韧忍、温柔贤慧的女性风范。一首不足九十字的民歌,能如此形象而真切地反映出长时间跨度中人物各阶段的深层心理,真不能不令人 “骇叹”。
这也是一首写闺中相思的情歌。其抒情的缠绵缱绻,又自与他篇不同。
第一层为前两句,写分离。首句侧重描绘情态: “手挽手”表明他们已不是初相识,他们已跨过初恋,步入热恋;因而,分别在即,她已抛却了少女的羞涩,把臂情郎诉衷情了。“难舍难分去”与 “手挽手”回应,更见其情意绵绵。第二句侧重描绘语言。“叮咛”、“嘱付(咐)”的变式反复,表明了她情深意浓; “细”,表明她体贴入微; “重”,点出她情真意切。在仔细的叮咛,一遍又一遍的嘱咐中,有她的关切和担忧,更有她的期望和要求。在古代,交通工具的落后(且不说封建势力的阻挠破坏),导致了人们 “相见时难”,而“相见时难”又必然造成“别亦难”。因此,抒写离愁别绪的作品,在古代文学中,特别是在诗词曲赋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在多如繁星的以离别为素材的作品中,表现手法及风格是不尽相同的。以北宋俗文学代表者、著名的大词人柳永为例,他在 《雨霖铃》中曾摄下这样一个离别镜头: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无语凝噎,含蓄深沉,为历代名家所称道。但它仍与民歌有着较大的差异,不似这首民歌这样泼辣、率真,表现出劳动人民坦直、爽快的质朴本色。“曾许下归期”,是情郎哥对她的承诺,也是下文拓发的契机。后大半的人物活动,莫不由此生发而出。
第二层为第三句,写企盼。“屈指儿算将来,数将去”,是抓细节,写神态,展示了人物的深层心理。一个扳指细算,写出了少女稚气未尽、痴态可掬,也写出了她渴盼归期心切,度日如年。“眼巴巴,意悬悬”,刻画神情,形态逼真;两处叠字,再加以口语入歌,表达更通俗形象,真切感人。到头来,却是“算将来,数将去”,归期又误; “眼巴巴,意悬悬”,人书皆空。只一句,便把一位屈指盼郎、望穿秋水的少女形象活脱脱地推到读者面前。仅此一点,便足可证明,明代民歌的语言极为简洁生动,表现技巧也相当纯熟。
最后两句是第三层,写反思。归期失期,人未归音信也无,热切的盼望变成失意的惆怅,再度变成百思难解的苦恼,“卸倒”一词很形象,表现了她心力交瘁、无力瘫倒的状态。摩胸,即抚胸,拍抚着胸。这是仰面倒在床上百般思索、 心自问的习惯性动作。 她仔细地回忆着相识以来的每一个镜头,仔细思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仔细地重温着自己对他的深情厚意,始终没找出一丝差错。既然自己没有什么不是之处,可他为什么至今人不归,连音信也没有呢?于是,她又陷入更深的痛苦、不解和郁闷中。“那些儿亏负了你,亏负了你”,是自己的反思,也是对情郎的薄嗔和疑惑。无论反思也好,薄嗔、疑惑也好,都无不表露了她对心上人的一腔痴情。
这是一首很讲究章法的民歌。写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叮咛嘱咐,为的是引出许下的 “归期”。扳指数日,算的是归期,归期无期,才退而盼书。闷而卸倒,摩胸思量,皆因归期未归而产生的自我反思及对心上人的薄嗔、疑惑和几许不解。没了 “归期”,前两句便无着落,后三句也难发轫。以 “归期”为焦点和辐射中心而成篇,不仅使整首民歌结构上严谨无间,更极准确地抓住了人物心态。
时间跨度大,人物心理刻画细腻而富有层次,是这首民歌的又一大特点。它从分别开始,历经漫漫的企盼,一直写到反思。其间有女人公分别时的执手叮嘱,难舍难分;企盼时的扳指细算,望眼欲穿;更有她反思时的摩胸思量,忧心忡忡。痴情不渝,无悔无恨;虽有薄怨,却怨而不怒,表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克己韧忍、温柔贤慧的女性风范。一首不足九十字的民歌,能如此形象而真切地反映出长时间跨度中人物各阶段的深层心理,真不能不令人 “骇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