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闽广

朱元璋统一福建、两广的战争。当时福建为元福建行省平章陈友定所据。朱元璋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九月平江之役攻克张士诚,于十一月平定方国珍,接着发兵伐陈友定。派将军胡廷美、何文辉由江西进兵福建,趋杉关(在福建光泽县和江西黎川县边境),派汤和、廖永...

朱元璋平夏

朱元璋消灭四川明升的夏政权的战争。夏政权是明玉珍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在四川建立的。至正二十六年(1366)明玉珍卒,其子明升嗣位。朱元璋于洪武元年、二年派人劝谕明升归附,明升不从。洪武三年(1370)发兵攻明兴元。洪武四年(1371)正月,命汤和为征西将...

平江之役

朱元璋与张士诚的决战。朱元璋对张士诚分三步进行围攻,先攻取泰州、徐州、淮安、宿州,再攻取湖州、杭州,以包围平州,取平江是第三步。平江之役,是朱元璋灭张士诚的决定性战役。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十一月,朱元璋率大军进攻张士诚的都城平江,筑长围围困张...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决战。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四月,陈友谅利用朱元璋出兵安丰(今安徽寿县)救援刘福通之机,亲自率领号称六十万大军,巨舰百艘,猛攻洪都(今江西南昌),八十余日未克。七月,得知朱元璋率兵回救洪都,随即撤兵到鄱阳湖迎击朱元璋。双方相遇于康郎...

均田免赋

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纲领。明末农民起义军与明王朝的斗争几经曲折,崇祯十三年(1640),李岩、牛金星等知识分子投奔到李自成义军之中,他们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的繁重,向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建议,李自成采纳了他们的意见。这不仅表达了无地贫...

平买平卖

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政策。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朱明王朝后期,已开始解体。明神宗万历时期,在江南苏(苏州)、松(松江)一带资本主义因素已依稀可见。到崇祯时期,全国各地以经商为主的市民阶层愈来愈多。李自成采纳了李岩等人“均田免赋”的建议,调动了贫苦农民的革...

追赃助饷

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入北京后实行的政策。李自成为解决军饷问题,早在入北京前,就以“助饷”为名,向各级士绅征收钱粮。起义军认为官吏的钱财,“非盗上,则剥下,皆赃也”(《怀陵流寇始终录》卷18),所以称对他们征收钱粮为“追赃”,如在关中时曾向渭南乡绅索饷六百万...

矿监、税使

所谓矿监,是明神宗派到各地督领金银等矿的开采的宦官;所谓税使,是明神宗派到各地征收商税的宦官。这是明代特有的皇帝聚敛财富的手段。明神宗万历朝的“三大征”(即宁夏叛乱,朝鲜用兵,播州战事),造成国用匮乏,神宗为了补充财用,首先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六月,...

改土归流

是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区地实施的一种政治措施。云南、贵州、广西是我国苗、彝、瑶、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明初承元朝的土司制度,在这些地区任用少数族上层分子担任各级长官,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统称为“土司”。这些世袭的土司,往往互相争夺地盘,...

灵童

喇嘛教活佛死后,寺院上层通过占卜、降神等仪式寻找来的继承幼童。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喇嘛教格鲁派二世达赖根敦嘉措死后,哲蚌寺正式寻找他的转世灵童。嘉靖二十三年(1544)认定堆垅地方一个贵族子弟为根敦嘉措的转世,并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把这个四岁幼...

乌斯藏都指挥使司

西藏,元明时称乌斯藏。太祖洪武二年(1369),明政府在平定陕西后,即派使臣到西藏地区广行招谕,宣布承认元朝所授僧侣的封号,接着又派遣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到西藏,“令举元故官赴京授职”。于是乌斯藏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于洪武六年(1373)亲自到南京,明朝政府根据...

蒙古卫拉特法典

明朝后期,蒙古分为三大部,以瀚海(戈壁大沙漠)为界,其南部为漠南蒙古,即内蒙古;北部为漠北蒙古,也称喀尔喀蒙古,即外蒙古;西部为漠西额鲁特蒙古,驻牧于蒙古草原以西直至新疆准噶尔盆地。额鲁特蒙古分为准噶尔部、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等部。其中以准噶尔...

朵颜三卫

又称兀良哈三卫。指福余、泰宁、朵颜三卫。兀良哈原是元朝大宁路北境,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理,就把锦、义、剑、利诸州划归辽东都司管辖,并于大宁地区设北平行都司,领兴、营等二十余卫所。到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封其第十七子朱权于大宁,为宁...

全刑

明代阉党处罚异己的酷刑。全刑就是套枷锁、戴脚镣、用棍击、夹手指、夹脚五刑罚一并进行,往往使人疼痛难忍。明熹宗时,阉党田尔耕、许显纯曾对杨涟、左光斗等人施用此刑。...

北镇抚司

明代专管诏狱的机构。明成祖时置,直属锦衣卫。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增铸北镇抚司印,规定:一切刑狱无需向锦衣卫禀告而直接执行,锦衣卫执行的事务,也可径自请示皇帝给予裁决。北镇抚司职位低卑,但权势很大。这样,北镇抚司与锦衣卫互相牵制,便于控制。...

镇抚司

明代官署名。明袭元制,凡诸卫、所都设此官署,置镇抚二人,主管本卫、所狱讼。锦衣卫有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掌锦衣本卫刑名及军匠,北镇抚司专管诏狱。...

锦衣卫狱

明代锦衣卫所属监狱名。明太祖时置。锦衣卫狱,又称诏狱,即奉皇帝诏令拘禁犯人的监狱。凡重罪逮至京者,都收系锦衣卫狱。洪武二十六年(1393)曾下诏内外狱不得上锦衣卫而由法司审理。明成祖时,恢复锦衣卫狱,凡入狱者,备受酷刑,少有生还。明中叶以后,宦官专权,常...

锦衣卫

官署名。是明代主要的特务机构。它的前身是吴元年(1367)所设的拱卫司,洪武二年(1369)改为亲军都尉府,洪武十五年(1382)改称锦衣卫,全称“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本是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刑狱,给予巡察缉...

内行厂

官署名。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置西厂后,刘瑾又改惜薪司外薪厂为办事厂,荣府旧仓地为内外事厂,由自己统领。当时,称它内行厂。连东厂、西厂也在它的监视之下,用的刑罚也极为残酷。正德五年(1511)刘谨被诛,内行厂废。...

西厂

官署名。明宪宗时,为了加强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在东厂之外增置西厂,用太监汪直提督。汪直藉此屡兴大狱,任意滥杀。西厂所领缇骑超过东厂几倍,从京师到各地都在其侦视范围,既使是王府也不幸免。成化十八年(1485)因遭反对而被撤销。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复置...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