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听颖师弹琴》

2025-01-03 可可诗词网-古典诗词作品精讲 https://www.kekeshici.com

        

(杂言古风)


          全诗十八句,前十句模写弹琴的乐声;后八句是写听琴者的反应。
          先看前十句:
          原 诗: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诠 释】
          [注]昵,同“暱”,是“昵”的异体字。昵昵,即亲近之意。
          相尔汝,以尔、汝相称呼,相尔汝,表示亲昵。语出六朝江南民间情歌《女歌》,其中歌辞的每句用“尔”或“汝”,以表彼此关系的亲昵。
          [译]初听琴声,有如少男少女的“悄悄话”,附着耳边,卿卿我我,恩恩怨怨地互诉衷肠,互表亲热的情状,充满了柔情蜜意。
          原 诗: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诠 释】
          [注]划然,即骤然间。
          轩昂,形容精神振奋的样子或言气势不凡。此为高扬。
          [译]接着,琴声骤变:哇的一声,像一支“战士进行曲”奏了起来,勇猛战士们齐挥戈跃马冲入沙场,与敌人厮杀。
        【赏 析】
          这首听琴诗,作者用摹拟轻声柔音起句,以写古琴之泛声,使得一些谙诗知乐的大师们,也误以为颖师弹的是琵琶,而非古琴。昔者薛雪曾为之辨曰:“《颖师弹琴》是一曲泛音起者,昌黎摹写入神,乃以昵昵二语为似琵琶声。”其实,诗歌摹绘琴声,呈现了起伏跌宕之姿:忽而轻柔细碎,忽而高亢雄壮;然后,又由刚转柔,一片悠扬之声。接着,又翻上一层,让众鸟喧鸣的热闹场景代替那幽静安谧的环境。
          原 诗: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诠 释】
          [注]蒂,原作“蔕”,是今通行“蒂”的异体字,是花或瓜果同枝茎相连的部分。无根蒂,此指云絮飘浮无定着。
          [译]此二句形容琴声远扬,悠悠不尽,(经过一场拟似的浴血奋战),天朗气清,在寥廓天地间飘着轻盈的飞絮和流云,给人以一种捉摸不定的逗人情思。
        【赏 析】
          据宋人许彦周评此诗云:“韩退之《听颖师弹琴》诗云,‘浮云随飞扬’,此泛声也,谓轻非絲,重非木也。喧啾……凤凰,泛声中寄指声也。‘跻攀……不可上’,吟绎声也。‘失势……千丈强’,顺下声也。仆不晓琴,闻之善琴者云,此数声最难工。”(详见《彦周诗话》)
          原 诗: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诠 释】
          [注]见,此处宜读“现”,因此不是“眼所见”,而是在声中出现。
          跻攀,跻,即登。跻攀,意指调曲已越弹越高,有如攀登高峰。
          分寸不可上,是说高到不能再高了,发出了最强音。
          千丈强,对此有二说:一说,指千丈有余,极言其低。又一说,“此声由急响而注于微末,故云‘失势一落千丈’,既落不可便已,即又过弦而振起,故又云‘强’也。”(王文诰语)以后说为佳。
          [译]正当人们被带入悠扬气氛之中时,突然闻到群鸟齐喧,啁啾不已,又让你仿佛听见一只凤凰翩然高举,独唱孤鸣,声音是那样地嘹亮,那样动人心弦。
          最后,颖师手足并举,又作攀登高峰那样的弹奏:前进是那样地艰难,每上一分一寸也要化大气力。形容调门已至“高八度”,不能再高了。但还是在攀呀攀,往上登,结果,忽然失势,一落千丈,似乎从峰顶跌落深渊,但未及渊底,却又振起。
        【赏 析】
          这一大段的最后两句,是否仅仅写琴声的起伏顿挫呢?从本篇诗中的“湿衣泪滂滂”和作者的坎坷经历来看,似乎不止于此,很可能别有什么兴寄。比如,包含着对自己境遇的慨叹等。
          宋人蔡絛在《西清诗话》中曾作过这样的评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言轻柔细屑,真情出见也。‘划然变轩昂,男士赴敌场’,精神馀溢,耸观听也。‘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开阔随飞扬’,纵横变态,浩乎不失自然也。‘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观颖孤绝不同流俗下俚声也。‘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起伏抑扬,不主故常也。皆指下絲声妙处,惟琴为然。琵琶格上声,乌能尔焉?”
          直接写琴声的诗句,至此而止。下边八句,主要写作者听琴后的感受与反应——其实,还是从另一侧面来烘托乐声。
          再看后八句:
          原 诗:

              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诠 释】
          [注]嗟余,自我叹息。
          未省,自谦之辞。省,(xǐng,醒)懂得。未省,即不懂得。
          丝篁,指丝竹、弦管,泛指管乐器,此借指音乐。
          滂,流溢的样子。
          [译]诗人说自己白白生了两只耳朵,听不懂音乐,不能深谙其中的玄妙之处。更未听到过像颖师琴声的忽泛忽约,忽涩忽滑,忽宏忽细,变化莫测。尽管自己不懂,可还是被它深深地感动了:先是坐立不安,在一旁听琴,时立时坐,继而涕泪沾襟。这种强烈的人心震撼,教我再也忍受不了了,于是,举手急忙制止,不忍卒听了。
        【赏 析】
          这里起首两句,作者以其自谦,再赞琴手技艺之高超;接下四句,更以切身体悟,从另一个角度,极赞琴声摄人魂魄的强大之艺术魅力。
          原 诗: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诠 释】
          [注]能,本领高超,此指他擅长弹琴。
          冰炭置肠,比喻情感受到急烈的震动。此用《庄子·人间世》之典。云:“……喜惧战于胸中,因已结冰炭于五藏(脏)矣。”
          [译]说颖师这位高僧的琴技实在太高明了,以至于:琴声一下引人进人欢欣的乐园,一下又将人推下苦恼的深渊。正如把不可同炉的冰炭共置于我自己的胸中一般,令人经受不住这种剧烈的感情震动。
        【赏 析】
          这一大段的最后两句,一方面进一步渲染琴艺之高超,同时诗人也借以倾吐自己胸中之块垒。这个诗尾的结句,实在是极妙了。它不简单地、概念地大呼:“这琴弹得好极了!好极了!”或者抽象地说:“给我以最好的美的享受”之类话,而是用自己的深切感受,把音乐的效果,通过具象化手法反映了出来,实在值得好好体味。
          此诗表现音乐的最大特色是:“以形写声”手法。它把颖师所弹的古琴乐曲的千变万化,琴声的高低疾徐,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都准确地反映在诗篇之中。并且又让人们在琴师所营造的音乐艺术境界里感受着各种感情的剧烈变化:既喜又惧,且哀且乐,百感丛集,莫可名状。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