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落花歌

2023-03-09 可可诗词网-古典诗词作品精讲 https://www.kekeshici.com

        

龚自珍


        出丰宜门一里,海棠大十围者八九十本。花时车马太盛,未尝过也。三月二十六日,大风; 明日风少定,则偕金礼部 (应城)、汪孝廉 (潭) 朱上舍 (祖毂)、家弟 (自谷) 出城饮而有此作。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盦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娥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难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 《维摩》 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暝目观想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此诗写于道光七年(1827)四月末之暮春花落之际。据诗前小序称,作者偕友人金应城,汪潭、朱祖毂和其弟龚自谷同游北京丰宜门(即金代京城中都之南城门,旧址在今右安门与丰台间)外的三官庙,观赏海棠花落花的美景,有感作此诗。
        三官庙,据张祥河《关陇舆中偶记》:“京师丰宜门外三官庙,海棠最盛,花时为士大夫讌集之所。”故又名花之寺。
        落花,此指海棠花。《群芳谱》载:“海棠凡四种,皆木本。一名贴梗,丛生,花色深红,其花贴于梗上,故名‘贴梗’。叶间或三蕊五蕊,如金粟,须如紫丝。其一名垂丝,树生柔枝,长蒂,花色浅红。其一名西府,树略高,花色浅绛,如涂胭脂,叶茂枝柔。其一名木瓜海棠,以其生子如木瓜可食者,枝叶花色,俱类西府。花虽有四,俱有色无香,世人珍重见于赋咏者,大约皆西府耳。”
        这是一首不同于流俗之诗,自古有赏花诗,或者只有悼花落诗,而从无见过欣赏落花诗。龚自珍却于此大写落花之奇美,构思奇妙,想象丰富,语言绮丽,意境鲜新,具有光怪陆离之美。
        

* * * *


        全诗篇幅较大,计二十七句,大体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1-9)偕友送春;
        第二层:(10-19)落花奇景;
        第三层:(20-27)寄望“不尽花”。
        以下逐层详解——
        

第一层:偕友送春


        先看前四句: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西郊车马一朝尽,定盦先生沽酒来赏之。
        这是说,北京西郊的落花景象实在是天下奇观;可是,自古只有伤悼花落诗,而无欣赏落花诗。西郊花落了,达官贵人车马的踪迹也不见了,我定盦先生却偏偏买酒来欣赏落花。定盦,即龚自珍之号。此“定盦先生”,是作者自指,以下均同。
        接着,看下边四句: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诗人说,我那时(花盛时)去探春,别人不觉察,不感奇怪;我此时去送春(春暮时探春),去欣赏落花,人们就认为可笑了。找来朋友三四个出城一看,呀! 大家脸色都变了,吓呆了。
        为什么?究竟是什么东西,使这些“送春者”们竟如此惊恐失色呢?
        请看诗歌下一层意思——
        

第二层:落花奇景


        这是诗篇的主体部分,先看前边四句——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诗人在此引入一个“昆阳之战”的典实。昆阳,今在河南叶县境内。《资治通鉴》(卷三十九)载(大意):西汉王莽军四十三万重重包围昆阳城,而城内刘秀亲率汉军八九千人与之决战。结果王莽军大败,伏尸百余里。适值风雷交加,河水暴涨,溺死者以万计,水为之不流。此后,王莽政权迅速瓦解,恢复刘汉统治。此用以喻海棠花纷纷落英的情景。
        诗歌说,那落花有如钱塘夜潮,奔腾汹涌;又好像古之“昆阳大战”,敌在一个早上即全线溃败;还好似八万四千个仙女洗完了脸,一齐向这个地方倾倒胭脂水。这里的天女,就是佛经中所说六层天中的女子;为什么说“八万四千”呢?这不是确指,是佛经常用的形容事物极多的习惯语,如“八万四千尘劫”、“八万四千法门”等。
        这是诗人初见落花奇景时的印象,其奇美,足以令人倾倒。但作者认为,光如此描写,还不能完全反映它的奇和它的美。于是,诗人接着描摹——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这是说,落花有如天上奇龙怪风,都爱漂泊到人间来了;可是,战国的琴高为什么偏要乘着神鲤跃上天去呢? 玉皇大帝的宫中却像水洗过那样空荡荡的,原来是三十层天的仙女们统统降落了人间。这里的“为”,是一个疑问语气助词。三十六界,即三十六天。道教认为,天上的玉皇大帝宫和人世间,共有三十六层天(见《云笈七签》)。青蛾眉,用以美女的代称。
        诗人的思路在天上盘桓了一阵之后,又转回人间。因为,他认为把这场“落花奇景”,仅仅比作狂潮、溃兵,比作奇龙、怪凤,比作天女散花和仙姬下凡,还感不足;同时,也没有传达出“落花奇景”给人带来的另一种深沉的感受。因而,在以上极尽其形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与人生联系了起来,诗歌说——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难穷期。
        这是说,这落花,又像是我自己生平所遭遇的忧患,恍恍惚惚离奇怪诞,百般变化,没完没了。
        这个比喻,确是一个奇特的设喻,把人生的忧患同自然界的落花挂上了钩,从而使诗歌变得诗情浓化了,诗思也深沉了、复杂化了。
        于是,诗篇在这种情况下转入最后一层意思——
        

