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

2019-05-14 可可诗词网-古代诗歌精选 https://www.kekeshici.com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最有名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秋天,即他晚年流落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之时。古代有九月九登高的习俗,此诗即诗人登高有感而作。

诗的开首四句,是对登高所见秋景的描绘。夔州本多高山,又值秋月登高,自然有“风急天高”之感。渚,是水中小洲,因夔州四周多水,所以登高后见到沙渚,也是很自然的。秋水澄清,故能显出“渚清”和“沙白”。夔州地靠巫峡,巫峡多猿,其鸣甚哀,因此,能在阵阵秋风中闻到猿的衰鸣。而江上多鸟,鸟因风急而打旋。首联就这样真实地写出了夔州山和水的具体的秋天景象。颔联二句和首联相对,仍然写山和水的秋景,但和首联不同,它从大处落笔,写得更加传神。因为风急,故叶落萧萧,江流滚滚。读到“落木萧萧下”,自然会想起《楚辞》“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的诗句,《山鬼》中又有“风飒飒兮木萧萧”,杜甫融合二者,创造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使形象更加具体可感。总之,这四句诗,一粗一细,一虚一实,写尽了登高所见秋景,为以下的悲秋作了铺垫。

诗从颈联始转入集中抒情。颈联写得非常凝炼。“万里”,是说离家有万里之遥;“作客”,指客居夔州;“百年”犹言一生。又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构成了悲秋的最重要部分。这短短十四字中便含有八九层可悲的意思: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当此重九佳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谢,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六可悲;身体健旺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性的多种多样的,八可悲;光阴可贵,而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作此诗时杜甫年五十六),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真是包括了无限的感慨!我们非常佩服诗人高度的概括能力。诗的尾联,继续写悲秋,只不过内容更加侧重在眼前。“繁霜鬓”,是说白发日多,因为“艰难苦恨”,自然地白发日多了。“潦倒”是衰颓的意思,因为多病故“潦倒”。特别是时下,诗人因患肺病又戒了酒,连借酒消愁排遣苦闷都不能做到,岂不更可愁可恨!

杜甫的这首悲秋诗,不同于文人骚客的无病呻吟,它凝聚着诗人毕生艰难追求而不遇的感喟。虽然仍是一首悲歌,但给人的感觉,并不是一味哀伤,而蕴含着悲壮的感情,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诗人那种阔大的胸怀。在艺术上,前四句写景,景中含情;后四句即景抒怀。语言精炼,对仗自然,不仅句句对,而且末两句使用了当句对法,“艰难”对“苦恨”,“潦倒”对“新停”。难怪胡应麟评《登高》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