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结束后,法国派专使拉萼尼(MarieMelchior Joseph de Lagrene)来中国进行讹诈,胁迫两广总督耆英于1844年10月24日在广州黄埔停泊的一艘法国兵船上签订了《黄埔条约》,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法国也获得了中英、中美条约中规...
康熙末年,诸王争夺储位。康熙帝虽曾立胤礽为皇太子,后因胤礽举动不合帝意,以致两立两废,最后建储之事遂被搁置。诸王因争夺储位,各树朋党,相互攻讦,其中以胤禛、胤禩、胤提、胤禟、胤禵等争斗最为激烈。胤禛即位后,考虑到储位不确定,极易酿成国家纷乱。如果明...
福建、广东两省之地方语音,与内地差别极大。两省籍贯之官员出仕外地时,因言语不通,处理诉讼时,无法直接对话,而须依赖下属小吏从中转述,因而易生弊端。两省籍贯之官员在皇帝引见时,所操之语言使皇帝无法通晓;虽经过在礼部演礼训练后,仍效果不大。因此,雍正六年...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1843年5月,美国派顾盛(Caleb Cushing)为专使到中国。1844年初,顾盛到达澳门,扬言要“进京”“面见皇帝”,威胁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同年7月3日,清政府在美国侵略者的恫吓之下,派耆英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与顾盛签订了《望厦条约》,即《中...
雍正时,因屡次用兵西北,道路辽阔,军需物资运送诸多不便,将军岳钟琪乃创建车骑营法。车骑营以车战为主。每一战车宽二尺,长五车,配备兵卒五人。其中一人推车,四人在旁护持。五辆战车为一伍,二十五辆战车为一乘,百辆为一队,千辆为一营。车上可装载军粮军衣。夜间...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英国又在1843年强迫清政府补充了《五口通商章程》,于7月22日在香港公布实行。同年10月8日,又由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公使璞鼎查(Henry Pottinger)在广州虎门签订了《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共十六款,附有《小船定例》三款。也称《虎...
清制,满汉文武官员,俱按品颁发俸银及禄米。雍正三年(1725),与整饬官纪的同时,增添汉官俸米,各部堂官又给与双俸。乾隆二年(1737)又实行恩俸制度。规定:在京大小文员俸银,加一倍发放。其目的是为了使官员日用从容,得以专心从政。地方官员,从雍正二年(1724)即有...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汉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主要内容有:(一)五口通商。第二条规定准许英国人及所属家眷寄居中国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鸦片战争中清将奕山与英国代表义律在广州签订的议和协定。1841年1月,英军攻占大角、沙角炮台的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大为恼火,决定对英宣战,派御前大臣、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赴广州抗英。奕山未到达时,英军得知清兵增援广州,决定先发制人,向虎门炮台发动进攻。...
我国西南川、黔、滇、桂各省,散居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明朝以前均由当地的土司负责。土司是少数民族首领的世袭官职。明朝永乐以后,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在黔、滇的部分地区废除了土司,改设布政使司,实行官府统一治理。清初,仍沿袭...
宗室官学之制为雍正二年(1724)所定。宗室官学召收王公、贝勒、贝子、将军及闲散子弟十八岁以下者入学。学习的内容分为满文、汉文两种,可以自己认定。十九岁以上者,如果已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也可以入学。入学期间的所有费用,包括膳食和服装,都由公家供给。雍正...
鸦片战争中,英方谈判代表义律(CharlesElliot)单方面公布的初步协定。1841年1月7日琦善正在同义律谈判议和条款,英军突然袭击,攻陷虎门外大角、沙角炮台,长驱直入虎门。琦善赶忙派鲍鹏前往穿鼻洋乞和。义律提出,要以沙角换尖沙洋面之尖沙咀、香港等处为寄居之所...
从明朝中叶起,田地的赋税除征收银两外,还要加收以弥补镕铸银两时出现的损耗为名的额外税收,称为火耗。火耗的收入并不上缴,而是由地方官员自行掌握,用于杂项开支之用,实际上,都落入了地方官吏的私囊,流弊很多。清朝沿袭明制,仍征收火耗,而且各地税率不一,甚至...
镇江战役是鸦片战争中对英军进行的一场殊死奋战。1842年7月中旬,英陆军七千,在海军战舰五六十艘支援下,进犯镇江。当时,镇江守城官兵只一千五百人,守将副都统海龄是满州镶白旗人。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守军奋起抵抗,痛击侵略者,当英军登梯入城时,陷于困境的守军...
虎门之战是鸦片战争中的一次战斗。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侵略者义律(Charles Elliot)订立《穿鼻草约》,答应割香港、开放广州和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等条款。琦善的卖国行径,激起广大人民的强烈义愤。道光帝也认为割地赔款有损清政府的尊严,决定对英作战,派奕山到广...
康熙亲政以后,重教育,注视人才,依赖人才。他颁发悬挂各地的学宫十六条圣谕,其文为: 一、敦孝弟以重人伦;一、笃宗族以昭穆雍;一、和乡党以息讼争;一、重农桑以足衣食;一、尚节俭以惜财用;一、隆学校以端士习;一、黜异端以崇正学;一、讲法律以警愚顽;一、明礼让...
将伊犁定为将军驻防之所,设将军一人、参赞太臣一人、领队大臣五人,分统满洲、蒙古、绿营、索伦、锡伯、额鲁特、回民诸营,以为边防扼要。在乌鲁齐设都统一人、副都统一人、提督一人,掌漠南军务。在塔尔巴哈台(今塔城),设参赞大臣一人,领队大臣一人。在喀什噶尔...
鸦片战争中浙东沿海人民组合的一支抗英武装力量。1840年7月,英国侵略军攻占定海后,当地人民组织武装抗英,曾俘获英军二十余人。1841年9月英军再次攻占定海,黑水党首领徐保等在夜里将葛云飞等人的遗体背负船上,送回宁波。宁波失陷后,他们联络群众,白天隐藏在城...
雍正二年(1724)五月二十六日,遵旨由总理王大臣,拟定青海管理事宜十三条。其摘要如下: 一、青海叛乱平定后,封色卜腾扎尔为郡王,噶尔丹戴青为贝子,阿喇布坦为辅国公。被俘获的诺颜格隆乃图尔古特台吉,今已为喇嘛,随提督岳钟琪在军前效力,贝勒益苏克汪扎尔,知过...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外国侵略者规模较大的一次英勇斗争。《广州和约》签订后,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各界民众纷纷表示要与侵略者决一死战。1841年5月29日,一小股英军在广州城北郊的三元里一带肆意抢劫,调戏妇女。愤怒的群众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