第三层:寄望“不尽花”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 《维摩》 卷里多清词。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暝目观想尤神驰。
        这里的三藏,是指佛教典籍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的总称。它包括佛教的全部教义。“《维摩》卷”,即佛教经典《维摩诘所说经》,简称《维摩经》。
        这是说,对于佛教典籍,包括经藏、律藏和论藏等三藏我都读过了,最令人欣喜的是《维摩经》。因为,那里有许多清丽的词句。又听说那极乐世界(即净土)落花积有四寸厚。于是,我就闭目想象这个美景,更令人心驰神往。
        诗人于此由眼前的落花想到佛典,又想到佛典中的《维摩经》,因为那里边有“天女散花”的故事,进一步又联想到佛国的落花景象。于是乎神魂出窍了,去游赏西天佛国更壮美的落花奇景。诗人让自己神游了一番西天奇景之后,终于回到了中华大地,从幻想复归现实,定神一想——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 “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绮语,有几说,一说是佛家语,佛教认为秽杂不正之语,称“绮语”;又一说,即绮丽词语,乃本义之使用,与佛家无涉。漓漓,原指水流滔滔的样子,此指言辞之滔滔不绝。更雨所好者,它化用佛典中成语。《妙法莲华经》有云:“香风吹萎华,更雨新好者。”其中的“雨”,读yù遇,名作动用,像雨一般落下。
        这是说,那西方清净的佛国,实际上是不可能去的,还不如借它的清丽词语,挥洒淋漓地来写我的诗吧! 怎能使树上长出无穷无尽的鲜花,继续洒下又新又好的花来,让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成为落花的季节。
        诗人要借佛家“绮语”来赋自己的诗歌,究竟为什么呢?
        这就是要用诗来表达诗人对落花之喜爱之心,也要用诗来寄予希望,期望年年季季都是落花时节。实际上,也是希望好花常年盛开。因为,只有花开才有花落吆,没有常年盛开之花,何来常年之落花?
        所以说,诗尾这几句正体现了作者的真意:一反流俗,极赞落花之奇美!
        

* * * *


        这首杂言歌行体诗歌,有一点值得大家特别重视。这就是诗人在篇首的头一句就点出来的“西郊落花天下奇”中的“奇”字。可以说,在通篇都在写这个“奇”字:从立意构思到各种手法运用、遣词使事,以及诗境的营造,无不体现这个“奇”。其中特别突出的是这样两点:——
        一是立意特奇
        诗的立意所以说它特奇,是由于它的不随流俗,富有创新精神。你看,社会习俗,好在艳春时去探花、赏花,诗人却是在“春去也”之际去送春,去赏落英;人们喜欢观赏盛花,称赞盛开之美;而他却好赏落花,大赞落花之奇观;对于落花,自古只有惋惜之情,赋以惜花之诗,而诗人适得其反,却洋溢喜悦之情,咏落花、赞落花,偏偏大写落花诗。
        这种种还不算奇特的立意吗?为什么要作这种异想天开的立意呢?这是因为龚自珍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近代开山作家“;他是要通过北京西郊海棠花落英时节那种瑰奇壮丽景象,寄托自己不愿“共流俗”,主张改革现实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新观念。
        二是手法奇妙
        这里主要是三点:①设喻奇特。超时空地使用仙俗、古今、天地和中外各种比喻资料,且不断地一个接一个地爆炸性地使用,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把形容达到极至境地。②语言瑰奇。参差错落的句型,从七言扩张到十三言长句;大量的夸张言辞,如“八万四千天女倾胭脂”和“三十六界无一青娥眉”等等;还有对仗加排比等。③想象奇诡。诗中之想象,不光是丰富,而是达到奇特而诡异的程度:把落花奇观同澎湃大潮联系起来,已觉不凡;又把落花同佛典、佛国、净土、净国连接着,就令人深感为奇了;再将落花奇观,又同人生忧患挂上了钩,就更奇了。除此之外,还有更称奇思异想的是:竟要求造物主来个天天落花、月月落花、季季落花、年年落花,以至落花常在——实际是要改革之花常开!
        这首诗,真可谓用“奇”字缀成的“奇诗”! 它就是由特奇的立意、奇巧的构思、奇设的比喻和瑰奇的言辞,以及奇诡的想象,构成了诗歌奇妙的意境,从而给人以奇特又奇特的美的享受。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