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抒情杰作。诗写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二月,他再次入相的赴京路上、泊船瓜洲古渡之时。瓜洲,在今江苏扬州邗江县长江之滨,隔江与古代名城京口(今江苏镇江)遥遥相望。自六朝以来,它就是金陵(今南京,宋时称江宁)的一大门户。大运河开通后,它更是由江入河、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王安石从十七岁起就住在江宁秦淮河畔,考中进士后又曾任过江宁、常州(今属江苏)的地方官。他熟悉江南,热爱江南,把江宁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熙宁八年他恢复了相位,告别江宁,取道瓜洲,由大运河北上汴京(开封)。这次复相,意味着对他前期改革的肯定,意味着他将能在神宗的支持下刷新政局、开创新机了。此时此刻,一种将要为国家一展雄才的欢娱充溢着他的整个身心;然而,他毕竟是一位身历风霜的政治家,对前程并不抱有幻想,倒不乏丝丝愁绪、隐隐耽忧。就在这种明快而不飘浮,欢乐而不放纵的情感基础上,在他长期的江南生活的土壤中,诞育了这首小诗。
京口瓜洲,一水相连,泊舟其间,置身于茫茫白水、寥廓江天之中,放眼四望,思绪翱翔。当王安石把目光投向来路时,数重山的那边,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第二故乡:钟山,即紫金山(这里是江宁的代称)。哦,那水绕山环的金陵,多么地撩人情思!久立船头,清风拂拂,让人周身和畅。纵目处,诗人发现,江南大地,春风过处,已是染上了一片新绿。绿,是生命的使者、希望的使者,她的到来,宣告冷寂萧条的严冬已过,万物争春的时节已经到来,这怎能不让诗人无比激动!但愿春风伴我,早入京华,待到事功有成,在明月清辉之下——啊,久立船头,不知不觉间已是红日西沉,月华满天了——我将回到这里,回到钟山,回到绿的怀抱之中;万一事功遇阻,那么,山林绿野正是我最好的归宿,但不知这个日子又将在何时来到。
本诗短小,用语也极其浅近,但在王安石的精心调配之下,看似平淡的字眼,竟涵蕴了无穷的情致。“一水”、“只隔”,便把京口瓜洲江宁之间开阔的地理空间匀联成一片异常亲近的心理画面,既旷远,又宁一,与作者的心境贴合为一了。“又绿”的“又”,“何时”的“何”,分别是朗读后两行诗句的语音重点。一个“又”字,便托出了诗人捕捉到早春信息时的满腔喜悦;一个“何”字,又活活画出了诗人低头思忖、叩击心灵、预卜归期的遐想情态,写得灵动而不滞着,情思悠远而不低沉。
作者又是一位丹青妙手,他善于用纯净的画面运载其悠然情思谐调地契入读者的心田。试瞑目一想:京口瓜洲与钟山之间,一水相连,数山点染,这是怎样素洁的一幅长卷!在这个底色上,一阵春风,又敏捷而欢快地刷上了一层嫩绿,这又给人们带来多少新奇的喜悦!然后,作者又似乎不经意地把这整个画幅置于皎皎月华之中,让山光、水色、人影、轻舟,都融合为清明朗洁的一体,这又多么地惹人心驰神往!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王安石久居江南,却能始终保持对于绿的敏感而浓烈的诗情,他是捕捉绿的一位精灵。他曾在江宁邻居湖阴先生的壁间写诗一首,其中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名句,是歌咏绿的。本诗中,他曾试用过“又到”、“又过”、“又入”、“又满”等词,最后还是选定了“又绿”一词。绿,是这样地沁入心脾,使作者如此倾心,不是偶然的。无形无隐的春风借这个绿字,化成了有形有色的画,真是妙夺天工。顺适浅近的语感使人产生一种妙句天成、顺手拈来的错觉,其中原是有深厚的生活积累与千锤百炼的文字功底的。
-
屈原·东君
[2019-05-14]
-
李商隐·乐游原
[2019-05-14]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019-05-14]
-
翁卷·乡村四月
[2019-05-14]
-
寇准·书河上亭壁四首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