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晚晴

2019-05-14 可可诗词网-古代诗歌精选 https://www.kekeshici.com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宣宗大中元年(847),在人生道路上久历坎坷的诗人,以幕僚身分跟随对他颇为知遇的桂管观察使郑亚远赴桂林。初夏的一个傍晚,久雨新晴,空气清澄,夕晖照映,自然界充满生机,诗人的心境也一时变得明朗起来,写下这首格调清新、托寓深微的诗篇。

首联从览眺晚晴的地点(俯临曲城的幽静住所)、时间(气候清和的初夏)两方面着笔。首句“俯”字点醒凭高览眺,次句“清”字则概括地显示了环境景物特点。颔联正面着题,但不是用力刻画晚晴景物,而是着重抒写对晚晴的独特主观感受。诗人于眼前诸多景物中特取生长在幽僻处的小草,虚处用笔,想象大概是天公有意怜惜其久遭霖雨之苦而特意为之放晴,使它得以沾沐晚晴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将自己的身世遭逢之感投身于物、融注于物,从而使这细小平凡的幽草无形中带有人生命运的象征意味。过去的困顿境遇使他倍感眼前境况的可慰,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晚晴”这个寓含着人生哲理的诗句来。晚晴美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叹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惆。然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却并不过多考虑它的短暂而主要着眼于它给世界带来明朗与生机。如果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由于叹惋夕阳的即将消逝而使它笼罩上一层浓重的阴影,那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却更多地是从过去与现在的对照中引出对美好“晚晴”的分外珍重。

腹联转而对晚晴景物作工致描画。上句从侧面写,写景路线由内而外。雨后晚晴,云收雾散,空气清澄,凭高眺望,视线更为广远,故说“并(更)添高阁迥”。下句从正面写,路线由外而内。夕阳的余辉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了一片光明。由于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而柔和,故说“微注”。二字刻画夕晖悄然流动的意态精细入微,仿佛可以触摸到它的柔和光波,感受到它在流注时发出的轻微声响。这一联在写景中自然流露出一片澄明心境。诗人的视野变得更加阔远,心灵的窗户也似乎被晚晴余辉照亮了。

末联由静物转向动物,通过飞鸟归巢的倩景进一步表现晚晴。“巢干”“体轻”切“晴”,“归飞”切“晚”。宿鸟归飞,通常是容易触动旅人羁愁的,这里却成为喜晴情绪的烘托。古诗有“越鸟巢南枝”之句,此处写越鸟归巢,带有自况意味。它正象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轻松的诗人的化身。

《晚晴》的托寓,具有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的特点。诗人不是为了寄托而刻意设喻,而是在览眺晚晴时情与景遇,思与境偕,自然引发出对人生遭遇和人生态度的联想,而且并不直接表述,只是隐寓于对晚晴景物的感受与描画之中,因而显得浑融无迹。这样的寄托,才是寄托的上乘。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